APP下载

传统汉服的改良创新设计

2021-10-24朱聪聪张琼琼

山东纺织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袖子汉服款式

朱聪聪,张琼琼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在国潮的时代背景下,汉服的热度越来越高涨,汉服,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汉代的服饰,但汉服广义是指汉族的传统服饰, 亦称“华服”。汉服的发展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传统汉服的复原,一种是对传统汉服的改良设计,但传统汉服过于繁琐,不便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如深受大家喜爱的齐胸襦裙,在穿着过程中,由于系结方式的原因,容易出现下滑的现象;另外,汉服宽衣大袖,宽大的袖型不利于活动。因此,顺应时代发展,对汉服进行改良创新志在必行。

1 汉服的起源

深衣起源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深衣有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深衣形制为续任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以丝带系结,丝带称为大带和绅带;深衣多以麻料制作。

秦朝交领、右衽、窄袖,有缘衣,直裾保持深衣基本形制;秦汉时期最具代表的是袍服,袍服以大袖居多,袖口收紧部分为祛袖身宽大为袂。西汉流行曲裾袍服(下摆宽大,纹样华美),东汉流行直裾袍服;秦汉时期女子的礼服以深衣为尚,另外一种上衣下裳制襦裙也是该时期女子的一种服饰,上襦长至腰间,下身配裙。汉裙素绢四幅,连接拼合,上窄下宽,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系带。秦朝尚黑,汉代尚黄。受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面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交领,右衽、有衣缘、袖型有直袖,垂胡袖、半袖,最经典的服装造型为大袖衫,褒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尤其是文人雅士的爱好。该时期女子服饰为衫、袄、襦、裙为主,受男子大袖衫的影响,女子也以大袖衫为尚,领与袖为彩绣,衫为大襟或者对襟,腰间腰采,外束丝带,下衣为条纹间色裙。服装材质为丝织物,服饰图案丰富,并受佛教影响,出现莲花、忍冬等图案。

唐朝男子多为圆领袍衫和幞头,女子服饰为襦裙服、衫、半臂、披帛、女着男装、胡服。襦裙服上短襦或衫,下着长裙(初唐多为拖地长裙,裙腰及胸,多为6幅、7幅、8幅的间色长裙或褶裙;盛唐时期流行花笼裙和百鸟裙,隋时期,花笼裙多采用夹撷套色印花,唐朝时期绣花工艺逐渐增多),用绸带系结;领口为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盛唐流行袒领;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唐朝纺织品主要是麻织物和丝织物,盛唐时期流行夹染和蜡染工艺。襦和袄流行红色、紫色、黄色、白色,裙装颜色为深红、杏黄、草绿等颜色,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

宋代织锦工艺发展最快,北宋时期,彩锦已达到40多种,南宋时达到百种,最具特色的是缂丝。宋代女子服饰有衫、襦裙、褙子、抹胸、裤等,其中褙子最具特色,由唐朝的半臂和中衣发展而来。女子的一般都外穿。宋代流行石榴裙和百褶裙,中年妇女和农村妇女常服青裙。

明朝是右衽、深衣、襕衫。贵族妇女服饰为凤冠和霞帔,平民女子服装为衫裙、衫袄、褙子、比甲、披风、袍。普通女子的礼服只允许用紫色粗布,不用金绣,袍衫只用紫绿、桃红等浅色系。

2 汉服的发展

复兴汉服文化要2002年左右开始,开始认为唐装属于汉族服饰。2003年,王乐天身穿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构成的汉服走在郑州街头,掀起了复兴汉服文化的热潮。目前,汉服的爱好者主要集中在“八○后”“九○后”,“○○后”也成为最新力量。关于汉服的活动如首届汉服知识竞赛、西塘汉服文化节、汉服纪录片、汉服贴吧、以汉服为题材背景的电视剧等平台活动在不停地推广着汉服文化。另外,复兴汉服的文化也得到国家的认可,如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认可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2015年中国汉服博物馆在青岛开馆,将每年的三月三定为中国华服日等。据艾媒咨询预测,2021年喜欢汉族的人数将达到了689.4万人,截止2021年6月23日,中国汉服及相关企业数量318家,预计2021年汉服市场规模将达到一百多亿(如图1所示)。

图1 汉服市场销售规模与汉服爱好者规模预测

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汉服有明制汉服、唐制汉服、宋制汉服、魏晋汉服、周代汉服,其中选择明制汉服的人数较多,其次是唐制汉服与宋制汉服。汉服虽属于小众服饰,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很多汉服品牌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广东品牌明华堂主打明制汉服,装束复原致力于复原汉服,初立致力于童装汉服,林仙阁采用真丝绡配以18种绣线做的花鸟裙,织羽集(徐娇)、十三余致力于汉服的改良。

3 汉服的改良创新设计

传统汉服的基本特征为上衣下裳、交领,右衽(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以右为尊)、中缝垂带(中缝代表人道正直)、五行五色、平面结构、宽袍大袖、绳带系结(中国传统的中庸之美)。现代改良汉服一般从形制、结构、色彩、面料、廓型等方面进行改良设计。

