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 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0-21周连君
周连君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重庆 40256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病变过程中可迅速加重,常表现出弥漫性损伤特点,各机制下肺部功能受到抑制,带给机体呼吸窘迫等症状,当治疗时机被错过后,可发展至低氧血症,也有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症状[1]。针对各呼吸症状,需对其行通气治疗,各方案中机械通气得到重视,能维持呼吸通畅。既往有创机械通气应用多,治疗期间能保持较长通气时间,但并非所有ARDS 者均能耐受,为抑制应激症状,还需对其行镇定剂治疗,也会发生相关肺炎。现阶段序贯通气得到重视,经此措施可达到控制窗切换的效果,在维持较好氧气供应的基础上,可减少插管不良事件,也可避免脱机困难等问题。而且此通气状态下,能进行气道保护,对各类气道损伤有预防作用[2]。对此,根据需求筛选92 例ARDS 者,旨在判断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92 例ARDS 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一般组,各46 例。联合组实施有创-无创机械通气,一般组实施有创机械通气。联合组:发病时间达到1~9 h,平均(4.52±1.83)h;16例女,30例男;ISS 分值达到25 ~46 分,平均(36.94±1.06)分;年龄27 ~58 岁,平均年龄(42.45±2.36)岁。一般组:发病时间达到1 ~10 h,平均(5.07±1.34)h;17 例女,29例男;ISS分值达到24~47分,平均(37.18±1.55)分;年龄26 ~59 岁,平均年龄(43.10±3.19)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入组原则:符合ARDS 鉴别标准且确诊;可观察到肺部阴影;签署同意书;均符合机械通气适应证;不存在慢性心肺病变。
排除原则:低氧血症者;此前有机械通气史;哺乳妊娠者;颌面部受损者;存在全身性感染病变。
1.2 方法
联合组实施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根据需求调整仪器模式,即SIMV 模式,协助患者俯卧,前期行对应有创通气后,根据机体情况增加PEEP,此过程中需行肺复张操作,若有低血压事件需暂停。保持12 h/次的SBT 测验,评估患者脱机情况,若达到切换时间窗,则对患者行拔管操作。后对无创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将其模式调整为S/T,对其行通气治疗,当ARDS 者自主功能逐渐恢复后,可行低压力通气治疗。此过程中需行辅助排痰护理,症状减轻后可调整疏通间隔,逐渐减少支撑,以减少撤机困难等事件。
一般组实施有创通气。根据通气需求调整仪器模式,即压迫调控通气模式,需对潮气数参数行相应调整,将其控制在6 ~8 mL/kg,后根据机体所处状态调整PEEP,此参数初始值控制在10 ~25 cmH2O,对应调整后观察PIP 变化情况,此数值需不超过45 cmH2O,在各参数调整后行通气治疗即可。
1.3 观察指标
血气检查过程中项目除PaO2外,还包括PaCO2。
炎症检查过程中项目主要是TNF-α 和IL-6。
恢复情况涉及项目较多,除通气、住院时间外,需统计治疗期间VAP、气道损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血气、炎症指标、治疗时间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VAP、气道损伤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PaO2高于一般组,联合组的PaCO2低于一般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s,(mmHg)]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s,(mmHg)]
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6 48.04±5.13 92.14±3.06 78.93±5.05 45.03±3.91一般组 46 48.55±5.09 85.91±4.27 78.46±5.33 49.82±4.02 t 0.4786 8.0434 0.4341 5.7931 P 0.6334 0.0000 0.6652 0.0000组别 例数PaO2
2.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炎症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TNF-α、IL-6 低于一般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s,(ng/L)]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s,(ng/L)]
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6 31.05±4.03 4.03±0.95 20.49±2.60 6.95±1.02一般组 46 31.62±4.71 8.14±1.33 20.13±2.13 9.04±1.38 t 0.6237 17.0550 0.7264 8.2603 P 0.5344 0.0000 0.4695 0.0000组别 例数TNF-α
2.3 两组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治疗时间联合组短于一般组,VAP、气道损伤联合组(8.70%、13.04%)低于一般组(28.26%、32.61%),(P<0.05),见表3。
表3 恢复情况比较
3.讨论
ARDS 在当前较常见,炎症反应为此疾病的病理特征,对应创伤后ARDS 可呈加重趋势。此病变进展过程中,可发生炎症失控的情况,自我破坏机制下,肺部微血管会受到损伤,可能会增加其通透性。治疗被耽误后,肺泡会进行液体的不断渗出,而此液体含有丰富蛋白质,可造成水肿情况,严重者会向低氧血症进展。为保证呼吸功能,临床对行机械通气治疗。对应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应用多,此措施能发挥较好祛痰效果,也能纠正通气效果[3]。但长期气管损伤下,可能造成病菌入侵,会引起VAP 等事件,此时撤机难度会增加。此外,ARDS 机体营养极差,需行持续通气治疗,常增加治疗负担。通气技术得到提升后,无创通气理念被提出,同时在ARDS治疗中得到重视。此类通气操作便捷,经模式调整后,能加速血液弥漫,利于控制心脏负荷,能在治疗期间抑制低氧血症。对应通气治疗过程中,无需进行气管插管,能在通气期间形成防御,可避免VAD 等事件。治疗后机体CO2潴留情况可得到大幅度改善,可恢复ARDS 者的心肺功能,以解除机体呼吸障碍等症状[4]。
但单纯无创通气也很难得到大众认可,此过程气道保护效果欠佳,若ARDS 者处于昏迷状态,或存在明显颌面部损伤,则不适用此通气方式,需行通气措施调整。现阶段序贯通气理念(有创-无创机械联合通气)被提出,即在通气治疗期间,前期可行有创通气,当各体征趋于正常而无法行撤机操作时,调整通气方式至无创通气[5]。此过程中能有效减轻呼吸肌疲劳情况,利于恢复呼吸道生理功能,使患者通气情况得到较好改善。序贯通气过程中,能在达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使有创通气时间减少,此过程中可预防VAP,使心肺功能好转。相比持续有创通气,此措施的实施还能控制通气成本,以减轻ARDS 者治疗负担[6]。此外,序贯治疗中所采用的体位为俯卧位,此机制下能控制腹腔腹压情况,可重新开放患者肺泡。经体位调整,能缩小肺叶体积,可达到较好肺泡复张效果,也能控制通气量,使机体通气功能改善。ARDS 进展中,TNF-α 有促进作用,若此指标升高,可造成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而IL-6 在机体代谢中能对中性粒细胞进行激活,此过程中炎症症状会加重。经序贯通气治疗后,各指标均改善,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加速ARDS 恢复。
综上,经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实施,除在治疗期间能发挥较显著的血气、炎症恢复效果外,也能保持通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