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创新对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影响机理研究
——从OEM到ODM功能升级的中介效应

2021-10-22王生辉张京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探索性代工升级

王生辉 张京红

一、引言

随着中国大陆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新竞争对手不断加入以及部分发达国家所推动的“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江小涓和孟丽君,2021[1]),众多中国国际代工企业在面临原有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原始设备制造)业务模式下利润水平不断降低(Jean,2014[2])、市场空间日益受到挤压、贫困式增长特征逐渐显现(Kaplinsky等,2002[3])等困境,迫切需要寻找提高出口绩效的新来源。所谓出口绩效,指的是通过向海外市场出口,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经济和战略上的目标(Zou等,1998[4])。出口绩效一方面表现为经济指标,主要是销售与利润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表现为非经济指标,如适应性,即组织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Chen等,2016[5])。良好的出口绩效有助于国际代工企业改善财务状况、增强竞争优势、实现组织成长并确保企业在动荡的全球市场上生存和发展(Katsikeas等,2000[6])。

创新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应该开展双元创新,它们既要有效利用现有能力、进行改进式的利用性创新,同时又要探索新的能力和技术、开展突破式的探索性创新,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二者的平衡(Gibson和Birkinshaw,2004[7];Fourne等,2019[8])。双元创新有利于企业在有效应对当前竞争的同时获得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带来高于平均水平的绩效(O’Reilly和Tushman,2013[9];Solís-Molina等,2018[10])。围绕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对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Vahlne和Jonsson(2017)[11]以及Bustinza等(2020)[12]研究发现,探索性创新能够促进出口绩效的改善。Hortinha等(2011)[13]的研究发现,利用性创新对出口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过,他们的研究所涉及的只是双元创新的单个维度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并未将利用性创新、探索性创新及二者的平衡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探讨双元创新作为一种整体创新战略对于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的效应。此外,已有研究成果中也未曾涉及双元创新影响出口绩效的内在机理。有观点认为,在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从OEM到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原始设计与制造)的功能升级(黄新焕和王文平,2014[14];康淑娟,2018[15]),可以使国际代工企业获取更多的租金和更高的绩效水平(Jean,2014[2]),而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又与双元创新存在紧密的关系(March,1991[16];Eisenhardt和Martin,2000[17])。那么,功能升级是否在双元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呢?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缺乏充分的理论分析和相应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将双元创新作为自变量,将功能升级作为双元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在构建双元创新对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影响机理研究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实证双元创新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内在关系的机理。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双元创新对出口绩效的影响

双元创新指的是企业同时开展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并努力保持二者的平衡(He和Wong,2004[18])。利用性创新着眼于企业当前的业务,通过更新既有知识而改善现有能力;探索性创新则聚焦于未来的发展,通过获取新知识而培养新能力(Fourne等,2019[8])。保持这两种创新的平衡,企业能够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有效整合和重构成动态能力,实现效率和灵活、延续性与适应性的统一(Lee等,2018[19];Ferreira等,2020[20])。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探索性创新表现为探索性学习,亦即企业通过寻求变化、实施有计划的实验和活动而进行学习;利用性创新表现为利用性学习,指的是企业通过当地搜寻、经验性改进及已有惯例的选择和重复使用而学习(March,1991[16])。Levinthal和March(1993)[21]、Wei等(2014)[22]认为,同时开展并保持这两种学习的平衡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探索性创新是对新知识、新资源和新技能的探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Raisch和Birkinshaw,2008[23]),但能够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出口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来看,通过探索性创新,国际代工企业会形成新的能力,获得市场和技术方面的领先(Teece,2007[24])。特别是当面临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时,现有产品和服务很快就会过时,新能力的探索可以使国际代工企业对海外市场保持良好的适应性(Koryak等,2018[25])。Vahlne和Jonsson(2017)[11]针对沃尔沃和宜家家居所做的案例研究以及Bustinza等(2020)[12]针对五个国家的样本所进行的实证研究,都发现探索性创新对出口绩效具有促进作用。

