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10-23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鞍山114000
田 明(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
开放性四肢骨折即指上、下肢体和外界相通的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严重开发性四肢骨折,可因出血过多而引发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手术是目前治疗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有效、首选方案,但该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创伤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2]。因此,治疗期间,还应加强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以防控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为明确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对本院74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展开研讨,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7例。对照组:20例男;17例女;年龄36-75岁,平均(48.76±3.46)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5例。观察组:21例男;16例女;年龄35-76岁,平均(48.82±3.51)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6例。经计算,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符合开发性四肢骨折临床诊断标准[3],经X线、MRI等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和家属均了解且支持本次研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剔除标准:存在严重性器质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者;有手术禁忌证者;沟通障碍、认知障碍与精神疾病者。
2 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手术需要、医嘱与患者需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手术相关事项告知、问题解答、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①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对骨折合并皮肤损伤及伴有其他伤者,及时构建输液通道,实施输液扩容,并做好血型检测、交叉配血等工作,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口唇紫绀等休克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抢救;对存在其他伤者,应做好腹穿、胃肠减压、备皮等相应的准备。②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科室人员构成,询问其疾病情况、发生原因及疼痛程度,应用专业知识向其解释其该病相关内容,并告诉其不必过于紧张、忧虑,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播放相应的音乐、视频,适当添置绿色植株、花卉等物品,以放松患者身心。③手术准备。告诉患者术前6、12小时禁饮、禁食,指导其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协助其完成备皮等相关检查。帮助患者有效清洁、消毒术区皮肤,嘱咐其保持身心放松,必要时,可指导其开展深呼吸训练。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手术相关器械设备与药物;术前0.5小时,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及光线,以保障手术顺利开展。(2)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手术进度合理配合医师操作,以提高手术效率。术中护理期间,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止血护理。对活动性大出血患者,若出血位置较浅,可直接实施加压包扎,包扎过程中如果突出骨折短滑入伤口内,应及时向医师汇报;若出血部位较深,应选择合适止血带实施止血,止血期间需明确使用时间,适当予以放松,合理控制包扎位置,如若止血带达到的效果欠佳,应及时予以凝血处理。②固定护理。以夹板有效固定患者伤肢,以促使患者得到较好保护,便于搬运。③感染预防。科学对患者伤口周边皮肤进行消毒,采用0.9%氯化钠溶液实施反复消毒与冲洗,以最大限度地术后降低感染风险。④四肢保暖。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末端温度,并对暴露部位予以棉被或床单等保暖物品,并保护好患者隐私。(3)术后护理:①强化病情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肢血运状况,查看其患肢是否存在剧烈疼痛、肿胀现象,体温有无显著下降,若发现不良现象,应及时向医师汇报。适当抬高患者患肢,以改善局部血运。②疼痛护理。询问患者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合理评估疼痛性质,向患者解释疼痛发生原因,并予以心理安抚,若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可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在患者服药后,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③并发症防控。加强患肢感染或出血预防,定期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与患肢疼痛肿胀,应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切口敷料整洁、干燥,定期查看切口愈合情况,若发现渗液、渗血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对下肢外伤较为严重或长期卧床患者,应做好其皮肤清洁,定期按摩其受压部位,以避免压疮的发生。④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清淡食物,鼓励其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禁止食用辛辣食物,以保证排便通畅性,便于其机体恢复。恢复期,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食物,保证其营养摄入充足性,以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
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临床有关时间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合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2)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3)观察2组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术后1周,利用视觉模拟法(VAS)[4],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判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5 结果
5.1 2组临床有关时间指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有关时间指标对比
5.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5.3 2组术后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较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讨 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由于骨骼、肌肉、血管损伤而导致患肢剧烈疼痛、肿胀,若护理不当,则可引发切口感染、运动障碍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手术室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要是根据不同阶段手术需要及患者生心理需求而实施的干预活动[5]。该种护理方式共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3部分内容,其中,术前护理主要是改善患者疾病认知状况,消除其不良情绪,提升其医疗配合度,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术中护理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高效、快速完成手术操作,控制手术风险因素,以保障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护理主要是维持治疗效果,防控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护理方式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严谨性、有效性,可从多方面控制手术风险因素,减轻不良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期间应用手术室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疾病特点、文化程度与性格特征,施以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同时,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分析、预测开放性四肢骨折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事先做好预防措施,以将并发症发生几率降至最低。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生心理的干预,消除其不良情绪,注重对其损伤疼痛与术后疼痛的干预,以提高其舒适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优化护理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各项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短,可见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患者切口较快愈合,缩短其住院时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这提示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防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这说明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缩短其手术、切口愈合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