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涂县“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效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2021-10-23郭茂红李雯娟当涂县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十三五全县

文/郭茂红 李雯娟 张 胜(当涂县科学技术局)

“十三五”期间,当涂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时期,当涂科技创新工作明确了新的战略定位,瞄准新的发展目标,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当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1.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县主要科技指标稳中有进,较“十二五”末有大幅增长。全县研发(R&D)经费由2015 年的2.92 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8.32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9.9%,年均增长7.13%;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 年的44 家增长到2020 年的75 家,年均增长15%;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5 年的1.2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6.6 亿元。2020 年全县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为2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9%。截至2020 年底,全县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6 家,高新技术企业75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2家,高新技术产品451 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 家。

2.产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当涂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智造强县不动摇,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有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升级行动计划,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初步形成以奥克斯为龙头的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以利洁时桂龙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以顺丰速运为龙头的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入选2020 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空调智能制造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积极推进石墨烯、生物医药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以上。

3.创新载体建设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当涂县通过精准定位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全面推进省市级区域性创新平台搭建工作,促进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入。

“十三五”期间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5 个,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 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 个,共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 家,省级、市级农业科技园分别为1 家、11 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6 家。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分别为1 家、2 家,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

4.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当涂县瞄准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破除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着力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研发资金投入体系,引导企业内外结合获得研发资金,“十三五”以来共有1家企业在澳大利亚主板上市,2 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6 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四板)。同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十三五”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 个,高层次专家150 余名,“龙马”工程人才近20 名。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推进“优秀企业家”“姑孰工匠”“乡村振兴领头雁”等本土人才培育计划。

二、“十四五” 时期总体发展思路及目标

1.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全面学习借鉴德清科技创新工作经验,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为一个核心,以主要创新指标全省领先、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两大目标,围绕增强全民创新意识、构建创新集聚高地、健全创新管理体制等三大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县级科技项目立项等四大举措,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2.发展目标

到2025 年,当涂县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深度融入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初步建成以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形成一批有全省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方联动、优势互补的乡镇、园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有力支撑当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一是科技创新支撑力大幅提升。到2025 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增幅高于全县生产总值的平均增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接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拥有量翻倍。

二是产业创新引领力持续增强。围绕当涂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省级智能家电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级石墨烯、生物医药重大专项建设,充分发挥项目支撑引领作用,聚焦当涂县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力争培育形成1~2 个在省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幅(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达到全省平均增幅。

三是创新环境驱动力不断优化。深度融入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双创”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有国家、省、市三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平台数量翻倍。启动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运用政策杠杆引导企业资源配置,激励企业聚焦科技创新。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4 名,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 亿元。

四是国家级创新型县加速争创。提升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十四五”期间继续坚定不移地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同时争取更多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和政策支持。到2025 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长三角县域保持前列,与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十三五全县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