利用性创新是对原有流程或产品的持续改进,会提高国际代工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生产率,强化企业既有能力和竞争优势(Koryak等,2018[25])。通过利用性创新,企业无需付出与探索性创新有关的高成本就能更好地迎合现有顾客的需要,培育顾客忠诚,获取更多来自海外市场的订单,提高在出口市场中的绩效表现(Lumpkin和Dess,1996[26])。此外,利用性创新有利于国际代工企业高效地将探索性创新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商业化应用、进而提高企业的长期绩效水平。Hortinha等(2011)[13]所做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利用性创新对企业出口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同时开展探索性和利用性学习,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对已有知识加以改进和利用,对企业竞争力增强和绩效提升具有积极影响(Wei等,2014[22])。根据动态能力理论,在实施双元创新的过程中,保持探索性和利用性创新的平衡,能够将现有资源和新资源重构、合并和转化为复杂的组合,培育起动态能力,帮助企业形成难以被竞争对手所识别和模仿的竞争优势(O’Reilly和Tushman,2013[9])。过度强调利用性创新虽然会改善短期绩效,但容易导致国际代工企业的能力僵化(Dasi等,2015[27]),使其难以对出口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反之,过度强调探索性创新虽然会带来更多的新知识,却可能因为缺乏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无法从中获得收益(Volberda和Lewin,2003[28])。同时开展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可以被有效整合,形成独特的和有价值的能力(O’Reilly和Tushman,2013[9]),进而带来更优的出口绩效。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双元创新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

H1a:探索性创新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

H1b:利用性创新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

H1c: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的平衡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

(二)功能升级的中介效应

1.双元创新对功能升级的影响。

在传统的OEM业务模式下,国际代工企业从海外获得订单,根据购买者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流程进行产品的制造,组织学习主要是对生产加工知识进行利用、提炼和延伸,竞争优势在于制造效率和制造能力(Plambeck和Taylor,2005[29])。从OEM进入到ODM业务模式,标志着国际代工企业实现了功能升级,它们能够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提出规格说明并为客户制造这些产品;组织学习主要是通过研发、实验获得有关产品设计和市场等方面的新知识(杨桂菊等,2016[30])。

功能升级意味着国际代工企业不仅为海外购买者提供生产能力,而且还提供技术诀窍和产品设计(尚涛,2016[31]),后者需要培育OEM活动之外的新知识与新能力,而双元创新中的探索性创新,其核心就是通过实验和发现获得新知识和有创意的观点(Raisch和Birkinshaw,2008[23]),所产出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能力。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在探索性创新中,国际代工企业的知识搜寻从原有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改进等领域拓展至市场机会发现(Carter和Findley,2012[32])、客户需求感知(Paeleman等,2017[33])等新领域,可以满足功能升级对新知识和新能力的需求。此外,功能升级具有潜在的风险(Morrison等,2008[34]),主要表现为研发活动可能不会带来预计的知识产出、产品设计有可能不为客户所接受等,而探索性创新具有内在的风险承担倾向,开展这种创新的国际代工企业更愿意将资源配置到研发和设计活动。

在ODM模式下,由于国际代工企业还同时承担着为客户生产、制造所设计产品的职能,因此,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开展的利用性创新依然是必需的。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来看,与利用性创新相伴的利用性学习对于新知识的产生和机会获取起着促进作用(Koryak,2018[24])。在利用性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知识、资源和能力进行重构,并与有关产品设计和顾客需求等方面的知识组合起来,可以创造出新的知识,有利于功能升级的实现。此外,利用性创新能够提高国际代工企业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因为吸收能力通常是建立在对现有知识使用和改进的基础上(Khan等,2019[35])。缺乏利用性创新,吸收能力薄弱,不利于新获取的知识和资源被现有的知识和资源充分吸收和处理,会阻碍国际代工企业产品设计能力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追求利用性创新虽然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却会使企业的能力局限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带来能力僵化和对OEM模式的路径依赖(Dasi等,2015[27])。而过度追求探索性创新虽然会使企业获得大量有关顾客需求、产品设计及研发等方面的新知识,却会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能力去吸收和利用这些知识而导致“失败陷阱”(Levinthal和March,1993[21])。保持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的平衡,在推动国际代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形成的同时,也可以带来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功能升级的实现。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双元创新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

H2a:探索性创新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

H2b:利用性创新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

H2c: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平衡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

2.功能升级对出口绩效的影响。

在OEM模式下,国际代工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只是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等业务,活动的附加值低,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用(Glückler和Panitz,2016[36])。实现从OEM到ODM的功能升级,代工企业在生产能力增强的同时还开展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活动,进入到增值能力更高的全球价值链环节(龚锋和曾爱玲,2016[37]),具备获取更多租金的可能,有助于产生更优的出口绩效。

