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校园戏剧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的探索

2021-10-21周莹刘歆妍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人文素质新媒体

周莹 刘歆妍

摘要:校园戏剧是校内业余文化活动中最具社会性的艺术形式,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创造,参与者共同通过参加戏剧创造和欣赏获得潜移默化的价值传播和积极的审美愉悦。山东建筑大学原创话剧《咫尺匠心》是在建党百年之际编写排演的校园三幕剧,它借助话剧的艺术形式,融合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舞台+思政”“排演+学习”“沉浸+体验”,实现审美愉悦与价值传递的统一,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党史学习更“有情”,让思政教育更“有法”,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校园戏剧;思政;人文素质;文化育人;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校园戏剧逐渐成长为不可忽视的文化艺术交流形式,追根溯源,我国话剧在中国的发端便与校园戏剧息息相关。1907年的留日学生自发组成春柳社,将美国反奴隶制文学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为五幕独立戏剧《黑奴吁天录》,试图借美国黑人的反抗精神唤醒近代中国的愚昧民众,开民智兴国邦。从这个角度不难体会到戏剧对民众思想的启发和引领作用,当观众跟随舞台上的演员进入剧本构架的情境时,演员通过肢体与演剧节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运用共情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达审美印象带来的价值观念。

1 校园戏剧的文化育人作用

校园戏剧的目的不止于此,比起审美想象力,学生自我磨炼,建立团队,通过反复排练最终登上舞台,更多的是让参演者和组织者感受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成就感。戏剧不仅有娱乐性,它还深刻而有鼓动性地将戏剧素材重组,从而对人类境遇进行永恒的观照。在电视、电影等娱乐方式“爆炸”的今天,戏剧这种由表演者面对观众现场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依然充满活力,并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更强的生命力。

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拥有所有戏剧形式中存在的最亲密的观演关系,这种观演关系也使得观演双方有了更深层次的戏剧体验,这种戏剧体验的思想形式便是价值观传导作用。校园戏剧舞台空间有限,这种因为先天性条件应运而生的小剧场戏剧在其酝酿之时就无意识地借鉴了“环境戏剧”的戏剧样式,达到了“刺激观众和创造一种正确传达剧作精神的环境,使观众投入到戏剧的气氛中去”[1]的目的,此时充满感情的戏剧空间便在此地发生。

山东建筑大学校园戏剧《咫尺匠心》对思政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将学校历史与百年党史交汇在一起,在其中融会了大量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信念、责任、理想、爱国、坚持等内核思想,利用情境传导作用,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历史片段展现出来,以校史故事讲活党史故事,实现了向观演双方进行思政教育的软传播,致力于“戏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立人。大学的目的不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把人弄成‘有用的机器,而是造就懂得真善美、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2]。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增强文化自信以涵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品质。首先,对于学校而言,学生作为校园中最大的群体,对自己的校园文化自信是他们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历史建设是学校人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戏剧可以作为有力的表现途径,利用戏剧情境中时间的灵活性,使观演人员跨越戏剧感受学校建设历史的艰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业进取心,让其树立正确的匠心观念。其次,为顺应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的要求,让青年群体树立文化自信是必不可缺的思想政治建设环节,要让其通过戏剧情节的构架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性事件和政策,感念有国才有家,有党才有如今的和乐校园环境,并肩负起责任,全力拼搏勇进。

“经过长期实践,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如果缺乏艺术素养和技能,就不能说真正受过教育。”[3]学史崇德,践艺强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功的思政教育形式是教育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家国大义相融,让其个人理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为自身的格局与气度提供强劲引擎,拓宽人生价值的阳光大道,为即将迎来的明天写下生动的注脚。

2 新媒体视域下的戏剧空间探索

如今,戏剧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其传播创新赋能。在新兴技术的支持下,以歌剧为代表的舞台表演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感。其实不止歌剧,视频与投影等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各类演出中,让舞台的呈现更加完美。山东建筑大学在设计校园戏剧《咫尺匠心》舞台美术时,参照了新媒体视域下戏剧的种种改良手段并将其应用于校园戏剧的艺术效果中,用校园戏剧的舞台空间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传播了戏剧文化,提升了艺术美学效应——将话剧与多媒体全景式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沉浸式体验。

校园戏剧适合使用新媒体展示的原因有很多,首要原因是校园戏剧的舞台往往偏向于实验戏剧的小剧场,比传统剧院狭窄得多,而且校园戏剧导演一直都在寻找可以将现有的限制性舞台固有空间放大的舞美手段,类似于电影时空,可以扩展更多剧外时空带动观众发挥联想。这便是山东建筑大学《咫尺匠心》剧组试图采用新媒体舞台技术的原因。除了物理元素外,像许多高校校园戏剧文化育人成果一样,校园戏剧还必须满足当下青年学生对影像视觉艺术的偏爱。在一场校园戏剧的长时间的演出中(以《咫尺匠心》为例,时长约90分钟),受限于空间,仅两三个人站在舞台上行动,真正的戏剧爱好者可能会沉浸于戏剧,而很大一部分没有那么专业的观众则希望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刺激性的新体验,以唤醒他们正趋于疲劳的审美。《咫尺匠心》在整个设计中,将传统话剧舞美设计的实景舞台与新媒体视域下LED屏幕所延展出的剧外历史时空交融在一起,用真实视频资料场景使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戏剧杰作充满活力与吸引力。当然,新媒体还能利用这种视频资料的真实性增强故事情节的叙事性。

