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22赵凤珠曹迪辛春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咽腔舌根咽部

赵凤珠,曹迪,辛春辉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康复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78%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且大部分患者吞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2]。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疗程长、见效慢,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配合度及依从性,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但整体疗效欠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无痛、安全的无创刺激技术,可调节脑皮质兴奋性,帮助大脑吞咽皮质功能重建,促进吞咽功能恢复[3-4]。吞咽造影测量咽腔压是目前临床评估吞咽功能的金标准,可同步记录吞咽时咽腔压力的变化[5]。该文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组予以不同治疗,旨在探讨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3.62±5.34)岁;病程1~7周,平均(4.52±1.39)周;病变性质:脑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病变部位:枕叶5例、脑干7例、小脑6例、颞叶8例、额叶8例、基底节区6例;体重48~96 kg,平均(71.62±5.07)kg。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8~79岁,平均(63.67±5.31)岁;病程2~6周,平均(4.55±1.34)周;病变性质: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病变部位:枕叶6例、脑干8例、小脑6例、颞叶7例、额叶6例、基底节区7例;体重48~96 kg,平均(71.69±5.0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6]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MRI、CT等检查确诊;均符合《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第一部分评估篇》[7]中的吞咽障碍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3)年龄在40~80周岁。(4)处于疾病恢复期。(5)性别不限。(6)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7)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帕金森、智力低下、痴呆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4)治疗部位存在植入性电子装置或其他金属异物者。(5)治疗前1周接受过镇静治疗者。(6)中途退出此项研究者。(7)合并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8)口腔面部畸形或头颈部结构性病变者。(9)重症肌无力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1)心理康复:医生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经济状况等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多向患者介绍既往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足够的支持与关爱,帮助患者树立和增强治疗的信心、意志。(2)发音训练:指导患者完成吹蜡烛、吹口哨等动作,一般在午睡、晨起后展开训练,训练喉、腭、舌体、舌尖、唇、下颌等,通过张口、闭口动作锻炼患者的口唇肌肉功能,每次训练15 min,每日3次。(3)舌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张口、伸舌头、舌尖舔上下唇等训练,每次训练5~10 min,每日3次。对于不能完成舌部运动的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采用压舌板按摩。(4)吞咽动作锻炼:以棉签冰冻蘸水后轻轻刺激患者舌根等部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每次30 min,每日训练3次。完成进食后进行多次空吞咽训练,确保咽下全部食物,再进食,每次进食之后饮用温开水1~2 mL,不断地刺激吞咽反射。(5)进食训练:确保患者在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食,选用的勺子以长手柄为主,且勺子大小、表浅适宜、边缘厚钝,以不易松散、黏性适当、密度均匀的食物为主,防止出现呛咳,遵循循序渐进的进食原则。连续治疗3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使用磁场治疗仪[型号:YRD CCY-I,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鄂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11249号],将其正电极置于颈后第7颈椎上方,负电极置于喉部,刺激部位为健侧吞咽皮层,刺激频率是10 Hz,刺激2 s后,间歇18 s,每日刺激脉冲1200个,采用“8”字型线圈,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两组均在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吞咽障碍彻底消失,洼田饮水试验是1级为治愈;吞咽障碍好转,洼田饮水试验改善1级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8]。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咽腔测压:采用固态高分辨率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美国Sierra Scientific Instruments公司,型号:ManoScan360TM,京药监械(准)字2012第2260591号],校准压力与温度,压力在0~300 mmHg,温度在37~38℃,将清洁套膜套在测压管上,涂抹人体润滑剂,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通过鼻腔将测压管插入,采用胃肠透视X线机[日本东芝公司,DBA300型,粤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300573号]确定测压管达到患者上食管括约肌时,即可停止插入,将测压管固定在鼻孔部位,告知患者平静呼吸5 min后,予以60 mL硫酸钡混悬液3 mL,一次性吞咽完,如果未能一次性吞咽完,则在完成吞咽动作10 s后,主动将残留的对比剂食团经咳嗽清除,重复检查3次,测量下咽部、舌根部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压力持续时间。

