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

2021-10-21孟春雪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

摘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顺应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而相关机制体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手和载体,健全体制机制可以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并能够形成稳定有效的一体化实施基地。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存在协同机制缺乏融合性、领导机制缺乏组织性、教研机制缺乏统一性、平台机制缺乏多样性等实际问题,完善相关机制,从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同机制的有效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

目前,各地都在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方面的工作来促进发展,已成为思政课所探讨最多的火热话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是这一工程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的机制还存在许多空白。因而,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进行研究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的步骤。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和价值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要创建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互联互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

首先,将推动构建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学生身心发展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同一个人纵向来看的话,每一时期他的需求和可接受的事情是不同的,因此,教学必须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注重全面发展。但学生们的发展又存在衔接性和连续性,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看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做好过渡。

其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的发展将促进以德育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思政课教师有一个统一的任务,要将自己所带的学生培养成为“四有”公民,不会做出损害社会和国家的行为的好公民。因此,每一时期都会进行相关情感的引导,但是学生们步入下一个学段时,可能会重新学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或者教师会认为上个学段已经进行过行管价值观的传授,这就造成冗杂现象或断层现象,不能够保证德育一体化。此工程引导青少年不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拥有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怀,更好地实现德育强国的目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校寻找有效的建设方法和开展各项会议来不断摸索,但缺乏具体措施。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是进行各自管理的,如果不能突破这种管理體制,建设有效的推进机制,一体化的工作很难落实。

(一)协同机制缺乏融合性

推进一体化建设更要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许多的积极教育,但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他们仍会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开展的太分散且三方之间有一定的分歧,不能够一直给予学生一致的、正面良好的教育。目前,学校、家庭、社会还没有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合力,全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合作和综合教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二)领导机制缺乏组织性

由于高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呈现出管理的碎片化和组织的分离化,导致其缺乏领导和管理,决策能力差,有关教育部门没有建立专门协商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没有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和倡导教育一体化建设,但实施成效不如预期的发展好,主要在于各学段的行业管理不能进行有效衔接,造成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互动受阻。

(三)教研机制缺乏统一性

各学段的教研活动相对独立开展,教师们的互动交流往往存在于同学段的教师之间,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缺少教学研究的机会。尽管在大中小学都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彼此之间缺乏能够连接跨学段的交流以及观摩公开课展示等相关教研活动的机制体制。一方面,不同学段的教师们进行教研的时间不同,不好协调,还没有较稳定的教研机制为各学段教师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提供保障;另外,没有考虑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综合培训,没有意识到跨学段教师教研开展的重要性,许多地区和学校会认为管好教师自身所在年级的培训工作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培训意识不强,忽略了进行一体化建设的最佳手段。

(四)平台机制缺乏多样性

各校区思想政治教师互动不足,互动交流平台少。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依托能够相互学习的多元化、广泛化的平台。但是目前大中小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互动的平台还是比较传统的召开学科会议、跨校教研交流、区域内开展公开课展示等方式,平台较为单一且效率相对不高。不同学段的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资源网站,线上沟通平台缺乏。当今是网络发展迅速时代,大多数人都运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然而,由于缺乏在线互动平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无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这就导致许多资源不能进行有效共享,教师们不能够进行及时交流和反馈。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机制的建议

(一)采用校内外联互机制促进协同机制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涉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追求共同利益。

首先,在学校自身方面,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教材编写能够形成环环相扣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这种螺旋式的认知规律。在大中小学的每个阶段,都会涉及到与整体相一致的教学目标,如价值观的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等,能够建立健全互动机制,形成一体化格局。

其次,在与家庭协同方面,及时开展家校培训活动,将学生在学校思政课上的成效及道德品质发展的情况向家长进行说明,引导家长改进教育观念,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最后在与社会的合作方面,大中小学需要把思想政治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社会上的名人馆等相关有教育意义的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各学段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知识、修身养性。

(二)成立高校牵头等策略促进领导机制发展

单独的开展活动缺乏一定的号召力,有人带领的活动会有明确的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由主心骨进行组织开展的活动参加的人员多、主题会议更规范、更受重视。组织化、专业化的领导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整合。

首先,在相关政府部门方面来讲,可以由地方党委、教育部门、教研部门设立一体化机制,加强对一体化建设的组织开展。加强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感,来制定明确的一体化建设措施及宏观规划,切实有效地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发展。

其次,从大中小学各学段来讲,高校要切实发挥自身的“领头羊”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高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加强对高校政策文件的学习,搞好相关培训,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密切沟通,以马克思主义学校学院和著名的中小学教师研究为基础,鼓励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共同提出问题,进行整合建设研究,共同发布推广相关成果。

(三)构建备课联盟等形式促进教研机制发展

教师是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关键环节,是健全教研机制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首先,创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联盟”。在每个学段中选择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根据各自学段的特点,以统一的备课主题制作课件和展示教学设计。联盟机制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区域内各学校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课程进行观察和评估。

其次,建立专题教研活动机制。一体化的教研活动不限于对学科课程的探讨和分析,还应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并进行讨论,将一致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选题挑选出来一起探究,不断优化学科整体建设。

(四)开发多元化交流平台促进平台机制发展

只有构建系统、全面的平台,才能够为思政课教师的有效交流提供保障,不但能提高交流效率,还可以摒弃单一的交流形式,创造多元化的平台机制。

各个学校建设本校的学校教学资源网站。各学校将公开展示相关的思想政治课资源。不仅要加强同一地区、同一学区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之间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省、市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交流软件,促进大、中、小学教师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根据相关讲话、会议以及各个地区高校开展的座谈会都可以看出思政学科对于此项工程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关机制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其质量。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多方面协调发展,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开展相关活动,而且要形成切实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机制和体系,能够稳定有效地推进一体化的发展,加快一体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3]杨静.新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J].才智,2020(19):169-170.

[4]董辉,安婷婷.大学与中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衔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70-71.

[5]郑敬斌,李鑫.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23-28.

[6]曾梦晴,王宇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7):19-23.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3-123.

[8]郝佳婧.新時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2):103-108.

[9]石书臣.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17-22.

[10]谢守成,程仕波,张淼.关于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沟通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84-89.

[11]陆宇荣,李欣.打造立体化平台,加速思政课一体化[J].教育观察,2020,9(33):49-51.

[12]郭亚红,张洪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2):82-85.

项目名称:本文系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yjs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孟春雪(1998-),女, 满族,辽宁省本溪市,合肥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思政课一体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