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

2021-10-23林远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创伤性二聚体围术

林远姣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创伤性骨折多指意外创伤后诱导的骨折类型,以老年患者较为常见,与老年患者机体骨钙持续性流失、骨质疏松因素具有直接关联性,骨折愈合周期较长,继发不良结局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转归质量[1]。深静脉血栓作为临床骨折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血液于局部凝聚,影响静脉回流诱发的栓子,若栓子脱落随血液运行,以导致肺栓塞,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开展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2]。三位一体护理模式是护理改革新举措,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临床护理开展质量。本研究笔者特针对三位一体护理模式于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防治有效性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老年患者104例为分析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借助计算机分组方式划分小组,常规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范围61-87岁,均龄(68.92±2.08)岁,其中桡骨骨折18例,肱骨干骨折16例,肩胛骨骨折18例;试验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范围62-89岁,均龄(68.89±2.05)岁,其中桡骨骨折17例,肱骨干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18例;两组创伤性骨折老年患者入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符合后文比对指征。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传统护理模式,辅助患者进行专项检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开展对症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三位一体护理模式:(1)组建三位一体护理小组,主要由骨科内主治医师、资深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由主治医师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岗位内宣教,联合护理人员,明确临床护理开展目的及临床实施意义,回顾性分析既往老年创伤性骨折护理问题,明确临床护理开展内容;加强岗位培训教育,以提高医疗人员专业素质,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奠定基础[3,4];(2)护理内容:于术前客观评估患者机体状况,由主治医师针对患者既往史、现病史、手术史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明确手术开展指征,由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对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客观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性,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以加强静脉回流,避免血液淤堵,发放深静脉血栓防治手册。由护理人员进行健康讲解,告知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护理应对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以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有效避免不良医患纠纷情况发生[5];于术后再次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依据患者风险评估等级开展对症护理干预,多给予患者饮水,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嘱患者戒除烟酒,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定期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更换,加强肢体管理,建议将患肢抬高,加强皮肤温度的监测,以便及时防治血栓[6]。

1.3 评价标准

借助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指标;观察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围术期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具有一致性,术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围术期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比较(±s)

表1 围术期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1例继发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1.92%,常规组术后8例继发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以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具有高度关联性,考虑老年患者骨钙持续性流失,骨愈合周期较长,骨折创伤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与围术期继发深静脉血栓概率较高,是导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三位一体护理模式作为临床优质护理模式,于临床开展时,通过加强人力资源调配,开展岗位培训,强化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明确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性,通过结合科研文献,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有效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于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治疗期,加强对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开展风险评估,通过结合患者既往史、现病史、手术史有效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性,以开展早期防治对策,通过加强体位管理,有效避免局部血液凝聚,促使静脉回流正常,有效改善凝血因子[7];加强患者宣教,通过发放深静脉血栓防治手册、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患者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不良医患纠纷情况发生,提高患者康复信心[8];于术后依据其风险等级开展分级管理对策,有效优化科室医疗资源。本研究经围术期凝血指标分析显示,术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具有一致性,术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试验组术后1例继发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92%,常规组术后8例继发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5.38%,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帮助患者安全过渡围术期。

综上,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利于稳定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液指标,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创伤性二聚体围术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