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护理联合治疗性沟通法在纤支镜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2骆唐丽
骆唐丽
(乐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川 乐山,614000)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将肺泡及支气管呼吸道内的污垢进行清除,以确保造成呼吸、通气及肺排气[1]。该种手术是将导管置入患者的肺部,因此患者会在术后出现不适感,且由于患者对灌洗术的了解较少,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镇静护理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镇静方式,对药物量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本文分析在该手术中应用镇静护理与治疗性沟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 年1 月-6 月60 例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均30 例,参照组男女比20:10,年龄30-66 岁,平均(45.62±5.18)岁,病程3-8 年,平均(5.68±0.56)年;实验组男女比21:8,年龄31-66 岁,平均(45.65±5.21)岁,病程3-8年,平均(5.72±0.54)年,两组基础资料一致,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年龄≥30 岁;患者对本次研究充分了解后自愿参加;符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标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精神疾病者;严重传染性疾病者;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适应症全面掌握患者病史,排除禁忌症,询问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种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说明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配合。实验组予以镇静护理与治疗性沟通,镇静护理:(1)根据镇静评分标准为患者制定镇静深度,同时设定镇静目标值,当镇静评分达到4 分时为满意镇静;(2)采用常规镇静药物,需观察患者镇静是否在评分范围内,若在范围内需根据原剂量持续泵入,若不在范围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3)进行麻醉时,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辅助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性沟通法:(1)术前对手术风险担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其手术风险如何,并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且要根据其文化水平采取适当的语言进行沟通,以缓解其精神压力;(2)对于担心术后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该种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不适感的原因等,让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3)术后及时将手术疗效告知患者,同时给予鼓励及安慰,以增强其治疗信心,且帮助患者重建心理平衡。
1.3 观察指标(1)根据焦虑自评量(SAS)及抑郁自评量(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文100 分,分值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3]。(2)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心理状态术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对比(n=30,分)
2.2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30,例)
3 讨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在诸多肺部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得到重视及认可,可通过该方法将患者呼吸道内痰液及血痂进行清除,改善血气及提高肺功能[4]。良好的护理是确保患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次研究通过对接受该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镇静护理与治疗性沟通得到较好的效果,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镇静护理可实现对患者的镇静镇痛的实时监控,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能显著减少因药物过重或过轻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治疗性沟通法能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内心感受,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以改善其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以提高其治疗信心[5]。医护人员在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风险及术后不适感等,让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以减轻其内心顾虑,在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疗效,使其充满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在该手术护理中应用镇静护理与治疗性沟通得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显著缓解,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