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1-10-23于忠行张敬中通讯作者北部战区总医院北陵院区康复二病区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颈椎

于忠行 张敬中(通讯作者)(北部战区总医院北陵院区康复二病区,辽宁 沈阳 110000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颈椎体及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局部长期受到压迫性刺激造成椎体骨质增生,异常的增生骨质在椎体关节及棘突部位引发炎性反应导致局部水肿和循环障碍,继发神经根性病变[1]。主要表现为肩颈部活动不便、疼痛不适及上肢麻木等感觉异常[2]。中老年人为本病的高发年龄,70岁以上患病率可高达90%,且随着社会进步,脑力劳动已成为主要劳动力,伏案办公已成常态,加上户外锻炼减少等原因,致本病发病率持续走高并向低龄发展[3]。临床中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虽可在形态学中给予矫正,但多数患者在术后仍有颈部症状,疗效并不确定[4]。以药物及康复为主的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主要治疗手段,其中药物治疗毒副作用较多,且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而康复治疗安全性较高且疗效良好,深受患者认可[5]。以针灸、推拿为主的保守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广受关注,已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主流方法[6]。为更好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笔者将针刺颈夹脊穴与颈椎矫正手法联合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来本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接受其全程监督。按随机数字表发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在40-63岁间,平均(48.78±7.36)岁,病程1-4年,平均(2.23±0.61)年,颈椎病变位置:C4-59例,C5-615例,C6-711例;观察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39-61岁间,平均(47.56±6.93)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17±0.54)年,颈椎病变位置:C4-58例,C5-617例,C6-7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颈椎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诊断标准:依据《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2015版)》[7]并结合CT或MRI确诊。①符合神经根性分布表现(麻木、疼痛);②椎间孔挤压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检查提示本病。(2)纳入标准:①排除其他椎体外病变;②规避急性期1-2周后入组;③入组患者符合非手术治疗指征;④入组前1个月内未进行本研究相关治疗;⑤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仍未有效者;⑥受试者自愿,知情同意。(3)排除标准:①不能明确诊断者;②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有手术指征者或无法耐受本研究治疗手法者;③其他继发性疾病引发椎体外病变;④合并严重功能障碍威胁生命者;⑤严重精神类疾患无法配合者;⑥孕妇、哺乳期患者;⑦恐针无法进行配合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行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嘱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子上,充分暴露肩颈部并向前伸屈,掌心向下双手交叉于椅背上方,下颌放松贴近手背。根据CT或MRI结果和疼痛部位选取病变颈椎及上下椎节两侧夹脊穴进行针刺,例如患者疼痛由肩部放射到手臂外侧、由手臂桡侧至腰部,应取4,5,6棘突旁边0.5寸夹脊穴。以此类推,根据病变位置选取病变颈椎C3-C7两侧夹脊穴。常规消毒,进针宜慢,进针同时轻摇针体直到针体到达一定深度,再行提插捻转。留针25分钟,日1次,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进行3个疗程。观察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针刺夹脊穴基础上行颈椎矫正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下颌略向前倾,矫正者侧位于患者腰部,两脚呈弓步以确保施力强度,用力手拇指及食指推开病变颈椎周围软组织并抵住左右两侧关节突,另一只手拖住患者前额,将前额向上缓慢抬起,使颈椎向前屈伸,用力手随之下压,双手相对用力配合使用,反复数次进行矫正。疗程同对照组。

3 观察指标:(1)疗效判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判定办法。治愈:痛感消失,日常工作生活恢复;显效:痛感基本消失,体征好转,可参见日常活动;有效:痛感减弱,可轻幅度活动。无效:症状无好转。(2)McGill疼痛评分[9]。主要用于疼痛程度的评估。由3部分内容组成,包括疼痛分级、现阶段疼痛强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越低提示疼痛程度越轻。(3)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10]。包括主观感受得分(9分)、临床症状得分(6分)和生活障碍得分(14分),共29分,各项相加得出最终分,评分根据患者感受、症状、生活障碍情况测评,分数越低表明症状、功能障碍越明显,得分越高说明恢复越好。(4)炎性因子。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取患者清晨上肢静脉血,离心采集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与分析,其中VAS评分、JOA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疗效判定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疗效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2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对比(n,%)

5.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McGill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2组疗程结束后McGil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McGil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评分比较

5.3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JOA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2组疗程结束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5.4 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对比中观察组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讨 论

传统医学对于颈椎病的认识早在公元前《五十二病方》中便有记载。《内经》中有关于男性生命规律的记载言道: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肾者在体合骨,提示肾精具有生骨充髓之功效,若肾气亏虚则骨质失荣,髓化无源;肝者在体为筋,筋可理解为肌腱及韧带,故周身肌肉筋膜之功能均依赖肝血的充盈,肝血旺则筋腱有力,耐受劳损[11-13]。故当超过一定年龄时,肝肾虚衰,筋骨失养,颈椎病症由此而生。本研究中主要以夹脊穴为针刺主穴,夹脊穴归属经外奇穴范畴,其主要调理脏腑之功能,在临床中广泛用于脊椎节段周围的神经痛,肌肉麻痹酸胀等,如颈椎病、腰腿疼痛,疗效明显;夹脊平走于膀胱经与督脉,通督脉而连阳气,又与阳气鼎盛之足太阳相通,三经并行,使颈项之阳气得以流通,阳气盛则气运血行,瘀滞尽除,正如《灵枢》所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此外,冲脉、任脉、脾经、胃经等皆与夹脊相通,故可连通多经之气血,调各经之瘀滞,直达病所,护御周身[14-15]。有研究发现,针刺夹脊穴可对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起刺激作用,促进其分泌正肾上腺素作用于组织及靶器官中,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功能而减轻神经性疼痛[16-17]。颈椎矫正手法早在《诸病源候论》中便有所记载,具有久远的历史沉淀,其疗效显著,为中医学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优势所在[18]。

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远高于对照组71.4%的有效率(P<0.05),提示在针刺夹脊穴基础上进行颈椎矫正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本研究中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McGil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提示无论是否联合颈椎矫正手法均可减轻疼痛症状,改善生活状态;治疗后发现观察组McGil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夹脊穴基础上进行颈椎矫正手法可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椎体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研究证实,炎性反应伴随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始终,同突出物压迫神经一样,是导致椎体病变发生疼痛的主要因素[19]。当椎体关节发生病变及侧弯时会释放大量神经肽类微量物质,导致炎性反应发生,使病变位置发生炎性疼痛,故如何减轻炎性反应是解除肩颈疼痛的关键[20]。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手法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促进肩颈疼痛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刺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手法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患者痛感明显减轻,各指标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安全与疗效并兼,适合临床上应用与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颈椎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