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主体对功能的影响路径研究
2021-10-21程力栋
张 林,程力栋
(广西大学 经济学院,南宁 530000)
提要:建设高质量的技术市场体系,有利于优化我国市场化创新战略与政策体系,落实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战略,应对国际技术竞争的新挑战。技术市场在知识生产、交易和价值实现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构建高质量技术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基于技术市场功能与主体能力的研究,将技术市场主体划分为供给、需求、中介、政府四类,提出技术市场主体—功能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实证分析供给、需求、中介、政府四类主体的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四类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从高到低分别为中介、政府、供给与需求。基于此,从战略性角度提出通过增强技术市场主体能力来提升技术市场功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引言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开放技术市场,实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由此“技术市场方案”成为中国市场化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几十年来,我国技术市场从无到有迅猛发展,技术市场成交额逐年增加,目前已形成技术服务为主,开发、转让与咨询为辅的多梯度发展态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对技术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落实国家创新战略需要发挥技术市场不同主体的积极性,而目前我国技术市场主体类型划分不清晰,各主体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技术市场众多主体归纳为供给、需求、中介和政府四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实证分析这四类市场主体的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影响路径,基于主体角度提出提升技术市场功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技术市场的内涵与功能
技术交易是指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技术的所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进行转让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行为,是一种侧重于商业性、有偿性的技术转让行为[1]。技术交易的本质是科学技术的流通过程,张欣炜、林娟[2]提出技术市场包含从技术的研发试验到成果转化、大规模生产应用与市场流通的全过程。在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内生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过程中,技术市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围绕着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市场化有效配置资源,能够加快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是科学与经济之间相联结的纽带[3]。彭甲超[4]也表示技术市场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链接带”,在促进经济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科研人才的流动。雷梦思、李华[5]指出,与传统技术交易市场相比,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交易信息不对称、提高服务协同共享能力,从而大大提升技术交易效率。
因此,本文认为技术市场围绕着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资源配置有效化,构成了现代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功能是技术市场的核心功能,可以实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链接”,促进创新系统高质量发展。
(二)技术市场主体类型
郑荣、姜毓锋[6]研究发现,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或机制,拥有众多主体,且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分工程度、供给与需求状况、科学技术和政治体制等诸多因素紧密关联[7]。目前学术界对技术市场主体功能构成的研究大多单纯从供需双方或市场中介一方开展,而政府通常被归类为环境要素,鲜有将这四类主体结合起来分析其对技术市场的影响,对主体—市场的功能复杂性认识不足。本文将技术市场众多主体归纳为供给、需求、中介和政府四类,对应论述各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的作用和影响。
1.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
学术界早期认为六种基本力量构成了知识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购买者、需求者、中介、价格以及市场失效状况,其中买卖双方是知识市场中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繁荣活跃的市场是创新思想重要来源,地区或者企业的需求能力对技术市场而言十分重要,销售额、创新成果质量、销售成本与相对收益率都会对技术交易产生影响[8-9],需要根据自身技术资产状况关注技术的商业价值和技术的战略价值,利用技术市场来开拓技术。李华等[10]根据技术交易中供需双方主体的满意度,搭建了双边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提供了达成供需主体双边匹配的决策路径。毛蕴诗、黄泽楷[11]基于技术市场的不完全性,指出应该对实现科研人员的动态激励展开深入研究。
市场供需双方围绕知识(技术)价值来展开交换关系,交易功能是技术市场的核心功能。需求者购买技术满足效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经济贡献功能,供给者销售技术回收投资,实现创新拉动功能。由于效用和价值的约束,供需双方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自动调节生产(或者)消费行为,使得技术市场的技术商品数与交易活跃度不断增加,而市场交易功能的扩大会促进创新拉动功能和经济的贡献功能的双螺旋演进。据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供给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假设2:需求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市场中介
市场中介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的主体,是技术市场发展的特殊动力。因为知识的无形性,知识中介所在地也往往成为知识交易展开的场所。杨俊、范应仁[12]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连接智力资本供应与需求的技术市场中介和服务商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主体。Comacchio A[13]等将技术市场中介称为活跃的“市场制作商”,认为市场中介是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抓手。郭曼等[14]提出技术市场中介不仅存在于供需双方之间,而且运转着供需双方的复杂交易,以促进知识产权交易,也是构建信任、提升交易效率的关键主体。华冬芳等[15]指出技术市场中介面临六大风险:市场的重大不确定性、技术的重大不确定性、产品复杂的多组件系统中的兼容性问题、难以协调自我增强的网络效应、导航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竞争的挑战,以及做出艰难选择的内在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技术市场中介作为技术交易活动发生的中间人,发挥了信号指示功能,通过集成与提供有价值的商品信息、价格信息、交易双方的相关信息,避免技术市场成为柠檬市场,保障了交易技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得技术需求者能够及时获取行业领先技术,从而确保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了其创新生产研发积极性。据此,笔者提出第3个假设。
假设3:中介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3.各级政府
