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发展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1-10-23刘国泰
刘国泰
【摘要】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且持续改革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是否对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与财务关系、资本市场和其他相关利益体产生正面影响,无疑是检验趋同发展成果的试金石。文章将从以上方面论述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影响,借此提出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4.5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及最新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会计准则正处于变革之中,趋同和持续发展可以说是其变革发展的两大特点。其中,趋同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2001年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后就提出的概念,是指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在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和高度发达的国际贸易背景下逐渐相互吸收、相互渗透,进而逐步接近乃至趋于一致的状况。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进程不断加快,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或与之高度趋同。美国会计准则GAAP曾经与IAS差异巨大,但近年来也呈现出逐步趋于一致的趋势。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在相当程度上认同了IAS的原则和观点,在2010 年明确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路线图,2015年则发表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联合声明,重申了我国将持续推动国内会计准则与IAS持续趋同的改革方向。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然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一大趋势。持续发展指趋于一致的国际会计准则是发展的和变化的,会随着国际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发展和改革进程尤为突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持续扩张的大环境下,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使会计准则领域出现了“天下大同”的景象,且处于同频改革共振的持续发展状态。那么,这种状况下的国际会计准则是否更“好”呢?本文将从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与财务关系、资本市场和其他相关利益体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影响探析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趋势来看,戴德明(2020)认为其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状况,体现在IASB颁布的会计准则日趋复杂化,关于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会计和合并报表并表标准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化做法,国际上的争论日益激烈。总体而言,强化决策有用观而弱化受托责任观、强化预测而弱化客观反映、强化相关性而弱化可靠性、强化公允价值而弱化历史成本法等,是国际会计准则的显著特点。具体而言,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三个方面较为明显。部分学者认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认为IAS在部分国家应用后,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从而可被视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刘永泽等(2011)研究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所增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量有所增加,信息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状况下,也未明显影响公允价值各项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也有学者经研究后提出了相反意见。Ahmed(2012)对比了执行与未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国家的会计信息质量(上市公司),发现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朱凯等(2009)对比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在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之前和之后的表现,发现在新准则推出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变化不明显,而且,会计准则的趋同改革不一定能提高会计实务的可比性。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尽管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可以认为,会计准则的发展虽然能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又会创造出其他的盈余管理“机会”,即在改善部分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会降低某些其他要素的会计信息质量。举例来说,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应该转回一直是会计处理的两难问题,准则的制定往往也只能在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财务影响后做出一些中和性的处理,避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而中和本身就是有所取舍的,不能完全避免所有不正当的操作。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天然面临着在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预测未来与反映过去等矛盾之间的权衡与中和,所以关于会计准则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争论也必将见仁见智,有关分歧将持续存在。
(二)对企业会计与财务关系的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丰富了计量方法,突破了历史成本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单一计量方式,在计量方法及确认标准等方面,顺应了现金流与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本市场公允价值等现代财务管理状况和理念,这些改变,对成本计量、价值确认和估值以及资本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一步说,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正深刻影响着企业会计与财务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和贯彻一种新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倾向于进一步严格对收益的确认,要求只有在确保净资产能够增加的前提下才确认收益,大幅度减少利润的人为操作,尽量减少企业虚增利润与资产、隐藏损失等短视行为。这种新的资产负债管理观以及企业会计与财务关系的重塑,其现实依据是在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环境下,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础的“现金流”对企业资产负债估值及运作管理的重要影响。以我国新会计准则为例,至少90%的具体准则直接或间接涉及货币时间价值理念的运用及相关风险的防范,可见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与资本市场高度發达及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财务理念的建立和运用是全面和快速的。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这一趋同发展特征下,企业新的计量属性得以拓展,新的资产负债观得以贯彻,有助于企业持续更新财务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优化资本机构,在要素确认与企业估值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而使得会计与财务的关系更加清晰协调。
