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朝鲜棉业发展(1910-1940)
2021-10-22韩石
韩 石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2)
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其中棉纺织业是世界多个国家主要发展的产业,因此,棉花成为世界部分国家发展棉纺织业需要的工业原料。最近,笔者在中国知网、韩国kiss数据库、韩国dbpia数据库、韩国krpia数据库等国内外学术网站上查找到许多关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个别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的期刊论文,这些论文主要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的农业、牧羊业、林业、水产业、制造业、煤炭业等经济产业的发展,但关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棉业的发展以及该时期朝鲜棉业发展对当时朝鲜经济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还处于待研究状态。本文主要参考了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的原始报刊和部分书籍等资料,试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棉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及其对朝鲜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尤其是对朝鲜棉业对朝鲜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考察,以进一步了解日本对朝鲜的经济侵略,同时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经济产业的发展和日本对朝鲜的经济侵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朝鲜自古是一个农业国,19世纪70年代,世界处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时期,朝鲜依旧在按照农耕文明的模式运转,国力孱弱,无力抵抗以日本为首的外部列强的入侵。朝鲜在经历了壬午兵变、甲申政变、甲午农民战争、日俄战争等一系列的兵变和外部入侵战争之后,封闭的朝鲜国门洞开,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通商口岸不断增设,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一经济模式被打破了,其本土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其中棉业是发展较为突出的新兴经济产业。20世纪初,日本财阀在朝鲜投资发展棉业,“大财阀三井、三菱等系,投巨大资金于朝鲜之各种产业。因此,朝鲜之工业由幼稚之家庭工业一跃而为近代的大规模工业”。[1]日本财阀投资设厂使朝鲜以农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为辅的经济产业结构被打破了,朝鲜出现较多的新产业,包括“纺织、金属、机械器具、窑业、化学、锯木及木制品、印刷、食料品、瓦斯及电器工业等。此几种工业中,就其生产额观之,食料品工业为第一,化学工业为第二、纺织工业为第三,但就其发达速度观之,纺织工业因生活所必要之故,发达较速”。[1]可见,自20世纪初日本财阀在朝鲜投资以来,朝鲜纺织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这是因为朝鲜被卷入了日本的经济发展轨道,由于棉纺织业是近代日本急速增长的行业,因此朝鲜自然追随日本的经济发展步伐,发展棉纺织业。为了保住足量的棉花资源以发展棉纺织业,朝鲜发展棉业的第一步即是实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2]
一、朝鲜棉花增加繁殖计划
朝鲜有着适合种植棉花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据朝鲜总督府调查:“在朝鲜,美国原产的陆地棉特别适合在朝鲜南部地方风土上种植,以前试作的结果很清楚,陆地棉不适合在日本内地的湿润气候种植生长。”[3]陆地棉又称高原棉,“朝鲜之气候风土为产棉适宜之区域,最适于栽培高原棉”。[4]从中可以解读两点信息:其一,日本本土无法种植其所需的高原棉;其二,朝鲜半岛南部的土地可以种植出日本所需的高原棉。基于朝鲜半岛南部适合种植高原棉的情况,朝鲜方面便大量种植高原棉,为发展棉纺织业提供原料。20世纪初,日本部分政界人士就萌生了在朝鲜种植棉花的想法,1905年,“原敬、野田卯太郎、大石正己等发起组织棉花栽培协会,与农商务省迭次交涉,委托农事试验场试作,结果甚佳,遂向韩国政府建议,韩政府采纳斯议”。[5]日本把棉花增加繁殖计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试运作阶段、第一期和第二期。
(一)棉花增加繁殖计划试运作阶段(1906-1912)
