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助力“切瘤保肾”
2021-10-21湖北省荆州市第一医院西院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医院(西院)副主任医师 罗 红
随着医学的发展,保膝、保胆、保肾等手术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对于复杂的肾门部肿瘤,保肾的手术难度极大,患者仍面临“切肾”的可能。
如今,全新的3D技术,让问题迎刃而解。通过3D打印,外科医生可以“眼见为实”,在术前即可从多维度精确定位肿瘤、供瘤动脉及周围组织关系,确定正确手术路径和程序方案,并预演手术。经过精心分析测算,原先需要切肾的复杂性肾脏肿瘤,也能“切瘤保肾”了。
肾脏“禁区”长有肿瘤,五旬阿姨四处求医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毒器官,也是容易发生肿瘤的部位。肾癌是泌尿外科三大常见肿瘤之一,得了肾脏肿瘤一般没有特异症状,多数人通过体检发现。
今年6月,长沙的张女士在体检时发现右肾肿瘤,家属带着CT片到处求医,专家看后给出意见:肿瘤位置长得“刁钻”,只能切除右肾。可张女士保肾愿望强烈,经多方打听,最后慕名来到我院泌尿外科。
经检查,泌尿外科副主任代海涛发现,张女士的肿瘤直径达5厘米(成年人肾脏一般长约10厘米),且位于肾门部,横跨前后唇,有多支动脉供血,周围有肾集合系统及肾门粗大的动脉、静脉血管。“纵横交错的血管像八爪鱼一样包绕着肿瘤,施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的难度很大,术中随时可能大出血,被迫转行肾全切手术。”代海涛说。
患者家属犹豫了,决定再次前往武汉各大医院咨询。可得到的结果仍然一致。无奈之下,张女士又回到我院泌尿外科。
多科协作挑战极限,3D技术助力切瘤保肾
看着患者及家属拖着疲惫的身躯,充满无助的眼神,代海涛想到了刚刚引入的3D可视化影像技术,决定发动全院力量,尽最大可能保住张女士的肾脏,采用手术难度极大的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即肾脏的“门户”。肾动脉、肾静脉通过肾门进出肾脏,为肾脏提供营养。肾脏肿瘤可长在肾脏的各个部位,但肾门部肿瘤最复杂、最危险,通常被视为手术禁区。
术前,代海涛主任团队应用3D可视化影像技术,将患者影像学数据数字化后输入特殊软件,在电脑上重建可视化人体器官的三维成像模型,精确定位病灶。再以1∶1的比例打印出来,还原患者肾脏肿瘤与血管、集合系统的关系,通过3D模型,讨论及制定手术方案,术前进行手术演练。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3D模型,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利于医患沟通。最终,代海涛决定,采用对腹腔干扰最小的,经后腹膜入路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在麻醉医师的监护下,手术紧张有序进行。代海涛在手术室电脑3D图像引导下,迅速找到两根肾动脉,游离并保护好输尿管,准确辨认肿瘤的边界,逐一结扎肿瘤周围大量的滋养血管,进而阻断肾动脉,最后完整剜除肿瘤,缝合好肾组织,手术过程可谓是一气呵成,术中出血量极少。
手术结束后,张女士的肾脏成功保住了!手术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团队勇于突破自己的肯定,更是为实现了张女士一家保肾愿望而由衷的开心。
3D可视化影像技术,泌尿外科手术新利器
3D可视化影像技术是指利用最新的影像扫描技术和3D成像软件对实质器官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利用3D可视化影像技术,医生可以在电脑中“彩排”肿瘤模拟切除手术,为手术操作提供更为精确的实施方案,减少误判,避免因误判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身体伤害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术前患者和家属也可通过3D可视化仿真手术演示,对手术方案有最直观的认识,保障了患者和家属对手术过程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预测有“知情权”。
复杂的肾脏肿瘤常与肾脏的血管、肾集合系统,周围的脾脏、肝脏、十二指肠、下腔静脉、主动脉关系密切,且肾脏血管常有分支、异位等变异。常规CT检查的局限不能充分了解复杂病灶与肾脏、周围血管及脏器的关系,因此术中出血风险较高,在腹腔镜下操作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更为困难。3D可视化影像技术相比于常规CT及MRI等二维影像学检查,能够更加精确直观地提供肿瘤所在肾脏的形态、位置与周围的关系,使外科医生更加胸有成竹。预先制定手术方案,设定手术的入路,辨认肿瘤组织,评估缝合难度,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提供了保证。这一技术的应用也为开展更“精准化”“个体化”“3D微创化”泌尿外科手术增添了新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