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2021-10-23赵亚男斯钦图
赵亚男,斯钦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多元化改变,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阻碍社会发展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1]。脑卒中以中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以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脑卒中2种病理类型为主,患者发病后伴有明显缺损,神经功能障碍,以侧身偏瘫、失语为主要症候,预后效果呈现较大个体差异性,具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侧身偏瘫作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对临床治疗及康复依赖性较大,为确保最佳预后疗效,针对脑卒中侧身偏瘫患者开展有效康复治疗对策尤为重要[2]。现研究笔者特针对康复治疗手段于脑卒中侧身偏瘫康复有效性进行探究,开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康复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总计78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依据患者住院序号尾数单双数划分小组,各39例,常规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范围55-83岁,平均值(64.83±2.09)岁,缺血性脑卒中20例,出血性脑卒中1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9岁,合并冠心病患者15例;试验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范围56-85岁,平均值(64.79±2.05)岁,缺血性脑卒中21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6岁,合并冠心病患者17例;统计分析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衡,符合后文比对价值(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基础康复锻炼,遵医嘱给予患者肢体训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废用综合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试验组开展康复治疗:(1)急性期康复:于患者发病后前3周开展统一康复锻炼,考虑患者肌肉张力因素,采用活动范围较小的肌肉运动,可采用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等方式,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肢体,以提高患者肌肉控制能力,以自我反省、机体摆放为主要锻炼内容,可有效防治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力性损伤等情况发生[3];同时于急性康复期,加强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吞咽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失语及吞咽障碍情况,有效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4];(2)恢复期锻炼:于脑卒中发病后3-4周时,患者表现肌肉痉挛,肌肉控制能力较差,活动受限,以缓解肌肉痉挛为主要康复对策,可采用中医推拿等理疗方式,借助按揉、拿捏等方式,有效改善肌肉痉挛等情况,有效缓解局部血液运行,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指导患者自主更换体位,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内外旋转、伸展、内收等,依据患者机体耐受度,待患者发病4周后,逐渐增加肢体功能锻炼强度,以提高患者机体协调性,指导患者自主进行功能锻炼,加强对患者小关节的运动,可辅助锻炼器械,辅助患者锻炼手指关节、肘关节等,提高患者精细动作掌握情况[5,6];待患者持续康复锻炼2-3个月后,指导患者进行平衡锻炼及自主活动,循序渐进,以患者机体耐受度为宜,逐步开展步行训练[7,8];于训练期间加强患者防护,避免患者跌倒。
1.3 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康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分对患者预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康复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统计
康复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比康复前降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康复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统计[(±s)/分]
表1 康复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统计[(±s)/分]
?
2.2 两组患者预后功能评分统计
康复前两组患者Barthel、Fuge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后两组患者Barthel、Fugel-Meyer评分较比康复前升高,试验组患者Barthel、Fugel-Meyer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功能评分统计[(±s)/分]
表2 两组患者预后功能评分统计[(±s)/分]
?
3 讨论
侧身偏瘫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是导致患者瘫痪的主要因素,因病灶为颅脑,血肿压迫神经,导致机体协调功能障碍,出现肢体调节能力减弱、肌肉痉挛、平衡失调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需依据患者发病时间及瘫痪程度,开展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循序康复对策,以提高患者肌肉协调能力,逐渐加强患者肌肉掌握情况,以提高患者肢体控制力,有效缓解偏瘫症状,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恢复正常生活状态,避免不良后遗症发生[9-11]。本研究经比对患者神经功能可知,康复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康复治疗的开展可改善受损神经,试验组患者Barthel、Fugel-Meyer评分高于常规组,康复治疗利于预后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康复治疗对策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受损神经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功能及肢体功能[12],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