《咫尺匠心》用视频创新校园戏剧舞台设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第一幕讲述第一批山东建筑大学老教授的故事时,用許多老照片展现了老教授当时在山东建筑大学的生活与科研状况,不少观众都对老教授们排演话剧的照片产生了情感呼应,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剧场,看到舞台上人物的真实历史中也有与戏剧相关的活动,便产生了一种跨越剧里剧外时空的奇妙连接。第一幕和第二幕都采用了昏暗的灯光并结合了音乐。因为剧目情节跨越了60年的历史,所以戏剧选取了三个山东建筑大学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如何弱化时间的跳跃性,通过有效叙事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咫尺匠心》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多次运用LED固定空间,用音乐使空间连续流淌,展现了主人公精于工匠的大业精神。同时,该剧的音乐虽为纯音乐,但是其音乐构成具有连续性。

3 新媒体校园戏剧对思政教育探索的实例

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很值得关注的是《咫尺匠心》从演员角度出发,可谓是一次相对艰苦的戏剧实践,这些并未接受过专业指导的学生,只能通过感受历史、自我融入的方式理解角色,“斯坦尼主张用‘自我出发的创作方式达到‘体验角色,即演员必须感受角色的内、外部特征并运用在自己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情境中以角色的名义行动,达到体验角色的目的”[4]。作为新成为演员的学生,把握“生活于角色的意义”在于松弛自如的舞台表演状态,需要在塑造人物时体验角色心理,即要对比较久远的戏剧故事产生共鸣。在整个校园话剧诞生的前期,角色代入成为必须攻克的困难关卡,招募的学生演员拿到的角色与其本身生活跨度较大,诸多如20世纪60年代的教师以及40岁的中年教师、工人等角色会变相地让学生深入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想办法与戏剧故事相融合,这一过程体现了此次校园戏剧体验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效果。他们能受到前人的正面激励,而积极人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积极体验,戏剧活动的过程也是创造、突破自我的过程。学生演员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最终让作品呈现在舞台上所获得的满足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让他们产生幸福感,促进积极人格的塑造。

对于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这次课外体验似乎不再是仅凭借故事本身,而更多源于剧场与演员的加持。朱光潜先生曾经这样评论戏剧艺术的直接性,“在各种艺术中‘距离最近的是戏剧,因为它用极具体的方法把人情世故表现在眼前”[5]。在观察校园戏剧萌生发育直至登上舞台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在组织者(多为老师)构建的戏剧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作出某些行动真实地体会积极人格的正面激励,学生有体会、有感觉,自然也就能进行输出和表达。如在第三幕建设西部的情节中,两位演员在表现剧中人物建设西部的强烈愿望时,会提前思考建设西部的意义是什么,并从脑中调取能让自己感受到梦想力量与家国责任的画面以调动情绪,有了积极的情绪后再通过肢体把自己理解的梦想与责任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经过思考的,有演员独一无二的理解,是真实的,这就是戏剧的魅力之一。戏剧是虚拟的,但看到的、感受到的是真实的。正因如此,校园戏剧的表演创造了独特的戏剧氛围,无论是台上台下构建出的非幻觉的戏剧空间,还是经过艺术拓展后得出的舞台以外的幻觉性戏剧空间,其具体表现都在演员与观众共享的情感空间中。若将此论述用于校园戏剧,校园戏剧的“近距离”观赏或能成为最有号召力的思想政治传导方式,这其中不仅有真实的历史震撼,还有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重点择选,以及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对其品质的崇尚,这能让演员在增强表演可观性的同时探求正确的人生价值。

《咫尺匠心》拥有90分钟的舞台展现,它既是一节党课,又是流动的舞台化的學校历史博物馆,它将学生思政教育课堂置于剧场,除了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外,还是一场成功的戏剧实践。

4 结语

思政教育对于刚成年的大学生的意义不可小觑,丰富思政教育的途径,从学生心理接受层面创新教育形式,更加有利于增强思政课堂的多样性。思政课堂不应该被教室限制,目光所及之处、生活的全部体验都可以融入思政教育。除了在美育方面的作用外,校园戏剧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贡献也值得深究。

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新时代,高校正处于教育深化改革阶段,将新媒体手段融入校园戏剧并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这种新的形式无疑是一次良好的尝试。因为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比起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来讲,更容易使观众获得视听兼容的感官联动体验感。相比于传统的思政课堂,学生的接受度也明显提高。从这次探索中可以得出,校园戏剧的整个创作与观演过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综合性的引导作用,然而戏剧的审美与思想价值观的传导作用又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属性。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传统戏剧,给传统话剧舞台注入科技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校园戏剧只是载体,教育才是真正目的,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传统戏剧并应用于思政教育是借助戏剧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输出戏剧作品的过程中,愉悦且无压力地接受内容的输入和正向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鲍昌,姜东赋,夏康达.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178-179.

[2] 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46.

[3] 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1999(3):52-55.

[4] 胡导.戏剧表演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21-22.

[5]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105-106.

作者简介:周莹(197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品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刘歆妍(199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史论。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山东建筑大学‘皂角树下文化育人品牌”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y002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人文素质新媒体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技术文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