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0-23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
刘 武(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
脑卒中俗称中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约有60%-80%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失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仅是生活难以自理者即占据15%,加大患者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1]。本文主要探讨针灸结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2±6.45)岁。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58±6.67)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按时用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合康复锻炼干预,具体为:(1)针灸。主穴:人中、劳宫、合谷、风池、神门、百会、涌泉、肩髑、曲池、手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外关,血海,阴陵泉。配穴:对于痉挛严重者,针刺天井、八邪、十宣、内旋、内庭、解溪;对于手指拘挛者;针刺八邪;对于足下垂者,针刺解溪。经严格消毒后使用长为1.5-3寸的毫针实施平补平泻手法,进针深度为1.5-2.5寸,以得气为宜,留针约30分钟,每天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之间间隔3天,共治疗2-3疗程。(2)康复锻炼。依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功能训练与肢体按摩,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变形,叮嘱患者定时更换舒适体位。早期可指导患者尝试双手举重物向上伸展,逐渐外展肘部与腕部,注意旋转角度<30°,之后向全范围关节运动过渡,例如上肢控制训练与分离训练、患肘关节伸展训练等。
3 观察指标:(1)2组患者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下肢2大方面,0为无主动活动,1为能够进行部分活动,2为能够完全自主活动,得分越高,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2)2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轮椅操作、上下楼梯、走路等10项,每项10分,得分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5 结果:2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前,观察组FMA评分为(40.33±7.62)分、Barthel指数为(44.81±7.26)分,对照组为(40.84±7.59)分、(45.03±7.18)分,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t=0.307、0.140,p=0.380、0.44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为(74.36±9.11)分、Barthel指数为(65.10±8.22)分,对照组为(62.15±8.75)分、(55.03±7.67)分,组间数据具有明显差异(t=6.264、5.805,p=0.000、0.000)
讨 论
有研究证实,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科学化、程序化干预措施,高达80%的患者能够恢复生活自理,改善预后[2]。中医学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见气血亏虚,运化无力,经脉瘀阻,筋骨无法得到气血濡养,最终导致肢体废用。而由于人体中枢神经组织再生性、可塑性均较强,即使是在遭受创伤后,及时给予相关穴位针刺,也能够激发神经组织电生理反应,实现调整气血、舒筋通络、阴阳调和目的。定时定量的康复锻炼可刺激遭受损伤脑细胞复活,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避免肢体静脉血栓、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肢体功能快速恢复[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对于加强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积极意义。据分析:针刺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脑部血氧供应情况,加速体内局部炎症吸收,及时对机体内受损组织进行修复,保障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配合康复训练进一步加强神经区域活动度,提高患者运动与日常活动能力,帮助其逐渐适应正常生活,生活质量进而提高。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针灸结合康复锻炼,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