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用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2021-10-21杨潇雅

医药前沿 2021年26期
关键词:阿托类药物低剂量

杨潇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 天津 30019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对人们生命健康易造成威胁。冠状动脉上的单一分支或多分支有缺血现象,心肌的血流灌注发生障碍,致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甚至死亡。糖尿病为心血管病中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医学上研究报道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 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为引发心血管并发症的主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系数较正常人高出3 倍。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病等,且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相关联性。而有效控制以及延缓动脉硬化,是预防和延迟这类疾病的有效方式。针对早期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疗法,对提升冠心病生活质量水平及降低死亡等各项均有重要性[1-2]。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预防冠心病进展的有效手段。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疗效肯定,国内外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主要经调整内皮功能,及抗氧化、抗凝、抗炎等发挥作用,有助于逆转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研究显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稳定斑块及逆转动脉硬化疗效较佳。按目前指南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尤其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长期服他汀[3]。指南推荐阿托伐他汀(或同等强度其他他汀)治疗量40 ~80 mg。他汀类药使用的剂量研究显示高剂量或强化剂量他汀能带来更多帮助,但对高剂量他汀治疗安全性、必要性需进行验证。老年人他汀类药使用剂量,目前研究显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 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但增加风险。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用中等强度他汀时必须严密监测风险。但过多的服用该种药易使患者的依从性变差,因此,优化治疗药物、降低服药量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极为关键[4]。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他汀类药物用量下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机体内的血脂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2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2 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和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各26 例。所有患者中男28 例,女24 例,年龄38 ~79 岁,平均年龄(58.9±4.5)岁。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治疗前与院方签订了患者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在接收治疗前15 d 内不服用任何调血脂药;未发生过明显免疫排异反应;纳入者半年内无术史。患者无血液系疾病。排除标准:自身有严重肝功肾功不全及甲状腺功严重衰竭者。

1.2 方法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120050,厂家: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20 mg/片。所有患者治疗阶段采用低糖低脂饮食。均常规进行饮食控制、抗血小板药、抗凝剂及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服用方法20 mg/次,1 次/d;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服用方法10 mg/次,1 次/d;给药2 周,对指标进行测定。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测定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后再次按照同样方法对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统计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釆用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TG、TC和LDC-C 值呈现下降趋势。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的TG、TC 及LDL-C 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s, mmoL·-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s, mmoL·-1)

注:*与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G TC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 26 治疗前 2.00±0.48 5.33±1.33治疗后 1.97±0.75 5.21±1.38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 26 治疗前 1.96±0.97 5.91±1.95治疗后 1.25±0.36* 4.07±1.07*组别 例数 时间 HDL-C LDL-C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 26 治疗前 1.22±0.35 4.96±1.01治疗后 1.42±0.62 4.86±0.97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 26 治疗前 1.17±0.91 4.85±1.32治疗后 1.41±0.37 1.97±0.9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该病的疗效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 变化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hs-CRP 浓度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CRP 变化(± s, mg/L)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CRP 变化(± s, mg/L)

注:*与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Hs-CRP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 26 治疗前 25.58±3.67治疗后 10.17±0.84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 26 治疗前 26.07±3.49治疗后 16.25±0.93*

3.讨论

糖尿病人群长时间血糖处于较高水平,引发系列眼、肾、血管、神经等全身性脏器、组织功能障碍。冠心病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管腔变窄所引发,临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均为诱发冠心病主因。血糖提升伴脂质代谢异常引发动脉粥样硬化[5]。因此,临床需及时纠正糖尿病者脂质代谢异常,为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关键环节。糖尿病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之一,且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总发生率占比高。冠心病及糖尿病发病率逐步增加。与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比,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相对临床预后更差。他汀类药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用他汀类药能大大降低心脏病发生率,主要通过调脂及直接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动脉内皮功能、抑制粥样斑块内脂质核、纤维核形成、制约粥样斑块破裂、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炎症因子发挥作用[6-7]。临床他汀类药物主要加快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除速率,胆固醇于肝脏内合成、储存能力下降,并抑制体内超敏C 蛋白(hs-CRP)合成等,使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受到抑制;同时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等,有效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部分人群的斑块发生了逆转。但目前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量仍有疑问,他汀类药物在不同人体药动学中的代谢存在差异性,部分人对该类药更为敏感。研究相较于10 mg 标准量,20 mg 加倍量他汀类药大大降低心血管患者hs-CRP 水平,延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变化[8]。临床他汀类药广泛用于降脂稳斑。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脂功能外,还抑制内皮炎症、保护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与辛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药效的基团,可不经肝代谢发挥作用,起效快。此外在机体吸收率、生物利用度、排泄率也高于辛伐他汀[9]。本文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hs-CRP、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均低于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对于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体内hs-CRP、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指标值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阿托类药物低剂量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