政府对于技术市场具有深远影响。叶祥松、刘敬[16]提出政府和市场作为科技资源配置的手段,两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Kani M等[17]认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制度为技术市场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的仲裁能力是维系技术市场运行的关键力量。李鹏等[18]提出,由于完美合同并不存在,因而信用体系建设对技术市场而言十分重要。高楠等[19]认为区域创新水平由两个关键因素来决定,一是由市场需求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二是由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所引起的“保护效应”。程海森、张汝飞[20]认为重中之重是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强技术市场公共交易平台。
由于技术交易过程的非重复性、技术购买者再投入和效益的不确定性、交易价值的时间敏感性、交易种类的多样性、信息不对称性以及交易的不可逆性等,容易产生知识产权保护受挫、机会主义盛行、定价困难、决策多样化等问题,从而导致交易费用增长,因而政府需要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发挥公正调控功能,确保技术市场平稳运行,深化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市场公正秩序。由此,本文提出第4个假设。
假设4:政府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综上所述,技术市场主体众多,根据主体—功能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供给、需求、中介、政府4类,分别发挥着创新拉动、经济贡献、信号指示、公正调控功能,本文提出技术市场主体—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市场主体—功能模型
三、中国技术市场及其主体发展现状
(一)中国技术市场发展迅速
交易功能是技术市场的核心功能,可以从交易额、交易质量和经济(产业)贡献率来衡量。2008—2018年技术市场功能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以2008年为基期进行调整,下同)。技术市场交易额表示技术市场发展的规模,大幅度增长表明我国技术市场日渐成熟,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市场交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交易合同均价意味着交易质量的变化,交易合同均价的上升意味着交易的技术重要性在不断上升。我国技术交易均价不断提高显示出交易质量不断提升,但合同均价的增幅却不及市场交易额,这表明我国技术交易活动目前仍处于量的扩展阶段,因此需要强化技术市场质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技术市场属于服务业,产业的贡献率表明技术市场在产业中的地位状况,中国近年来技术市场对第三产业贡献率有所提升但增长速度缓慢,表明技术市场的经济贡献功能有所提升但尚待加强。
表1 2008—2018年中国技术市场功能测度
(二)中国技术市场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如表2所示,2008—2018年我国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19.5%,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自2013年起增长波动幅度较大,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2.2%,增长率于2015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回落,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长8.35%,自2009年起年增长率逐年下降,近年来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研发经费内部支部年均增长15.6%,年增长率较高波动幅度较大。专利授权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发明专利授权数所在比重的持续攀升,呈现“质”“量”并重态势,表明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两者的增长却呈现出大幅波动态势,体现出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供给的造血实力;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量有所提升但增长率持续下降,表明科研投入已经进入了边际递减的阶段,科研投入需要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转变,从而实现内涵式发展。
表2 2008—2018年中国技术市场供给能力测度
(三)中国技术市场需求能力高速增长
高新企业是中国技术市场需求的重要主体,TFP指数代表着区域对技术的总体状况。如表3所示,2008—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12.84%,2009年发生超过50%大幅下跌,随后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屡创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年均增长13.89%,2009年收入有所减少,此后迅速恢复但波动幅度较大;TFP指数自2012年起持续四年发生负增长,随后于2016年恢复正增长且增长率逐年提高,增幅的波动较大表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有待加强;TFP指数的先降后增,可能是由于产能过剩而导致经济发展效率降低,随后由于新旧动能的转化,经济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意味着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将会有效增长。
表3 2008—2018年中国技术市场需求能力测度
(四)中国技术市场中介能力增长迅速
技术中介的能力表现在从业人员数量、积极性,其中积极性既受到工资数的绝对状况也受到相对状况的影响。由于缺少具体的中介工资的统计数据,本文以科技服务行业的平均薪酬来替代分析。根据课题组调研,中介人员的平均薪酬低于科技服务行业的平均薪酬20%左右。如表4所示,2008—2018年我国科研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4.82%,年增长率总体不高且自2013年起持续下降,201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科研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年均工资增长10.48%,年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但波动幅度较大;行业年均工资与地区平均工资比值总体上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技术市场中介从业人数的持续增长表明中介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技术交易活动,但中介行业工资待遇增长波动幅度较大,相对于地区平均工资而言优势并不显著,以至于从业人员出现流失。
表4 2008—2018年中国技术市场中介能力测度
(五)中国技术市场各级政府能力充分发挥
各级政府在技术市场中的作用表现在财政资助、市场监管和环境塑造。如表5所示,2008—2018年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年均增长17.34%,除2014年增幅较低,其余年份均保持14%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结案率年均增长2.18%,结案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略有下降但依旧保持90%以上的高结案率;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86%,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水平相对较低。
表5 2008—2018年中国技术市场各级政府能力测度
政府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增速于2014年明显放缓其后逐步回升,可能是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导致财政投入侧重有所调整;知识产权争议纠纷结案率近年已稳定在90%左右但波动明显,可能是因为随着知识产权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展导致案件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但2009年、2012年以及2016年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国际经济环境的周期性波动导致外商投资有所调整。
