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阅读的课堂活动的构建与实施
2021-10-21薛进军
薛进军
(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226600)
无论学生学习的是哪一门学科,无论他们原先的基础如何,要想继续发展,都需要进行一定的阅读,阅读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当前的初中化学教材也在每一个章节都安排了一定的与主题相关的阅读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会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转化,进而促使他们将阅读中蕴含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智慧.换言之,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取和转化有效信息的判断思维能力,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一、以自主阅读为出发点的活动构建:支持化学素养自主发展
自主阅读就是给学生广阔的天地,给他们充分接触化学的机会,给他们自主展示的舞台.
1.设置激趣活动,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前的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都比较功利,中考要考的就直接地千方百计地灌输与融合,中考不考的就直接忽略.其实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中考不直接考化学阅读,但化学阅读却能让学生更胜任中考,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当然教师需要设计激趣活动,以让学生欣然接受阅读.
以阅读不粘锅的相关材料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阅读,一是培养学生将化学与生活对接的习惯,而是培养学生汲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先让他们看一看普通锅与不粘锅在哪些方面是不一样的.教师再让他们到前面尝试着炒菜,让他们去发现2种不同的锅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2个锅的区别主要在锅底,锅底的构成到底有什么别样之处.有了这样的疑问,自然就愿意阅读相关的文字了.学生看到以下的文字:
不粘锅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在使用时,国家提出了2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超过350℃时,特氟龙则会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营养学家建议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为了进一步增加趣味性,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之后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思维进一步激发;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对阅读的深层理解.有一学生抽到这样的题目:全氟辛酸铵由5种元素组成的吗?学生数了一下,发现完全正确,成功的喜悦来自阅读.有学生抽到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不粘锅有哪些注意事项.这需要学生罗列文本的信息;也需要他们分组讨论,进行拓展阅读.学生说,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这是文本信息;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这是他们进行相关的阅读发现的新结论.
2.设置指导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来说,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化学的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感知阅读带来的快乐与生长.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化学文本,喜欢问为什么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选择《化学的奥秘》,因为这本书能解答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疑惑,能让他们迈入神秘而又辉煌的化学殿堂. 如果有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记不住,教师可让他们读一读有关化学顺口溜的文章,为他们的识记能力建构支架.有学生总是记不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读一读这些顺口溜: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歌唱活动,将顺口溜变成简单的说唱,让一些常见的化学认知附上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去主动发现更多的类似的阅读.其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大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最缺的就是提问的习惯,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培养这样的习惯.《麻瓜的魔法》是一个跟化学相关的科普读物,它探讨了许多很深、很现代的化学问题.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书中讲述的一些问题,比如外星人一定需要水吗?山火有必要扑救吗?人类还在进化吗?当然书中的一些描述也能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昨晚,我最后见到罗杰,他穿着那套伪装成落叶的衣服,独自一人藏在漆黑的树林里执行命令.”学生看到这样的文字自然就想到这样的衣服其化学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功效,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最主要的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将遇到的问题写出来,评价阅读的标准不仅仅是看他们阅读了什么,也要看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比如一学生在阅读书中的相关文字,他们想到这样的问题:苍蝇真的比钻石更珍贵吗?
二、以认知特点为出发点的活动构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1.设置预习活动,提高化学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预习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可以在预习中提升学生自主找寻信息的能力,其次可以提升学生将阅读文本与生活体验对比分析的能力,最后可以提升学生建构更多相关阅读文本的能力.
以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五节“一氧化碳”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生活中大家都见过煤气,它的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有剧毒的气体.在煤气中加入乙硫醇,可防止煤气中毒.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学生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先是让学生对着文字,找寻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什么.从阅读文字最后的表述中,学生又提出这样的问题: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的反应表达式是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又是什么.接着教师让学生将文字与生活对接起来,让他们用文本提及的认知去解释生活的疑问.一位学生说,他之前看见有人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这种做法是不是可行的.又一位学生说,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老电影,冬天人们用木炭烤火时,总是要开窗通风,这样就不保温了,可是为什么要开窗呢?明显地,学生提及的现象与阅读文本有关,与要预习的内容也有关.这样的提问能增强阅读的效果.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又鼓励他们找寻相关的阅读材料.有学生就找来这样的文章“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他们获得这样的认知:病人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阅读让预习更自主,也让学生对相关的认知有着更全面的认识;最主要的是,阅读让他们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预习的功能得到彰显.
2.引入实验活动,体验化学文本阅读
将阅读与实验对接,能让阅读促进实验,也让实验拓展阅读.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阅读内容,阅读能催生学生实验的愿望.在学习与氧气相关的认知时,教师先是让学生阅读与氧气有关的一些小故事.其中学生读到这样的一个故事:1678 年左右,英国的米要抽出瓶中的空气,本来燃烧的火焰很快就会消失.他又将小动物也放入瓶中,进行同样的操作,发现随着火的熄灭,小动物也死亡.之后斯塔鲁在 1776 年发现氧气在物质燃烧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对于阅读教师不能仅仅让他们理解表面上的文字,要让他们对阅读涉及到的内容展开深刻的思考,实验可以加深思考的深刻性.
图1
教师先是让学生猜一猜从这段文字中,能不能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字提到的氧气,其次从生活中想到的有:可燃物与着火点.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4幅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教师问在这4幅图中,哪种装置下的白磷会燃烧.从实验①中,学生发现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应该不会不会燃烧.从实验②中,学生的出这样的信息: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学生将关键词落在“冷水”上,认为达不到一定的温度也不会燃烧.从实验③中学生发现白磷在热水中,但是不与氧气接触,他们认为白磷不能燃烧.对于实验④,他们认为具备了燃烧的3个条件应该会燃烧.再接着教师让学生亲自完成上面的实验操作,一方面能验证他们的想法,另外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将阅读的内容进行转化,生长真正的化学素养.
阅读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能促进他们化学能力的提升,更是优化课堂活动的手段与途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化学阅读,从而驱动他们认识上的冲动,使他们溯源问题的本质,进而生成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