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在胸痛中心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21梁俊雪
梁俊雪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心脏损伤,通常由血氧缺失造成,该疾病的特点为发病急且重,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病症主要指患者出现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时长超过二十分钟,且心电图具有明显ST 段升高现象,临床治疗时,主要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该治疗方式能够开通冠脉急性闭塞,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1]。在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尽快进行血管疏通操作非常关键,及早恢复患者心肌血液灌注,能够防止心肌受损,所以临床应不断整改急救手段,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拥有足够治疗时长。胸痛中心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规范治疗的救治系统,是按照危险分层为患者进行救治的诊疗通道,对院前急救系统进行整合,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诊断、治疗,可以提升救治有效率[2]。因此,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护理流程,是提高救治疗效的关键。本文为我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接收的50 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智能护理信息系统护理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我院接收的50 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为患者划分组别,各25 例。参照组中,男女例数分别是15 例、10 例,年龄区间为52 ~88 岁,平均年龄(65.88±7.47)岁;发病时长22 min ~45 h,平均(6.41±2.34)h。观察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为13例和12例;年龄区间为52~88岁,平均年龄(65.66±8.37)岁;病程22 min ~43 h,平均(5.35±3.02)h。相较后可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比较条件。纳入标准:(1)发病到入院,时间不超过12 h;(2)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签订同意协议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院前溶栓治疗后再通;(2)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PCI 手术史者;(4)合并心脏功能障碍者;(5)病情不稳定造成延迟再灌注者;(6)存在PCI 禁忌证者;(7)不配合研究者;(8)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按医嘱协助患者休息,为其进行吸氧处理,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将血液化验标本送至检验科,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监测患者心电图,并在其手腕处系戴腕带。
观察组:实施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干预下的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护理进展,根据护理信息机制,设立急诊优化护理方案,依据入院方式细化抢救各环节。
对于自行入院的患者,依据信息化预检分诊体制识别高危胸痛者,为其建立档案,并在5 min 内做出第一份心电图,十分钟内做完评估工作,并询问患者病史,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保持休息状,为其做心电监护、吸氧等操作,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利用通讯设备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情况,通过高速、高效的方式确保患者在五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十分钟内完成心电监护和静脉通路,二十分钟内口服用药、完成床边POCT+检验报告,并缩短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做到无缝衔接,确保患者绿色通道畅通,将抢救、检查、准备时间降至最少。
若患者为120 急救入院,通过急救网络、医疗互联网技术、救护中心合作,实时传送心电图至胸痛中心。急救车需做出如下操作:(1)对CPR 进行评估,并维持其制动状态,为患者实施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各项操作,并设置静脉通道。(2)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将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实时传输。(3)电联急诊室,将心电图传至胸痛中心,待护士响应后,告知医生远程会诊,同时由急诊护士准备护理应急方案,确保患者可以在短时间里接受护理干预。(4)为救护中心院前急救绕行患者设置抢救流程,可在救护车上实施术前急救措施。若患者诊断明确,可马上实施抢救方案,确保患者未到信息到,利用急救车传送的现场资料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到达中心后,马上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急救成功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抢救指标包括预检分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开放静脉通路时间、口服给药时间、床边POCT+检验报告时间、救治时间六方面,疗效指标包括AMI 复发率、二次PCI 术发生率、ST 段降低发生率三方面;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方面,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抢救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抢救效果和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指标的比较(± s)
表1 两组抢救指标的比较(± s)
开放静脉通路时间/min观察组 25 1.79±0.20 5.34±0.83 9.01±1.56参照组 25 2.68±0.45 8.11±1.49 17.34±1.91 t 9.0365 8.1204 16.8889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预检分诊时间/min首份心电图时间/min组别 例数 口服给药时间/min床边POCT+检验报告时间/min 救治时间/h观察组 25 14.46±2.02 19.15±1.91 26.82±2.05参照组 25 22.74±1.87 34.89±2.23 38.19±2.44 t 15.0398 26.8037 17.8388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急救成功率、疗效评价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疗效评价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救成功率、疗效评价指标的比较[n(%)]
3.讨论
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长久缺血会造成心肌细胞丢失,从而产生疤痕组织,会增加剩余心肌细胞压力,造成心室重塑,导致心肌肥大,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或死亡[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该疾病患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有关研究表明,对急诊护理措施进行优化,能够提升急救成功率,在患者入院前进行有效救治,可以挽救患者。而胸痛中心利用对医疗资源的调整、利用,为患者建立快速诊疗通道,不同科室共同参与于胸痛诊疗流程,既能降低费用,又能缩减诊疗时间,利于降低病死率、二次手术率[4]。
常规的临床救治流程比较繁琐,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风险,而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属于信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将该系统使用于胸痛治疗领域,可以产生系统整体性能。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管理之下,整个护理流程得到了优化,流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能够减少患者入院前的处理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在信息护理管理系统下,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感有所减轻,可以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表明智能护理信息系统下的护理干预可以起到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作用[5]。本文研究中,患者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干预下,接受了优化后的护理服务,结果表明,患者临床抢救指标和疗效指标均得到改善,表明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可以优化护理流程,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干预下的护理流程,患者抢救指标可以得到优化,急救成功率得到提升,且救治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