1906-1908年,日本在朝鲜“支出十万圆,在全罗南道设棉花采种圃,并设轧花厂,将收获所得棉种,散布各处。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开设临时棉花培栽所,举凡植棉事业之全部,直接由政府经营,又设模范作圃,与固有种比较试植,创办合作社,奖励栽培。”[5]设立棉圃、创办轧花厂、传播棉种、成立棉花培栽所等棉花栽培措施的实施“使全罗南道之农民,咸能得栽培陆地棉之秘诀。于是植棉地域,屡次扩充,至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朝鲜全境栽培人员已达四万三千人,籽棉收获量得二百七十万斤”。[5]这说明,朝鲜推行的棉花增加繁殖计划,使得许多朝鲜人掌握了新的棉花栽种技术,技术的掌握使得朝鲜的棉花种植面积得以扩大,棉花产量得以增加。
(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一期(1912-1918)
朝鲜半岛南部适合栽培陆地棉,“于是日本确定棉作扩充计划,规定大正元年后六年间,棉田扩充至十万町步,以此目标力行左记之计划”。[5]换而言之,日本欲进一步扩大朝鲜的棉花种植面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朝鲜的棉花产量,进一步为日本的棉纺织业发展提供资源的目的,此即是朝鲜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一期阶段。日本在朝鲜采取一系列执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一期的配套措施:首先,选派植棉技术人员。日本“分配技术员于各道及主要各郡,从事植棉之指导”,[5]此措施在促进棉花增产方面,起到直接有效的推动作用。其次,建立植棉合作社。日本为保证棉花生产质量,提高并稳固棉花交易成功率,在“奖励植棉之初期,既有植棉合作社之组织,于必要时发给补助金,或由农工银行轻利借款,凡社员所生产之棉花,由合作社共同贩卖,矫正交易上之弊病,保存纯良种子,防止固有种之混交”。[5]种植棉花合作社将朝鲜棉花产业统一组织起来发展,起到了减少棉花交易损失,保障棉花生产质量的作用。最后,散布和更换棉花种子,日本认为“纯良之陆地棉种子,经农民历年栽培之后,不免退化,故有更换种子之必要。由劝业模范场木浦棉作分场,年年向美国原产地购入新种,育成后先分布各道栽培,再行分布于农民,以防种子退化”。[5]棉花种子的更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朝鲜棉花生产率稳定提升。
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一期的配套措施的实施,产生的直接效果即是朝鲜棉花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棉花产量持续增长。如下表所示:
1914-1919年朝鲜高原棉历年面积及收获表:[4]
上表情况说明了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棉花资源,其棉纺织业发展有了资源保障。此外,由于1914-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世界大战影响,棉价逐年高腾,故奖励之策着着成功”,[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棉花价格上涨,日本乘机赚取了巨额利润。
(三)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二期(1919-1928)
20世纪10年代末20年代初,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日本乘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机,决定继续在朝鲜推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二期,其主要内容是“自大正八年,在鲜南六道奖励栽培陆地棉为主,京畿道及鲜西三道奖励固有种,期以十年。棉田扩充至陆地棉十万町步,固有种三万五千町步。同时谋栽培法之改良,生产籽棉使达二万五千斤,将生产之半额供给朝鲜纱厂及其他用途,其余半额输于日本国内,充棉厂纺纱之用”。[5]与执行第一期棉花种植扩充计划的过程相同,日本在执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二期时,亦采取了执行计划的配套措施:首先,进一步扩大棉田面积。日本下令“将林野未垦地开垦之,作为棉作地,凡灌溉不充分,易起旱魃之水田,改为棉田。由公家辅助款项,令其称种植棉”。[5]朝鲜的许多荒野之地和易旱土地被开垦或被改造为棉田,这使得朝鲜的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其次,划定棉花种植区域,日本在朝鲜南部种植陆地棉,同时在朝鲜“忠清南北、全罗南北、庆尚南北等六道中山岳地带之各郡,以奖励栽培固有种为适当。仍以历年原棉作地为中心,致备生产品运输之便利,择定前述四道中数郡,专事固有种之扩充改良,其奖励施设,大体依照陆地棉改良办法”。[5]再次,改良棉花种植技术。日本将一些棉花生产技术带入朝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充实种子更换计划,使农民所播之棉量,常得优良。肥料共同购入,增加施肥量,其他各般栽培法之改良,指导奖励,以谋收量之增进”。[5]种子的适当更换可保证所生产棉花的质量,施肥量的增加可促进棉花的增产。可见日本在执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二期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提升棉花质量及增加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最后,设置棉花生产指导区域。“自大正十一年度,求栽培之彻底普及,划分棉作指导区,分配专任指导员,除辅助津贴外,再给肥料费二元,周密指导,使成模范棉作区。大正十一年度,计有五十个指导区。大正十二年度增为一百五十。昭和三年度更增为二百五十个”。[6]日本增设技术指导区,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朝鲜棉花增产,为日本棉纺织业发展提供原料。
