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规划研究
——以南水北调文化中心为例
2021-10-22彭政
彭 政
(广东鸿宇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 言
文化展示中心的规划建设方案,区域特色、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这些因素也是决定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及建设风格的主要因素。另外,如何实现建筑与当地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真正融入当地自然环境,做到从环境中来,到环境中去,是设计师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文化展示中心的本质就是当地最特色文化的精神载体,设计师需要在充分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对特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与深刻理解,做到即便是在文化不断融合,地域文化不断消失的今天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样才称得上是一项成功的文化展示中心工程。
1 文化展示中心建设注意事项
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建立在深层次区域文化的挖掘上的。首先,区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区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既有资源、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同产生了独特的民俗风情特色,经过长期的岁月沉淀,最终形成灿烂的区域特色文化。其次,区域文化具备多方面的文化性。包含了特色物质文化文明以及特色精神文化文明。是区域内经济、科技、社会等建设水平的体现。充分代表了区域内的地域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并最终造就一方社会。最后,时间性也是区域特色文化的代表特点。因为区域文化的具体行程过程中,文化特色是随时间不短变化并持续发展的,但是文化的发展需要长时间、长周期的沉淀过程,所以相对而言,在特定时间范围之内,区域文化是具备时间稳定性的。
让使用及参观者的精神诉求及心理愿景得到满足与延续,是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工作另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的内容。具体建设过程中,要让使用者的具体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审美意以及社会心理建设等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将最深层次的区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与体现。
区域文化展示中心的建设材料选择工作,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生态可持续的应用工作,应大量选取区域内代表性特色材料,各个区域内环境、气候特点存在差异,导致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区域建筑材料各具区域特色、极具代表性。随着时间对旧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建筑材料不断升级更新,区域特色建设材料必定是在经济性及功能性等方面的建设最优解。
2 南水北调文化中心方案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越发的开始重视地方性特色文化的保护及传承,投入大量资金及提出相关政策,希望可以将我国悠久多彩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但当前距离发展预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在当前我国文化展览中心的建设中,存在展示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化特色难以吸引游客游览兴趣的问题,下面通过对南水北调文化中心规划实例来对如何科学规划特色文化展览中心进行讨论。
2.1 设计理念分析
2.1.1 “水下古城”
均州古城是一座淹于丹江口水库下的历史名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于均州古城内的静乐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中“九宫”之首。1967年丹江口大坝修建时,均州古城沉沦水底。正所谓:“碧波万顷丹江水,一泓清泉向北流。滋润京畿久旱地,莫忘淅川与均州。”因此,提出“水下古城”的设计理念。
2.1.2 因地制宜
(1)尊重基地地貌与生态地貌,巧妙运用地形高差布置功能与景观节点,依势而建,尽量达到土方平衡,生态平衡,合理的处理与周边交通、区域功能、群落形象的关系。
(2)建筑布局建立在对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理性分析上。以主体建筑朝向的最优化;周边环境噪音对学校主要功能区的影响最小化;基地常年主导风向对基地空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等等客观自然条件为建筑布局的基本原则,从布局层面 降低建筑自身能耗。
(3)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利用雨水搜集净化、地面采用透水蓄水材质、设置下沉式雨水收集庭院等方式。
2.1.3 建筑造型及立面材质
(1)提取民居的屋顶元素,及水波纹理进行建筑的设计,形成展示馆的立面造型,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
(2)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主要采用灰色、白色真石漆,局部点缀灰色、白色石材,使建筑的整体色调带有中式韵味。
2.2 详细设计
2.2.1 区位分析
项目地位于湖北省丹江口纪念园景区内,如图1所示。项目面积约 26 849.23 m2。项目北侧开进旅游港旅游区,南侧为南水北调纪念园,南靠S316省道,东侧临靠武当大道,区域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极具发展潜力。
图1 项目区位分析图
2.2.2 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本案在基地南侧设置移民展示馆的主入口,东南侧设置消防车道的主入口,如图2、图3所示,其位置满足规划条件关于机动车出入口的相关要求,道路的宽度及转弯半径、装卸货泊位等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图2 人行交通分析图
图3 车行交通分析图
整个项目地面设置充电桩机动车停车位31个。同时,本案在建筑四周设置环形车道,使得机动车辆能够在场地内环通。消防道路沿基地周边外围设置环路,消防车道宽≥4 m,并在西南侧、东南侧与 S316 省道相连。消防车转弯半径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2.3 空间设计
(1)展示馆的内部穿插庭院、连廊,使整个展览馆内部空间富有层次感,是可望可游。同时内部的空间更类似于一个村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外环境,体现对故乡的追忆。
(2)节能、环保首先体现在自然通风采光上,展示馆设置了较多的中庭,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朝向较好,相互间距满足要求,采光良好,有利于整体通风。
(3)规划上设置了绿地,尽量减少硬质道路、硬质屋面面积,这些对项目整体小气候会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4)外墙面及屋顶尽量使用浅色材料,如图4所示,结合隔热材料的使用,减少建筑夏天热量吸收,以及冬天的热损失,降低空调能耗低。
图4 文化中心效果展示
2.2.4 通风采光分析
教学楼的全部普通教室及教辅用房在布局设计时均设置与南侧偏东的方向,如此一来南向自然光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与《建筑设计采光标准》中的设计要求,采光及通风效果极好,如图5所示。
图5 建筑日照分析图
在文化展示中心设计建设过程中,想要最大限度的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将特色文化属性赋予建筑是一切的基础,区域特色文化精华与建筑的结合,要实现建筑与本地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向人们展现出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文化展示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地域环境特点出发,对精神文化环境进行深层解剖,选择符合区域精神文化特色的材料,大规模将新技术、新观念以及新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精炼区域特色文化,希望可以对今后的文化展示中心建设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