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1-10-21谢锦荣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实效性教学改革高校

谢锦荣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各个阶段院校都应积极参与都课程改革工作中,并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完成提升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教学目标。此外,基于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需求,高校教师除却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之外,还应重视和关注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和品格修养,使学生获得全方面教育教学。本文以笔者教学经历为切入点,立足于课程改革视域下,着眼现阶段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有效解决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想品德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思政品德;实效性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各个领域都在紧张地实施产业升级和改造,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高校应结合办校战略、教学风格以及教学现状来适当调整人才培育方案和课程设置比例,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并在其影响下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和信仰。基于新课改视域下,高校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发展而助力。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和束缚,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改革工作时仍面临诸多问题。鉴于此,高校教师积极学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座谈会中提出的重要讲话内容,以此为方向来实现思想品德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思政教学问题和新时代发展有机融合,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创新。

一、现阶段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困境

(一)高校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教学经验以及教学风格对思想道德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高校需要鼓励校内部门和课程教师协作落实思政工作,结合笔者调查可知,部分高校的思政师资队伍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领悟能力,并未借助思政课堂向学生传达思想品德观念和正确价值取向;专业水准较低,即无法以专业角度和深厚积累来阐述思想品德课中的专业词汇和基础概念;教学案例陈旧,教师所讲解的教学案例与实际生活并不贴切,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践练习中,无法实现提升他们实践技能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固定,很难有效调动班级学生投入到思政教学活动中;此外,课程重视度不足,很多教师仅仅是以完成授课任务为教学目的,没有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来深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够细化和深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无法得以体现。综合分析,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认知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也不够透彻,导致教学成效不佳。

(二)外界环境阻碍教学进程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催生下,涌现出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技术设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更具多样性、网络文化趋于多元化以及国际形势更具复杂性,在多个国家不同思想观念、文化形式的迸发和交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为上的思想和观念大行其道,而大学生还未建立成熟的思维体系,容易受其左右和影响,使得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层次参差不齐,容易受到蛊惑,陷入负面情绪或极端思想的陷阱里。并且大学生正值崇尚自由、追求理想的阶段,思想和想法都比较开放和激进,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抵触心理。此外,如今虽然是安全阶段,但是仍存在浮躁、功力的风气,校内教师追名逐利、缺乏师德的想象随普遍存在,在此环境下,容易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追求受到影响,并为思想道德课教学带来阻碍。

(三)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思想道德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生活性强的学科特点,为彰显其育人价值,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内容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课程改革工作任务。由于深受先前教学思维的严重束缚,部分教师仍沿用说教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课程教学变得沉闷和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间接限制学生创新性和想象力的提高,使得课程改革工作遭遇阻碍,影响其教学成效。此外,多所学校并未为学生创建思政教育实践平台,其实践教学水准尚待提高,比如学校并没有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开展演讲和授课;传统文化宣传、弘扬方式较为陈旧和固,使得整个思想道德课堂教学变得无趣和乏味,并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蘊和气息。有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借助各种先进设施和技术推动思想道德课程改革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却并未落到实处上,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也没有联合家庭、社区协同开展思政教育任务。

(四)思政教育缺乏协同效应

除去关注校园环境之外,还应意识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道德品性、理想信仰以及政治立场等的培育和形成都有着深远且持久的影响。鉴于此,高校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和社区负责人及时取得沟通和交流,协同构建思政教育模式。很多家庭父母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认知较为浅显,也不会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并未与课程教师达成协作关系,其协同育人效果不够突出,导致仍有校园负面新闻的出现,给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带来阻碍。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路径

(一)融入核心价值观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涌现出新媒体等先进传播媒介,国外文化、思想充分在网络平台或网站上展示,不局限与国外政治新闻、思想意识,还包括美影、日漫、韩剧等软文化内容,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性。基于此,高校应在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业创新和社会建设培育全能型人才。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模式。例如,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向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使其能够获得视听双重享受,感知思政主要思想;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参与专家开展的思政讲座、主题辩论等实践活动中,借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政治观点。此外,教师还应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拉近师生感情,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和信念。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应细致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以及学习现状,进而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切实需求的教学方案,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端正学生的态度和思想。最后,教师还应将身边优秀党员事迹和先进代表的真实故事讲给学生,使其了解到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作用,从而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塑造以及自我升华,最终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

(二)创新课外实践途径

高校与高中学习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大学生还是要完成阶段考试的,也具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和社交压力。基于此,部分高校会敷衍式地安排思想品德课程来完成表面教学工作,并未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也是浅显的。为此,高校需要将思想品德课程摆在重要教学位置上,在完成理论讲解的同时,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借此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最终顺利完成提高学生思政意识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需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中,依托这一途径来深受思政教育,使得学生在浓厚的思政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净化,夯实对价值观的信仰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并且使得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能够借助所学内容来解决现实问题,最终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三)衔接其他学科内容

高校有不同的专业,而不同专业下又设有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课程内容的学科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与思维也有所不同。但是各个课程教师却有着渗透思政思想的共同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将其与其他学科紧密衔接起来,以此来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思政教育奠定基礎。一方面,教师应时常与其他课程教师取得沟通和交流,方便熟悉不同课程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点。此外,教师还需要细致了解不同专业的重难点内容,进而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需求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专业课程教师也应与思想品质课程教师进行频繁的学习和交流,细致了解新时达主流思想,并探寻合适的契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程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思政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补充,使得课程内容与思想品质教育得到深度融合,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完成课程改革工作。

(四)强化师资建设力度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参与者,还是课堂的监督者和激励者,对课程教学成效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教师与学生有着都大量的互动空间和时间,其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思政学习的先行者。其一,学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激励他们参与到学术研讨活动中,或是筛选优秀教师到外校进行学术交流,借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还需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学习与思想品质相关的知识内容,借鉴他校的新颖教学方式,并为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还应热情高涨地讲解基础要点、渗透思政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言行习惯,实现思政素养的培育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高校思想道德课程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工作探究中,探寻合适契机来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丰富和创新思政课外实践途径、应与其他学科课程紧密衔接等措施来优化思政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师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柳卫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探究——基于政治心理的视角[J].智库时代,2019,171(03):232+236.

[2]熊淑英.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浅析[J].读天下(综合),2019(023):1.

[3]秦泽洪,邢金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激情运用方法[J].农家参谋,2020,No.669(19):225+289.

[4]郝利娜.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

[5]范俊.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习近平的青年教育思想视域[J].新西部,2019,No.481(18):126-128.

猜你喜欢

实效性教学改革高校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