棉花增加繁殖计划第二期的配套措施的实施,使得朝鲜的棉花种植面积继续得以扩大,棉花收获量亦持续增长,如下图所示:
1910-1928年朝鲜棉花生产统计表:[6]
上图所示,1910年,朝鲜本土原有棉花的种植面积及收获量远高于美国陆地棉花。然而1919-1928年,美国陆地棉花在朝鲜的种植面积增长并保持至十万町以上,其产量飞速增长。无论在种植面积方面,还是产量方面,美国陆地棉花都远远超过朝鲜原有棉花,这是因为日本需要陆地棉,强制朝鲜种植陆地棉。
总之,朝鲜推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以后,其棉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二、日本在朝鲜投资开办棉纺织厂
自20世纪初,朝鲜棉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大规模种植棉花,而朝鲜投资开办的棉纺织厂极为稀少,在“日商在韩所开之纱厂,只有朝鲜纺织会社一家,专以供给朝鲜境内为目的”。[7]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在朝鲜主要专注于种植棉花,只是将朝鲜作为其棉花原料供应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调整了朝鲜棉业发展的政策。决定在完成棉花增加繁殖计划,并收获大量棉花资源的基础上,在朝鲜投资开办棉纺织厂。日本调整控制朝鲜棉业发展的政策,主要目的是利用朝鲜的经济,供养其发动战争的费用。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等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在发动侵略战争期间,日本急需发展军事工业,为侵略战争服务,棉纺织业就是日本急需发展的军事工业之一。日本“为急速工业化的进展计,而把朝鲜改建为一个工业原料供应地”,[8]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许多日本棉纺织厂在朝鲜本土开办起来,1932年,“日本之东洋会社,在仁川购地二万六千坪(每坪六尺平方),装纺机三万一千锭,织机一千三百台,已于本年三月开工。又涧关纺织亦在光州设立五万锭之纱厂,目下正急建筑中。旧有之朝鲜纺织,亦谋扩张纱锭,将由三万三千锭增至三万八千五百枚”,[7]1934年,“京城之朝鲜织物株式会社,向有人丝织机一百八十台,将增至三百八十台。大昌织物会社现新装力织机数千台,不久可增至三百台,合计其他织厂所决定增加数可达二千台。而在纱厂方面如仁川之东洋纺织现有纺机三万锭、织机千台,近有扩充之大计划,在全罗南道之光州将新设纺机五万锭,织机千台之纱厂。又京城纺织株式会新装力织机四百台,开车后成绩甚好,复增二百台”。[9]1936年,日本“钟纺在永登浦建设东洋最大之纺织厂,积极谋朝鲜棉业之建设,该厂建筑工事,异常迅速,至迟在本年十一月中可以开车一部分。此外更建第二大纺厂,决定在全罗北道全州川畔”。[10]可见扩大工厂规模和增加棉纺织机器数量是日本在朝鲜发展棉纺织业的主要形式。朝鲜纺织工厂规模较大,厂内有充足数量的纺织机器,工人数量较多,纺织工人在工厂用纺织机器劳作。该图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朝鲜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许多棉纺织工人为朝鲜纺织工业创造了生产利益价值。如下表所示:
朝鲜棉纺织工业生产额逐年增加表:[11]
从上表可以看出,1931年至1937年间,朝鲜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其生产额不断上升,没有下降。但是,在朝鲜的棉纺织厂多数为日本人所开办,“日人在韩之棉业益增雄厚”,[9]所以,该表格中所记录的朝鲜纺织工业利益多数落入日本囊中。在日本的军事控制下,朝鲜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呈现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利润持续上升且无下降的特点,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朝鲜有廉价劳动力资源,可谓“工银低廉”。[12]日本将本国棉纺织业转移至朝鲜发展,雇佣朝鲜人为其生产劳动,“在日本资本家压榨之下,使纺织品之成本更见低下,致投资者日增”。[12]其次,棉纺织品在朝鲜有市场。1930年,“朝鲜人口计二千一百零五万八千三百零五名,较大正十四年国势调查当时,增加一百五十三万五千三百六十名”,[13]1925-1930年,朝鲜人口得到增长,人口的增长意味着朝鲜棉纺织品市场的扩大,棉纺织品在“朝鲜需要甚大,能具相当市场”。[13]再次,朝鲜棉花和棉布税率极低。日本规定朝鲜“棉花无税,棉布进口税抽从价百分之五”,[7]换而言之,日本的棉花输入朝鲜可以不交税,棉布输入朝鲜只需缴纳5%的关税,极低的税率更加降低了日本在朝鲜发展棉纺织业的成本。最后,在朝鲜的日本工厂不受工作时间限制。1911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劳动法律—日本工厂法。到1926年,日本修改此劳动法,规定“现行十一小时以上工作之厂,自本年七月一日起,皆不得不减缩至十一小时”。[14]另外,日本又于1929年颁布了“童工法”,“规定自一九二九年后最小之年龄定为十六岁”。[15]尽管日本制定了规定工人工作时间的法律,但上述劳动法仅在日本国内实行,而朝鲜“未行工厂法,可以昼夜工作”。[7]也就是说,在朝鲜开办的日本工厂完全不受日本国内劳动法律的约束,因此大量日本棉纺织厂在朝鲜开办起来,使得朝鲜的棉纺织业产值不断上升。