同时,已有研究指出,全球价值链中国际代工企业的出口绩效除了取决于所开展的价值创造活动,还受与海外购买方围绕收益分配进行议价的能力影响(Sharma等,2018[38])。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如果国际代工企业只是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活动,对购买者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依赖程度高、双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会呈现严重的不对等,在收益分配的谈判中将处于明显的弱势(Lavie,2016[39]),这也是国际代工企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重要原因(马述忠等,2017[40])。随着功能升级的实现、所从事的活动向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价值链环节拓展,国际代工企业对客户研发和设计能力的依赖就会减弱、与后者之间的权力差距也会缩小(马海燕和李世祥,2015[41]),围绕收益分配进行议价的能力将随之增强,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份额和更好的出口绩效。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功能升级正向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

3.功能升级的中介效应。

如上所述,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分别通过现有知识的使用和提炼、研发与设计等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推动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的实现。同时开展这两种创新活动,避免过度追求利用性创新所带来的能力僵化和过度追求探索性创新所带来的“失败陷阱”,也是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的内在要求。通过功能升级,国际代工企业摆脱了在全球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的困境,进入增值更高的环节,围绕收益分配进行议价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因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出口绩效。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功能升级在双元创新与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H4a:功能升级在探索性创新与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H4b:功能升级在利用性创新与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H4c:功能升级在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平衡与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构建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在调查的过程中,本文遵循Zhao等(2006)[42]提出的原则,即“在中国的抽样应该集中于最适合研究目的的产业或地理区域”,选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国际代工企业聚集的山东、江苏等地,通过当地政府发放和回收问卷21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76份,有效回收率为83.02%。问卷的填写者均为对企业业务及运营情况非常熟悉的高层管理者和技术、生产及出口业务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样本的构成如表1所示。

(二)变量测量

1.自变量。

双元创新中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测度主要以Mammassis和Kostopoulos(2019)[43]所采用的量表为基础,并根据国际代工业务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分别采用4个和5个题项,并使用李克特七点计分法设计,从1到7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平衡指的是二者在活动水平上的匹配与均衡,本文采用He和Wong(2004)[18]的方法,先计算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差的绝对值,之后,用7减去这一绝对值,更大的值意味着更高程度的两种创新平衡。

表1 样本构成

2.因变量。

对出口绩效的测度,在Sinkovics等(2018)[44]所使用量表的基础上,选取4个题项进行测度。这四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法设计,从1到7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3.中介变量。

功能升级采用虚拟变量进行测度。如果企业在进行生产加工的同时,还承担为客户设计产品的职能,亦即从OEM升级到ODM,取值为1;如果只开展生产和装配业务,也就是停留在OEM,则取值为0。

4.控制变量。

本文采用了企业年限、规模、所属产业和所有制类型等4个控制变量。企业的年限和规模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进而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功能升级与出口绩效。其中,企业年限指的是企业成立时间的长短,采用1到4分别表示企业成立时间在0~5年、5~10年、10~15年和15年以上。企业规模用员工数量加以度量,从1到4分别表示员工数量在100人以下、100到500人、500~1 000人及1 000人以上。考虑到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国际代工业务模式及出口绩效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文也引入了两个虚拟变量:一是国有/集体企业,当国际代工企业为国有及集体企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二是民营企业,当国际代工企业为民营企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此外,本文还考虑了产业的异质性,当国际代工企业属于传统产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为了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向参与者保证为其保密,并反复强调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要求其尽可能诚实地回答问题。第二,探索性单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被提取出来,总共解释了74.45%的方差,第一个因子解释的方差为37.62%,低于50%的临界点。第三,单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情况(χ2/df=10.536、GFI=0.532、IFI=0.628、CFI=0.625、RMSEA=0.233)与三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情况(χ2/df=2.039、GFI=0.897、IFI=0.961、CFI=0.961、RMSEA=0.077)相比较,前者明显很不理想。第四,分析了各构念的相关系数,最高值为0.521,远低于0.9的门槛值。总体来看,本研究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对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及出口绩效三个构念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2.收敛效度。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所有题项在对应构念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高于0.7,且均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同时,各构念的平均提取方差(AVE)在0.599至0.637之间,均大于0.5的临界值,表明所有题项与对应的理论构念均显著相关,收敛效度良好。

