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拉的毛病不见了

2021-10-23刘玉华

新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拖拉排队放学

刘玉华

放学时间到了,A老师又开始了“每日一催”:“小张,快点收拾书包,今天别又落在后面了。小李,赶快出去排队,不要让父母在外面一直等著……”说到放学拖拉的问题,A老师也很苦恼,有时催一催,学生动作会快一点,但治标不治本。要想提高放学速度,教师需徐徐图之。

商讨规则

开学初,老师要告知学生放学流程,并和学生一起商讨放学时需遵守的规则。放学流程如下:物品进书包——书包放桌面——桌椅整理好——地面垃圾捡干净——书包肩上背——教室门口排队。规则如下:1.课程学完后,相关学习用品及时放进书包,避免放学时收拾任务太重;2.放学收拾书包的时间为2分钟,门口排队时间为1分钟,用计时器倒计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适当调整规定时间。

规则商量好之后,要将其张贴在教室里的醒目位置,随时提醒学生。当然,仅有规则还不行,还需要确定奖惩措施。刚开始训练时,每天表扬遵守规则的学生,对拖拉的学生要适当惩罚,但惩罚不宜简单粗暴,要采取能帮助其提高速度的惩罚方式。

只有明确了放学的流程和规则,学生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初期要善于利用评价促进学生遵守规则,当习惯养成之后,再淡化评价。

分阶段落实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很难一次掌握所有规则,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分阶段、有序推进规则的落实,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细化规则落实方案,一段时间只抓一条细则的落实,等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这条规则了,再抓下一条规则的落实。比如,面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前一个月重点关注收拾书包的情况,等所有学生都能在2分钟之内完成后,再着重训练排队的速度。

方法比催促更重要

拖拉可能是方法不当造成的,比如收拾书包动作慢,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收拾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催越急,越催越慢,最后习以为常,养成拖拉的习惯。因此,在制订规则之后,还有一个关键步骤:教方法。方法比催促、说教更重要。

教师要带领低年级学生多练习几遍放学流程,手把手教他们整理书本、收拾书包,比如收拾书包要分类、分层、分顺序,先放大书,后放小书、作业本,最后放文具盒。梳理完方法之后,再指导学生训练,直到他们完全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选派整理小能手一对一指导,直至他跟上同学们的节奏为止。

有原则的等待

放学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动作快的学生排好队等着少数磨蹭的学生,在漫长的等待中,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因为无聊开始打闹,最后,教师又要花时间整理队伍。长此以往,有些效率高的学生也开始磨蹭起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动作快的结果就是等待。所以,等待一定是有原则的,规定时间一到,教师就要带着已经排好队的学生出校门,请另一位老师等候剩下的学生。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提出标准。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最开始的标准要低一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速度不是催出来的。教师需要找出本质原因,“对症下药”,引导学生逐步改掉拖拉的坏习惯。

(作者单位: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魏  萌

猜你喜欢

拖拉排队放学
放学
拒绝拖拉
你是“拖拉王”吗
12星座之你是“拖拉王”吗
放学歌
肯德鸡和拖拉鸡(3)
排队做操
放学了等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