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021-10-21侯雪花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侯雪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已经逐渐从知识掌握向能力提升方向转化,进而全面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着眼于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同时,还应紧随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与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相契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30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注入了科技和智慧的力量,综合的信息化技能和全面的信息化素养成为教育培养的重点,因此,对于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要。虽然当前已经通过一些教学任务和方法将信息化培养融入学科中,但在学科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更加深入地进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呢?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在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对信息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素养。而小学阶段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涉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运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技能和素养。

(一)涉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的敏感度、学习的自觉性,学生信息意识较强就能对生活中关于道德品行、公共规则等信息进行及时捕捉,判断出有用的信息,以此来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而面对难理解的知识时,也可以主动寻求其他途径找到正确答案。

(二)涉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信息知识

这是对于学生信息技术掌握与运用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运用。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后就会对某种社会现象产生一个自我的见解,并需要把自己的见解进行交流和分享,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班内进行分享展示,汲取大家对这个社会现象的不同看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学习平台收集案例并分享给学生,进行师生间在线的互动沟通。

(三)涉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的能力,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全面的判断和认识,除了教师讲解引导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甄别和知识的吸收。一方面,对于遇见的现象借助互联网进行深入了解,找寻国家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解释,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接触一些现实生活中碰不到的道德伦理现象,通过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对这个事件形成整体认识,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起预先防范的作用。因此,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道德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能力。

(四)涉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信息道德

道德与法治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公理和道德品质,学生在收集、整理、应用信息时要保护作者的版权,注重作者的权益,更要遵守网络信息公约,不能散播虚假信息,自觉养成合理、合法使用网络信息的好习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实现道德与法治和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遇到信息技术操作的困难可以请求信息技术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也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类教学软件、教学平台更新速度快,学生在针对专门学科的学生端使用上肯定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海量的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也需要得到专业的技术支持。因此,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

(二)道德与法治授课中应用智能平板开展智慧教学

小学生年龄偏小,接触的各种社会现象比较少,深层次的德育培养存在困难,教学中多使用智能平板可以将一些有关小学生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和健康成长方面的音视频和动画资源分享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真实的情景故事明白事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将一些教学平台设计的有关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交互活动,通过教师机下发给学生终端进行提交。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让我试试看》教学中,通过交互游戏让学生感受自己每一次挑战得到的不同成绩,在掌握技巧和保持平稳的心态后,收获最好的成绩。学生端将挑战的成绩自动上传后,教师端自动排序,不断刺激学生挑战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不断调整自己,树立信心。学生会认真观察智能平板使用的方法,智慧课堂人机交互让他们自己动手提交,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技能。

(三)道德與法治作业实现在线提交、情景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传统作业就是多读、反复写、多背诵,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没有积极性,认为就是机械地抄写、背诵,对习题类型的认识局限于填空、选择和问答。引入在线作业后,教师在布置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情景故事视频的习题,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每个人的做法是否符合社会公德,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感受、思考后再去解答习题,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选择闯关类习题,每一道或者几道法治习题正确解答后进入下一个闯关挑战环节,没有完成的题目或答错的题目可以反复练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才能闯进下一关。反复的错题训练、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点牢固掌握;还可以要求学生在WORD文档中完成,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关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案例与资料,例如在《可爱的动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主动通过网络收集资料,针对搜索到的动物信息进行筛选与分类,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等方法将学生搜集到的动物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此同时学生要对自己展示的动物进行讲解,而其他同学要给予评价,再通过互联网发布交流以后的见解,在交流范围扩大、视野拓展的同时,学生信息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作业完成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出学生的解答错误,并对得分较高的学生授予电子奖章,让出现错误的学生找到并正视自己的错误,遇到挫折不气馁,继续努力;让得到表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收获成功的喜悦,戒骄戒躁,再攀高峰,这也是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不论是情景式作业还是闯关挑战式作业,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在线完成,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同时也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