综上所述,我国技术市场日渐成熟,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市场交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技术市场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中介主体与政府主体的能力显著增强,在与技术市场的交互过程中创新拉动、经济贡献、信号指示、公正调控功能均得到了有效体现。
四、主体—功能关系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技术市场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的影响路径,需要从多维度视角进行衡量。结构方程模型(SEM)通常用于多变量间关系的处理,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双重优点,因而本文选择该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
1.变量选择
根据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本文在设置实证分析变量时,将技术市场功能设置为内生潜变量,将各主体能力设置为外生潜变量,并在各潜变量下设置2~3个观测变量,最终形成技术市场功能与各主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6所示)。
表6 技术市场功能与各主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文以2008—2018年全国30个省市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局等。在SPSS23.0的软件环境下,对原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技术市场功能与技术市场各主体能力划分为5级,用1~5级来代表功能或能力从低到高的尺度,最终得到330份有效数据。
五、实证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SPSS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潜变量内部各因子信度较好,符合研究模型要求,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运用 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各拟合指标均表明预设模型与实际观测数据适配度较好,模型可以接受。
图2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图
(三)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
1.供给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如表7所示,供给主体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6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供给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技术市场供给主体能力越强,表明所在地区的科研创新实力雄厚,可供交易的技术产品丰富,因此技术市场的交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供给主体在提供技术专利的同时,也可以从技术市场获取最新科研动态与相关领域学科知识,增加与同行业研究人员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科研方向,从而为技术市场创造更加优质的技术专利,使得创新拉动功能得到更好体现。
表7 模型路径系数估计结果
在影响供给主体的指标变量中,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对供给主体能力的影响最大(0.948)。研发经费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供给主体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拥有更多的研发资金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投身于科研行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技术专利的研发提供更好的科研设施,使科研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供给主体能力的影响次之(0.939)。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衡量地区科研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其量的不断增长体现了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强,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增加具有边际效益的趋势,因此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同时也得注意“质”的提升。专利授权量对供给主体能力的影响最小(0.88)。技术专利想要作为商品在技术市场上流通,就必须并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由于目前国内创新环境总体欠佳,专利授权量在日益增多的同时,其中也充斥着大量创新度较小、社会价值不大的低质量专利,此类专利在技术市场上不仅难以及时将自身的科研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还有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而影响供给主体创新拉动功能的发挥。
2.需求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如表7所示,需求主体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需求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技术市场需求主体能力越强,表明所在地区的科研创新环境良好,技术专利能及时将自身的科研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因此技术市场的交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需求主体从技术市场获取先进专利技术,通过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使自身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使得经济贡献功能得到更好体现。
在影响需求主体的指标变量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对需求主体能力的影响最大(0.962)。企业身为技术交易活动的主力军,在技术交易活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技术领先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高新技术企业对行业先进专利技术的需求会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对需求主体能力的影响次之(0.945)。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营业务通常与所处行业的专利技术高度相关。企业收入的增加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自主研发或是购买所需的专利技术,从而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做好技术基础。TFP指数对需求主体能力的影响最小(0.47)。作为衡量技术进步在生产中作用的重要指标,TFP指数的上升意味着专利技术会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效率,使需求主体更好地发挥经济贡献功能。
3.中介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如表7所示,中介主体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0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中介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技术市场中介主体能力越强,表明所在地区拥有更多的专业机构与相关从业人员来确保技术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能够逐步削减甚至杜绝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效应,避免柠檬市场的出现,因此技术市场的交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中介主体在从事技术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对接相关经验、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技术市场实现公开透明的有序运行,使得信号指示功能得到更好体现。
