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2021-10-23何祥海周家金李远华
何祥海 周家金 李远华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何祥海 周家金 李远华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以地方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为主线,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四个方面对地方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展开研究,揭示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认为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做好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应用型的培养模式。
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体育专业;玉林师范学院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提出:“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能力素质增值并不一定低,在院校培养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就业导向更明显、教学方式改革成效突出、学生主动参与更积极,显示出这些院校在分类发展上具有较大潜力”[2]。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重在“应用”人才的培育,培育方案设置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重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课堂教学设置围绕“应用”二字展开,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和改革的主要趋势。在一流专业建设中,体育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发挥重要的作用,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向应用型方向进行转型,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变,这就要求地方专业教育结构体系做出相应调整。从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根据地方人才需求立足地方学校特色,更深入、全面地分析体育专业的社会时代需求,有效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施。
1 地方院校体育专业办学定位与服务
人才培养是高校核心任务,专业标准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3]。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的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4]。地方体育专业办学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在贯彻党和实施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长期把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按照《奥运争光计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促进我国全民的健身、健康等国家战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托教育单位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的理念,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把专业建设具有地方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较强的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地方体育专业办学对接体育发展需求,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的体育发展开辟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提出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体育经济的促进作用,满足地方广大人民群众对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新期望,为全面促进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改革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 地方院校一流体育专业建设的内涵
2.1 体育教育专业普及健康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向学校、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健康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主力军。体育教育专业是地方学校体育专业的优势专业,各方面的发展均比较成熟和完善,师资队伍强大,学缘结构合理,学生专业能力较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体育教 师,而传统学校体育所要求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 包括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业余训练能力、群体 辅导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体育管理能力等,因此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结构主要是针 对这些能力而设置,包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是针对 这些能力进行设计[5]。然而,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政策的实施发展中,社会要求不断转型,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正需要一大批应用型、创新型、实干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人才培养需求专业课程建设逐渐向实用型、服务型转变,在人才的运用上,提高个人专业技术,将技能转化为效益,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服务。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促进中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各方面应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的模式已经慢慢不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多专业、多能力人才的模式悄然出现,这就对地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服务地方输送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应用性体育人才的培育。
2.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指导全民健身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6]。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地方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年来新建的专业,是符合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健身运动指导、社会群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经济发展的策划者、管理者,具有社会发展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健康中国建设要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在经营体育健身场所从事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指导大众体育健身和拓展健身市场的发展,系统管理和指导全民健身。还能为全民健身路径的安装、健康步道的建设、全民体质健康的监测起攻坚力量,促进全民体质健康,促进全民健身生活。贯彻国家体育实施的锻炼标准,指导开展全民健身,丰富大众生活需求,大力发展地方性体育活动。挖掘和开发民间体育,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深入百县千乡万户。
2.3 运动康复专业加强全面健康干预
运动康复属于健康产业中的一部分,它主要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结合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需要接受康复的人群进行诊疗并且以最大程度使人们恢复到正常水平。运动康复专业“以本科人 才培养为基础,面向群众体育培养能提供运动健康、运动康 复保健和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技能型人才[7]”。地方高校适时设置体育康复专业或专业方向,是体育高等教育及时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丰富康复教育体系、扩宽高等教育就业渠道的有利选择。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8]。在健康中国建设实施下,培养体育康复人才的目标是在各级医疗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主要从事体育康复医疗服务和体育健康促进和指导的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运动损伤防护、体育保健和营养指导等康复专业人员的工作。为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包括康复理论及技能、中医模块、西医模块、运动防护知识、营养相关课程等,以及课间见习和医院实习(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新的培养方案已将实习时间延长到1年)。
3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地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内容上,秉承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改思路,包含“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次,构筑“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提升+综合素质为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9]。创新实践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一主线,构建以“三体系、三层次、三平台”为特征的符合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特点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见图1)。依托校内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和社会实践场所平台,通过术科教学、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完成理论实践、专业运用和社会服务三大体系的育人模式。
图 1 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2 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立足“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在实践内容、活动方式和形式上,保持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接收高等教育的目的,紧紧围绕第一课堂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原则,形成以“体育文化节”为龙头的体育文化节系列活动,体育文化节是深化公共体育俱乐部改革的试点,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和专项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服务第一课堂,如开展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啦啦操比赛、运动康复技能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同学们自发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营造了文明、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同时注重实践教育的培养,长期与地方基础教育联系密切,让学生利用暑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广西万名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活动等。构建起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明建设,德育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及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注重使每个学生能充分提高资质和才情,培养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社团为第一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服务。
3.3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最终要应用于实践[10],制定宏观政策,保证中心地位。制定地方高校专业培养章程,明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职能,以系统人才培养为中心,贯彻履行和实施育人体系、促进专业研究、提高服务地方的学科能力。加强质量监控,巩固中心地位。激励教师投入,突出中心地位。学校在人才引进、绩效发放、科研等方面,对教学工作有突出和影响力者科研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以科研促教学,强化中心地位。优先配置教学,改善教学条件,各部门以服务教学,提高管理质量为宗旨。
4 结语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应用能力培养:(1)校企结合,联合培养。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采用联合培养模式。根据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地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2)重参与,重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施多种社会服务专业运用能力教学,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岗位实习、订单定向培养等。(3)科研选题,倾向实用。特别是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选题,紧密结合体育行业的特点,注重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现实社会运用相结合,主要解决体育行业的应用性的问题。(4)综合考核,多元评价。具体途径主要有: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者多元性;评价方式多元性,对技术水平、实践能力、文化素养、情感态度等,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Z].2019-04-02.
[2]傅建.“一流专业”与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建设思考——黄汉升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9,40(6):1-5.
[3]吴红斌 郭建如.高等教育分层系统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困境、优势与出路——基于全国本科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2):75-82.
[4]李曙刚,陈庆合,赵华恩,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体育学刊,2019,26(3):96-100.
[5]骆伟森.地方高师院校在转型发展中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7:13.
[6]刘娜,李在军.地方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3):27-30.
[7]王栋梁.安徽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1(6):11.
[8]当东方遇到西方体医融合大健康高端论坛——库珀有氧助力健康中国2030[EB/OL].http://www.sohu.com/a/138941169_670448.
[9]秦立,宋立温.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2):153-154.
[10] 王宝珠,高飞,王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7(27):27-30.
On theConstruction of Sports Undergraduate Progra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Programs Policy——Taking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E Xianghai,etal.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0JGA284);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9JGA273)。
何祥海(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