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对躁狂症患者的干预
2021-10-23王小丹王春芝
王小丹,王春芝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0 引言
躁狂症是一种神经性情感障碍,在临床诊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而要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应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另一方面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照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舒缓其症状。由此可见,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帮助[1]。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可预测患者行为,做出干预措施,将该护理模式应用在躁狂症患者中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入地探究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狂躁症患者100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疾病;②对治疗依从性低。观察组男女比例24:26,平均年龄(42.48±12.81)岁,平均病程(3.31±1.36)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4,平均年龄(45.19±12.34)岁,平均病程(3.52±1.3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用药方案一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同时接受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了解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预防患者出现攻击行为[2]。②信息管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行为状态、情绪状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知识宣讲[3]。③动机管理,引导家属多关心患者,告知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和影响因素,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治愈信心。④行为技巧管理,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患者病情的护理计划,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并鼓励患者参加喜欢的活动和运动[4,5]。
1.3 评价指标
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scale,GAS)、躁狂症量表(mania rating scale, MR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行精神现状检查(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PSE)、社会功能缺陷筛查(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估患者劳动能力[6];比较两组治疗的基本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90分,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GAS和MRS评分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比较GA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之后,所有患者GAS评分均升高、MRS评分均降低,其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GAS、MRS评分对比[(±s),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劳动能力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诊疗护理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基本情况在治疗依从性、发作概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服药时间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0%(39/50),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躁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药物治疗有效,但是难以治愈,而在对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促进康复[7,8]。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属于超前护理模式。研究表明[9]:信息-动机-行为预见性护理应用在躁狂症患者中可明显降低劳动能力丧失率,促进患者尽快参与到社会正常活动中。本研究的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了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患者的GAS评分明显提升,MRS评分明显降低,丧失劳动能力的占比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以上指标均与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指出[10,11]:躁狂症患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详细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从而制定出预见性护理计划。同时,收集患者相关行为改变知识的因素,从而为转变行为提供依据;还要掌握患者个人动机及社会动机,以及在预防行为中的客观技能及患者的自我效能,从以上各个角度对患者的行为转变进行有效的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从而让患者掌握并采纳更加适合自身且健康的行为,预防患者在躁狂期出现攻击行为,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提高,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由此可见,将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在躁狂症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赢得患者的满意[12]。
综上所述,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于躁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及严重的情绪波动情况,舒缓其身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缩短其住院时间与服药时间,有效控制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