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21蒋婷
蒋 婷
(徐州市中医院骨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严重的膝关节病变,使用人造关节代替病变关节,既能矫正畸形,又能减轻痛苦,从而改善生活质量[1]。该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再加上患者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康复训练实施,必须从护理工作上进行干预。相关研究称,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在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选取70 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探讨了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实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70 例。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35 例进入对照组,偶数35 例进入试验组。对照组内,男、女分别有19 例、16 例,构成比为54.29%、45.71%;年龄61 ~87 岁,平均年龄(69.35±7.42)岁。试验组内,男、女分别有18 例、17 例,构成比为51.43%、48.57%;年龄60 ~88 岁,平均年龄(68.77±8.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60 岁,经X 线检查确诊,符合膝关节置换指征[3];(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其他骨科疾病等。
1.2 方法
对照组内的35 例患者,围术期实施传统护理。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和手术知识,了解手术方法和优势,纠正错误的想法;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遵医嘱使用药物,备好手术器械和物品;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试验组内的35 例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护理。①主刀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共同开展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资料,评估病情后制定手术方案和护理措施。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在知识宣教的基础上,采取放松训练、情感支持、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促使其保持积极治疗心态。②饮食方面以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存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输注白蛋白,预防伤口感染。③为患者介绍疼痛机制和处理方法,术前2 d 开始服用塞来昔布,术后继续服用或使用镇痛泵;对患处进行冷敷,可减轻肿胀、疼痛程度,并根据NRS 评分变化对应处理。(2)术后护理。①麻醉清醒前去枕仰卧,可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间隔30 min 检查各项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下肢血运和皮肤颜色,对引流管妥善固定,记录引流液的数量和性状,确保引流通畅。③患者清醒后就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术后24 h,如果没有异常症状,可在床上被动活动,按摩肌肉和关节,在护士协助下坐起;术后2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使用辅助器床边行走;术后1 周,对关节进行屈伸,开展下蹲、直腿抬高等项目,提高患者的自主行动能力。(3)出院指导。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长期家庭训练计划,叮嘱用药、饮食和生活上的注意事项。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微信随访,了解患者近况,解决疑问和生活困难,提醒复查时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护理依从性,根据患者表现分为优等、良好、不佳3 个层级。(2)比较术后恢复时间,以进食时间、下床活动和住院天数为代表。(3)护理干预前、后,评估膝关节疼痛和功能。前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量表[4],分值0 ~10 分;后者采用膝关节(HSS)评分量表[5],分值0 ~100 分,均为正向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和住院天数短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进食时间/h 下床活动/d 住院天数/d试验组 35 21.37±3.15 2.14±0.35 8.63±2.15对照组 35 30.25±3.74 2.86±0.42 11.40±3.22 t 10.743 7.791 4.232 P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比较
患者干预后的NRS 评分减小、HSS 评分增高,且试验组分值变化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和HSS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VAS 和HSS 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和干预前比较,P 均<0.05。
H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5 6.25±1.74 2.26±0.45 55.37±6.93 83.22±3.15对照组 35 6.18±7.59 3.35±0.78 55.62±7.20 80.79±3.74 t 0.053 7.161 0.148 2.940 P 0.957 0.001 0.882 0.004组别 例数NRS 评分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负重关节,其结构和功能均比较复杂。膝关节病变多是退行性病变,中老年人高发,调查显示50 岁以上人群中,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5%和74%[6]。对于严重的膝关节病变,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但是,考虑到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围术期做好护理工作,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7]。
本次研究选取70 例患者,对比了传统护理和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其中,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模式,是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发展而来,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等学科的合作,优化围手术期管理路径,最终的目的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从统计数据看:试验组依从性优良率更高,不仅进食时间、下床活动和住院天数缩短,而且干预后的NRS 和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后者的应用价值更高。具体看护理措施,术前访视、饮食指导和疼痛管理,能帮助患者对手术治疗有正确认识,减轻疼痛程度,保证营养需求;术后从体位、引流、康复训练入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出院指导可将护理工作从院内延续到家庭中,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德荣[8]的研究中,选取64 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组比较,其中试验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者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VAS 和膝关节功能HSS。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加快恢复速度、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