3.判别效度检验。

各构念平均提取方差(AVE)的算术平方根均大于该构念与其他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表明各构念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此外,对三个构念两两配对,分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每对构念设定两个模型,一个模型中的相关系数自由估计,另一个模型中的相关系数则设定为1。结果显示,每对构念两个模型之间卡方差异大于3.94,进一步证明了量表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

表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三)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国际代工企业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及两种创新的平衡与出口绩效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1(p<0.01)、0.470(p<0.01)和0.338(p<0.01)。同时,这三个变量与功能升级也都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p<0.01)、0.198(p<0.01)和0.295(p<0.01)。此外,功能升级与出口绩效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30(p<0.01)。上述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为假设验证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四)假设检验

1.直接效应检验。

大多数设计咨询企业成本核算以企业内设部门为归集对象,企业预算及考核也以部门为单位。虽然部分项目直接投入成本和部分人工成本可归集到项目中,但因项目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独立人员投入单一项目少,大多设计咨询人员一人负责多个项目。这为人工费用的分劈带来困难,人工成本无法准确归集到项目,致使无法核算出单个项目真实成本。

对于假设H1、H2和H3,本研究分别以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和功能升级为因变量,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检验。以出口绩效为因变量的回归采用普通线性回归,以功能升级为因变量的回归则采用Logit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模型1和模型3为基准模型,只包括企业年限、规模、所有制类型和产业类型等控制变量。为检验普通线性回归中的共线性问题,本研究计算了模型1到模型4的VIF值,最大值为2.171,远低于10的阈值,可以认为本研究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在模型3的基础上,以出口绩效为因变量的模型4放入了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及两种创新的平衡三个自变量,结果显示,这三个自变量对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的回归系数依次为0.303(p<0.01)、0.227(p<0.01)和0.193(p<0.05)。因此,包括H1a、H1b和H1c在内的假设H1得到支持,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与这两种创新的平衡都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出口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5放入了功能升级这一变量,回归结果显示,该变量对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397(p<0.01)。因此,假设H3也得到支持,即功能升级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出口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模型1的基础上,以功能升级为因变量的模型2放入了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及两种创新的平衡三个自变量。对于模型2,Hosmer和Lemeshow检验的p值为0.264,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Cox 和 Snell 的R2为0.215,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70.5%。拟合优度指标和预测准确率都表明,模型2可以合理地解释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在该模型中,探索性创新、两种创新的平衡的回归系数显著,分别为0.605(p< 0.01)、0.856(p< 0.05),但利用性创新的系数不显著(p=0.799)。因此,假设H2a和假设H2c得到支持,即探索性创新和两种创新的平衡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假设H2b没有得到支持,即仅仅开展利用性创新无助于国际代工企业从OEM到ODM的升级。可能的原因在于,仅仅开展利用性创新只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会直接为国际代工企业带来功能升级所必需的产品研发、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因而不能直接影响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2.中介效应检验。

将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两种创新的平衡以及功能升级同时引入模型6,回归系数分别为0.259(p<0.01)、0.227(p<0.01)、0.158(p<0.05)、0.202(p<0.01),结合模型2、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可以认为功能升级在探索性创新与出口绩效、两种创新的平衡与出口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是这种中介效应是否显著还需要检验。同时,虽然在模型2中,利用性创新对功能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意味着功能升级在利用性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同样需要做进一步检验。

本研究中的功能升级作为中介变量是分类变量,而出口绩效作为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当中介变量为分类变量时,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logit回归假设模型是异方差的,但中介变量对连续型因变量的普通线性回归假设模型是同方差的,因此,不能使用这两个模型中所得到的回归系数及其标准差采用近年来被普遍采用的bootstrap方法对中介路径的显著性进行有效检验。对此,Iacobucci(2012)[45]提出了如下的检验方法。

首先,依次建立如下三个回归模型,根据因变量(中介变量)为连续变量或分类变量选择普通线性回归或logit回归。

Y=i+cX+e1

(1)

M=i+aX+e2

(2)

Y=i+c′X+bM+e3

(3)

其次,利用上述回归模型得到的参数,依次计算出下列数值:

最后,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zmediation,依据zmediation属于正态分布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在0.05 显著性水平上,若zmediation>1.96,则表明中介路径显著。