(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包括视野、意识情况、凝视功能、肢体功能,总分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9]。

(4)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包括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食欲等11个维度,包括44个条目,每个条目以1~5级评分法评定,总分为44~22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咽腔测压、NIHSS评分、SWAL-QOL评分)以(±s)表示,组内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2.2 咽腔测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吞咽时下咽部、舌根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压力持续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吞咽时下咽部、舌根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均高于对照组,下咽部、舌根部的压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咽腔测压比较(±s)

表2 咽腔测压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 P<0.05

组别时间下咽部压力峰值(mmHg)压力上升速率(mmHg/s)压力持续时间(ms)舌根部压力峰值(mmHg)压力上升速率(mmHg/s)压力持续时间(ms)研究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5.62±2.05 165.26±15.62a 35.82±2.11 92.26±6.85 83.26±12.60 856.62±68.26a 83.31±12.59 285.16±15.05 825.26±27.64 425.26±15.06a 829.31±26.09 628.62±18.34 48.26±3.82 145.26±15.61a 48.33±3.79 138.26±10.05 132.25±15.06 458.26±38.62a 133.31±14.05 295.20±24.06 928.26±45.62 528.26±41.64a 926.66±44.08 805.26±34.05

2.3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各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3 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6.82±3.62 16.79±3.59 8.64±1.05 13.82±2.07 13.726 4.533 0.000 0.000 0.037 0.970 14.115 0.000

2.4 SWAL-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高于各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SWAL-QOL评分比较[(±s),分]

表4 SWAL-QOL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05.26±15.34 106.33±15.29 151.62±19.11 128.06±13.08 11.965 6.830 0.000 0.000 0.312 0.756 6.434 0.000

3 讨 论

吞咽障碍是指吞咽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均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慢食、食物窒息、水窒息等,是脑卒中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1]。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0%~65%[12]。脑卒中吞咽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增加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死亡等症状发生,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3]。因此,寻求一种方便、安全、有效、及时的治疗方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由于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配合度及依从性要求较高,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rTM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安全可靠、无创伤、非侵入性、非系统性的神经调节方法,目前已在癫痫、抑郁症、帕金森、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14]。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MS在改善吞咽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原因如下:rTMS将磁脉冲高度聚集在受损的脑组织部位,对该部位的神经细胞进行持续性刺激,影响脑内组织电活动及代谢过程,对大脑皮质产生作用,提高皮质兴奋性,有效改善或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同时可强化与吞咽功能相关的肌群肌力,起到增强吞咽功能的作用[15]。

另外,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吞咽时下咽部、舌根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均高于对照组,下咽部、舌根部的压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MS可有效调节、改善吞咽时的咽腔压参数。分析其原因为:rTMS以一定强度及预定的刺激程序对患者咽部肌肉进行刺激,抑制患者脑皮质网络系统,促使肌肉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或诱导肌肉运动,改善构音器官及吞咽器官的血液循环,恢复或重建吞咽反射弧,最终达到恢复、改善患者咽腔部肌肉群体的功能,从而缓解吞咽障碍症状,调节吞咽时下咽部、舌根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压力持续时间等咽腔压参数。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MS可以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如下:rTMS形成的持续电刺激在髓质损伤侧剩余的皮质中心、运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神经连接,缓解神经元麻痹症状,增强吞咽肌的肌力,避免肌肉萎缩,促进神经突触重塑及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的饮食、生活、工作等,与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比较,rTMS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TMS治疗疗程短、刺激强度低,患者易于接受,但在rTMS治疗期间,偶有患者会出现听力障碍、头部不适、耳鸣等症状,治疗停止后即可自行恢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吞咽时咽腔压参数,促进其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咽腔舌根咽部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
反复复发的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诊治分析
浅析声乐演唱技巧中喉咽部的放松方法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发声中要求咽腔打开的重要性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全舌全喉切除治疗晚期舌根癌3例
所谓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