(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众所周知,上市企业是资本市场的细胞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如前所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有助于减少企业利润操作、虚增资产及隐匿损失等短期行为,协调企业会计与财务的关系,这些无疑都有助于提高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及预测性,进而有助于帮助投资者更加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提高投资判断的准确性,这对改善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起到了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与投资者关系的改善、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会有助于企业改善资产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来看,总体上均支持上述观点。Wang 等(2011)、Bissessur 等(2012)、高芳和傅仁辉(2012)、张嘉兴和邢维全等(2013)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较为一致地认同了IAS可以提高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股票流动性、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等观点和假设。可以认为,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四)对其他相关利益体的影响
总的来说,企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准则应用的成本收益进行权衡:编制财务报告所节约的成本、会计信息可比性带来的收益、会计准则改革过程中的一次性转换成本。部分学者研究了美国GAAP在不断向IAS趋近后,会计信息的改善对高管薪酬合同的影响,结论是在持续趋近IAS后,会计盈余质量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提高,能够更好地考核和衡量高管的工作业绩,从而促进高管薪酬合同得到优化。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体来说,通常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不难,但由于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程度、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政治、文化传统等各类因素的影响,要顺利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并非易事。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未采用IAS的环境,在新IAS下,审计费用与会计数据的交互关系更加敏感,说明在IAS环境下,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提高,审计师的各项工作能更加顺畅有效地开展,从而能够获得更多报酬。综上,关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于其他相关利益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高管、审计单位等个体,以及会计准则与宏观环境中政治、法律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交互关系等方面。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扩大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发展的外延,可以有效拓宽研究视野,有助于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认识会计准则变更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有助于提高相关利益体及其他领域关系人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发展的关注度,同时树立起审慎研究的观念。
三、对我国的启示
从以上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与财务关系、资本市场、其他相关利益体影响的论述来看,总体来说可以认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在不同程度上能够认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成企业会计财务理念的重塑、提高资本市场运行规范化水平、改善资本结构和降低资本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共识,笔者建议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过程中,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有序持续发展,坚持趋同而非相同的原则
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方兴未艾的经济格局来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会计准则并非一种简单的、中立的、客观的技术性要约和约定俗成的技术规则,而是一种能够对经济社会的管理产生基础性影响的重要管理工具和系统化机制。在这一点上,众多权威学者、高级会计管理者,以及历任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主席都认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包含相当的政治因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凭借自身政治经济优势相互讨价还价和竞争妥协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我国政治制度及经济制度的宏观环境下考虑这一问题,立足于法律、财政与税收等方面的各项特殊制度,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坚持趋同而非相同的原则,按照已发布的趋同路线图与趋同原则,开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在趋同过程中,制定出既能实现实质性的国际趋同,又能有效维护我国国家权益和企业权益的会计准则。同时,必要时可以通过推迟相关准则的实施时间、延长有关过渡期,以及对准则做出适当调整等方式,增加趋同工作的灵活性,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积极学习趋同与主动参与规则制定相结合,努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總结过去的发展,主要是我国主动推动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的逐步趋同。当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且能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步伐。展望未来,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国也可以借助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格局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的各项有利条件,逐步扩大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影响力,打破发达国家完全决定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现状。在这一过程中,可努力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话语权,更多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吸纳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特有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发展。
(三)加强更新机制及试验田建设,优化高端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更新机制上,在坚持财政部主导的基础上,更广泛地联合其他专业部委及知名企业的专业力量,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会计准则制定的专业性。二是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过程中,树立试验田思维,可以将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区域作为试验田,先行先试,起到既实践又可控的作用,为国内会计准则的各项改革提供更好的参考。三是在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人才领域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力度,更加注重精通国内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端人才的培养,建立和更新对国内外会计准则融会贯通的高端会计人才库,协助官方及专业机构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泉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新发展评析及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5,(14):69-70.
[2]戴德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回顾与展望[J].财会月刊,2020,(23):3-6.
[3]唐伟,李晓琼.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多视角透视:一个理论综述[J].海南金融,2014,(1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