形制:汉服的基本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其中,上衣下裳制经久不衰,故此次改良设计以上衣下裳为基型。款式以唐制汉服的襦裙、曲裾、交领等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

结构:传统汉服的裁剪形式一直采用平面结构设计,前中和后中断开,前后衣片连裁无肩缝和袖笼曲线,衣身无省道、袖子采用连袖造型,上衣四幅对应一年四季,下裳12幅则代表一年的12个月,整体服装结构呈“十字型”,汉服袖子多采用大袖和窄袖。此次改良设计采用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方式,上衣中增加省道达到收腰的效果,系结方式改为绱拉链,袖子的融入西方罗马时期的布里奥进行设计,布里奥可长至垂于地面,袖肘以上收紧,袖口变大,加上雪纺面料的轻薄,使袖子有飘逸感。

色彩:汉服传统颜色采用“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现代汉服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五行无色观,此系列创新设计以中国传统的水墨色彩为主,采用水墨的有深有浅的虚实效果印染在面料上。

面料:传统的汉服选用的面料有苎麻、茧丝等面料,现代汉服多用提花棉、烧花棉、织锦棉、乔其纱(雪纺)、锦丝皱、真丝、香云纱等面料,此系列改良汉服设计选用的面料有提花绸、亮丝皱和30D雪纺,提花绸增加服装的质感,亮丝皱和30D雪纺增加服装的飘逸感。辅料采用了亮片流苏网纱刺绣花边做装饰;服装上的图案装饰采用传统的手工刺绣方式和竹管绣。

廓型:汉服宽松飘逸,服装整体廓型为“T型”、“H型”,改良汉服凸显人体曲线,采用S型、X型、A型的廓型。

款式一:采用三件套的形式,外搭采用亮丝皱面料,对襟上襦;袖子装袖造型,袖长垂至地面,采用渐变印染雪纺面料,增加飘逸感;上衣采用暗纹提花绸面料,款式为古代肚兜与曲裾造型的结合,曲裾前短后长,前后各均匀增加两个省道,后中开口装拉链,使整体服装达到X型廓形;衣缘采用了亮片流苏花边做装饰;腰封采用斜纹提花绸面料,局部手工绣花钿图案和竹管绣祥云图案,使用挂钩扣合;裙装结构采用四层螺旋裙的设计,最里层采用涤纶面料,外三层采用渐变亮丝皱面料,如图2所示。

图2 款式一 图3 款式二 图4 款式三 图5 款式四

款式二:根据襦裙进行改良设计,服装呈现S型廓形。衣身采用暗纹提花绸面料,前中增加省道,达到收省的效果,后中断开装拉链;胸部采用白色暗纹面料拼接,局部进行手工绣花钿图案和竹管绣祥云图案;前中、后中位置借鉴敝膝造型,侧边开叉至腰部,突出腰线,更显修长;袖子采用雪纺面料,与衣身连接,垂至地面;肩部采用亮片流苏花边装饰;下裙采用三层圆形裙造型,里层采用涤纶里料,中间一层采用亮丝皱,增加裙子的垂感,最外面一层采用雪纺面料,增加服装的飘逸感,如图3所示。

款式三:三件套的形式,外套上下连体,交领曲裾,领口开大成大V型,边缘采用雪纺面料,曲裾长至垂至地面,前片两侧分别采用双层水墨渐变雪纺面料设计,面料轻薄,增添飘逸感;袖子采用装袖造型,款式结合布里奥造型设计;腰封有刺绣以及流苏花边装饰。上衣采用裹胸设计,面料为斜纹提花绸;下装裙子采用双层全圆裙设计,里层采用涤纶里料,外层采用亮丝皱面料,如图4所示。

款式四:襦裙抹胸设计,整体为一件套设计,衣身增加省道,收紧腰部;去掉肩部的袖子,袖子采用雪纺面料,从臂根处垂直于地;外面采用暗纹提花绸面料,增添了一层喇叭袖袖型,使服装更有层次感;裙装采用破裙设计,整体采用暗纹提花绸面料,破缝位置由亮丝皱面料拼接,后裙摆延长至拖地;后背有双层雪纺披风设计,一大一小增加服装的层次感;腰封采用斜纹提花绸面料,局部做花钿手绣和祥云竹管绣装饰;上衣缘与袖子上边缘采用流苏装饰,使整体服装更加饱满,如图5所示。

4 结论

复兴汉服文化,需要对汉服进行传承与创新。汉服的改良创新一般从形制、结构、色彩、面料、廓型等方面进行改良创新设计,现代汉服设计也可结合西方的元素进行设计,使传统汉服更贴体。

猜你喜欢

袖子汉服款式
袖子的窗口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袖子的窗口
汉服新“江湖”
上台说汉服
Dream Bag
陈敏尔: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最火的单品款式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