日本以军事手段的方式,在朝鲜推行棉花增加繁殖计划,强迫朝鲜人为日本种植棉花,并在朝鲜投资开办棉纺织厂,许多朝鲜人不得不改种棉花,朝鲜不得不片面发展棉业,日本通过强迫朝鲜片面发展棉业,发展了日本的棉纺织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却造成了朝鲜经济畸形发展。
三、片面发展棉业导致朝鲜经济畸形
综合本文前两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朝鲜棉业本质上是被日本经济所控制的产业,也是近代朝鲜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体现。20世纪初以来,日本强制朝鲜种植棉花,并在朝鲜投资开办棉纺织厂,控制朝鲜棉业发展,将朝鲜棉业经济变成附属于日本的经济,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朝鲜实行“军需工业化政策”,[16]朝鲜棉业经济成为了日本侵略战争的补给经济。“朝鲜棉之种植,诚然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原料问题解决一部分了,但是,这全然是以朝鲜农民利益为牺牲的”。[17]日本强迫朝鲜人民片面生产棉花,使得朝鲜农业经济发展呈现片面化、单一化的特征,呈现畸形发展状态,农业生产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加剧了朝鲜的粮食危机,“朝鲜农村经济常因于食粮不足,每年发生‘春荒’,例如1916年,每人食米为0.73斛,到了1933年只有0.41斛”。[18]可见,日本强迫朝鲜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片面种植棉花,使得朝鲜人民的粮食产量日益减少,加剧了朝鲜人民的贫困,许多“朝鲜农民已穷到不能以他们勤劳所获的米粒充饥,而靠着较少营养资料的杂粮养口”,[18]日本的经济掠夺使饥饿持续威胁着朝鲜人民的生活。另外,朝鲜人民“种出之棉,以自己之机器织布尚不可以,即有亏损亦不能不卖予共同贩卖所或当局所指定之商人。此商人主要为大财阀之棉织会社或其他日本商人”,[19]可见日本还通过强买强卖的手段,变相掠夺朝鲜人民所种植的棉花,给朝鲜棉业及朝鲜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此外,日本还强迫朝鲜片面发展有利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产业,其中包括棉纺织业,而忽视了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朝鲜工业畸形发展,以1938年朝鲜工业的发展状况为例,如下表所示:
1938年朝鲜工业类别发展状况:[21]
上表呈现了1938年朝鲜各工业产业的生产额在朝鲜总工业生产额所占比重,从中看出,化学、食品、纺织和金属所占比重高达78%,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为适应侵略战争之需要,只允许朝鲜发展包括棉纺织业在内的可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的工业产业,以攫取日本所需的军需物资和军事工业发展的高额利润。
透过20世纪上半叶朝鲜棉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20世纪上半叶,朝鲜棉业貌似得到了很大发展,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纺织厂开办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近代朝鲜经济是在以日本为首的外国列强的军事压迫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经济产业发展有着很大的附属性。换而言之,朝鲜棉业的发展方向是由日本的经济侵略需要而决定的,日本为了维持侵略战争,强令朝鲜种植大量棉花,开办棉纺织厂,为日本提供战争补给,朝鲜棉业发展所产生的利益价值大多数被日本掠夺而去。由于片面发展包括棉业在内的有利于日本维持侵略战争的经济产业,因此朝鲜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的态势。经济畸形发展,造成朝鲜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鲜民众“生活愈益困苦,米为食品,甚至而不得食,易以小米或其他杂粮,最后即此亦不得食。朝鲜人对于米之消费量,1923年,一人为六斗四升五合,1933年则成为三斗九升。麦、豆、粟等杂粮消费量,1929年一人为一石五斗九升八合,1933年为一石三斗八升一合”[19]。可见朝鲜棉业的发展是以压榨朝鲜人民的血汗利益为代价。透过近代朝鲜棉业的发展,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近代朝鲜棉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本操纵的附属经济,其发展没有完全的自主独立性,这也是20世纪上半叶朝鲜、中国、印度等亚洲被侵略和殖民国家的真实写照。在20世纪上半叶,日本、英国、美国等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操纵朝鲜、中国、印度等国的经济产业,使得朝鲜、中国、印度等国的经济难以独立发展,可见在20世纪上半叶,资本输出成为了近代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棉业发展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殖民宗主国通过殖民手段对被殖民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