本文采用上述方法,利用各步回归所得的参数,分别计算出功能升级在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两种创新的平衡与出口绩效之间中介效应的zmediation统计量,三者分别为3.686、0.009和2.326。其中,探索性创新和两种创新平衡的zmediation统计量均大于1.96,而利用性创新的zmediation统计量远小于1.96。由此可见,功能升级在探索性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两种创新的平衡与出口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在利用性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假设H4a和假设H4c得到支持,假设H4b没有得到支持。而假设H4b之所以没有得到支持,原因如前所述,在于仅仅开展利用性创新并不能带来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也就不能通过推动功能升级带来出口绩效的改善。总体来看,假设H4部分得到支持。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构建的双元创新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的研究模型框架内,探究了国际代工企业利用性创新、探索性创新以及这两种创新的平衡影响其出口绩效的机理,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国际代工企业采取双元创新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其出口绩效。通过探索性创新,国际代工企业可以实现自身知识的丰富化、多样化,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赢得市场和技术的领先。通过利用性创新,国际代工企业可以获得生产技术水平的渐进性改进,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交货速度,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上述两种创新均有助于改善国际代工企业的出口绩效。在开展利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的过程中,保持二者的适当平衡,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度开展利用性创新所带来的能力僵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过度开展探索性创新所带来的“失败陷阱”,使得国际代工企业在提高生产加工业务竞争力的同时,也能探索并有效运用新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对出口绩效的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探索性创新和两种创新的平衡能够推动国际代工企业功能升级,进而产生更好的出口绩效。功能升级意味着国际代工企业从“微笑曲线”最低端的生产加工环节延伸至增值能力更高的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同时也增强了面对海外客户的议价能力,其出口绩效会得以提高。而功能升级的实现,一方面要求代工企业通过探索性创新,获得研发与设计等新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代工企业同时实施利用性创新并保持与探索性创新的平衡,通过加强对现有知识和能力的提炼与改进,更好地吸收、应用探索性创新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发现,仅仅开展利用性创新虽然可以带来更好的出口绩效,但却并不会推动国际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换而言之,功能升级在利用性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二)管理启示

通过本研究及其结论,我们从中得到以下主要管理启示。

第一,国际代工企业应积极开展双元创新以促进出口绩效的改善。开展双元创新对国际代工企业的资金、人力等资源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国际代工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筹集资金、招揽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借助外部网络资源提高双元创新活动的效率。此外,为了缓解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之间存在的张力和矛盾(Mammassis和Kostopoulos,2019[43]),国际代工企业应灵活调整组织结构,创造适宜的组织情境并发挥领导者的支持和协调作用(Chang和Hughes,2012[46])。

第二,国际代工企业应重视功能升级对出口绩效产生的影响。功能升级对于国际代工企业摆脱在全球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降低对海外客户资源依赖、获得更优出口绩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功能升级,国际代工企业一方面要努力克服全球价值链治理机制对探索性创新的束缚(尚涛,2016[31]),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拓宽知识搜寻的来源和广度,培育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同时开展利用性创新并保持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的平衡,使企业在为客户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的同时能够利用更加优良的制造能力高效地生产所研发和设计的产品。

第三,国际代工企业应注意仅仅开展利用性创新的局限。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及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大量采用OEM模式的国际代工企业往往仅仅围绕生产进行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这种单一的利用性创新虽然有利于改善短期出口绩效,但却无助于从OEM到ODM功能升级的实现和长期绩效的提高。这一局限性必须引起国际代工企业的高度警惕。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尚有待未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一是每家企业只有一位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未来可以采用非同源数据,有关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选项由技术或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填写,而出口绩效的选项由出口部门负责人或企业高层管理者填写,以尽可能降低数据的同源误差问题。二是仅考虑了功能升级的中介效应,未来有必要丰富和扩展中介变量的类型,探讨对国际代工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造竞争优先权(competitive priorities of manufacturing)和组织柔性等变量在双元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可能的中介效应。三是双元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环境动态性和竞争性等因素的调节,在环境相对稳定、竞争激烈程度低与环境相对动荡、竞争激烈程度高这两种不同情境下,双元创新的各个维度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未来有必要探讨这些因素的调节效应,更加深入地揭示双元创新对国际代工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理。

猜你喜欢

探索性代工升级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台积电积极扩大代工订单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OEM的危机与转机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