在影响中介主体的指标变量中,中介从业人数对中介主体能力的影响最大(0.844)。中介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技术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而对中介机构需求的提升,能够确保技术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地区相对工资比对中介主体的影响次之(0.525),中介从业人员相对工资水平越高,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中介活动,从而增强中介主体实力。
4.政府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如表7所示,政府主体能力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79,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政府主体对技术市场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4得到验证。政府不仅提供技术交易的制度基础,是建立定价机制、技术市场规范和公共交易平台的主体,也是仲裁交易、信任建设、维系技术市场的主要力量,对技术市场影响深远,因此技术市场的交易功能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发挥。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维护技术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新模式,以更高效的方式方法保障技术交易活动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得公正调控功能得到更好体现。
在影响政府主体的指标变量中,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对政府主体的影响最大(0.915)。涉及科学技术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期较长,私人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通常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到该领域,因此政府便充当了资源分配者的角色。通常政府对所在地区的科学技术投入越大,其科技研发环境就越优越,政府的主体地位就越显著。对外开放度对政府主体的影响次之(0.723)。对外交流的本质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对外交流,地区对外开放度越高,表明各类专利技术的交流活动越频繁,因此更需要政府来扮演“守夜人”角色。知识产权结案率对政府主体的影响最小(0.077)。知识产权结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在地区技术市场的交易公正度,但随着技术交易活动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提升,如何界定知识产权纠纷逐渐成为新的难题,进而影响政府主体公正调控功能的发挥。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认为,技术市场四类主体均对技术市场功能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且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中介、政府、供给、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将从战略性角度提出通过增强技术市场主体能力来提升技术市场功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政策建议
1.增强技术市场供给能力
培育高质量专利、推进专利产业化,提升地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即建设一批知识产权质量与效益显著、运用水平先进、管理体系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在并购重组、股权交易与投资融资等过程中促使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作能力升级战略,树立知识产权运作典型先锋模范,推动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中的规范化;搭建高质量高标准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注重创新质量的提升;提高企业专利生产地位,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行业先进技术,提升地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挤除专利技术“泡沫”,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社会化价值实现。
2.增强技术市场需求能力
强化需求侧改革、提高市场拉力。需求侧能力的增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社会化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鼓励开放式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外界的交流合作,积极吸取同行业优秀科研成果,使技术市场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建立地区市场良性竞争机制,企业作为技术市场的主力军,要不断从技术市场获取先进专利技术,以此巩固市场地位并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并走出去;对需求端进行资助补贴,鼓励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改造与升级,从而激发企业技术需求的动力与活力,提升市场竞争水平;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准,且其核心知识产权需与主营业务相结合,从而增强企业科技成果的生产转化能力。
3.增强技术市场中介能力
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技术市场中介是建立高标准技术市场体系的有力支撑。要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重点发展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和培训等,支持中介机构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同行领先地位的品牌服务中介机构;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培育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与此同时,也要强化知识产权人才支撑。发展中介服务需要重点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一,培育技术转移国家级行业协会与独立自主的中介机构;第二,从实际国情出发建立技术转移服务专业素养结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培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开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培训体系。
4.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各级政府能力
规范市场运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技术供求双方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柠檬市场”的产生;同时,由于网上技术信息的披露不当还会引发知识技术流失等不良风险,因此,技术交易的规范化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应设计科学的技术信息模板,技术提供者以固定格式详尽地提供技术专利信息,使潜在技术需求者能更好理解技术专利状况;另一方面,要借助技术手段,以即时性与标准化为基准,对技术信息加以汇总与判别,并建立平台准入管理和质量分级管理制度,在保持网上技术市场活力的基础上,限制低质量技术的进入,进一步提升技术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技术市场的建设,需要确保技术市场各主体行为的规范有效,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构建技术交易市场法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咨询与调节机制;加快电商立法工作,优化知识产权网络保护环境;加强政企互联合作,支持企业在政府引导下,构建起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公开和维权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维护体系与维权援助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