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山大”的老年人

2021-12-11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孙女大伯养老

□策 划:本刊编辑部

□执 行:邱婷婷

压力和焦虑似乎一直是年轻人挂在嘴边的词语,但其实老年人也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压力和焦虑,例如,担心身体健康与养老问题,退休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疾病和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各种不适,照顾孙辈的抚养压力等。如果老人长期处于这种压力和焦虑之下,不仅会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还会降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低龄老人照顾高龄父母,实在力不从心

一个上午,在北京西城区一家医院输液室门口的狭窄通道两边,坐满了等候的患者和家属。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不停地冲着旁边一个老爷爷抱怨:“我昨天晚上就和您说,早起一点儿,麻利一点儿,早点儿来,省得排队,您就不听。”

“我听了。”老爷爷像小孩儿一样弱弱地说。

“您说您听什么了?平时七点起,今天还七点起,吃个早饭比老太太都慢,越催越慢,您不知道来晚了,医院人多排队?”

“我以为8点多能到呢,没想到堵车。”老爷爷辩解说。

“您以为,您以为,您什么事儿都自以为是,不听我的。我不让您在沙发上躺着看电视,您不听,看着看着睡着了,感冒了吧。感冒了,我让您多喝水,赶紧吃药,您还不听,现在得输液了吧……您说,您什么时候听过我的,您是不是看我还不累,想累死我呀?”大妈越说越气,旁若无人地数落起老爷爷,惹得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大妈,老爷子肯定不是故意累您,您少说两句吧。”

大妈一听有人搭茬儿,好像找到了倾诉对象:“对不住了,大兄弟,给您耳朵添堵了。您是不知道,我要再少说两句,他更不把我的话当回事了。我妈妈去世得早,我们家老爷子一直和我过,我任劳任怨照顾他30多年了,您看他都快90了,身体还硬朗着呢,邻居们都说我照顾得好。可我再照顾得好,也禁不住他老给我找事儿呀。再说,我也60多岁的人了,身体、精力大不如从前,腿脚还不好使,刚刚做了一个踝关节手术,走路都费劲儿,还得带他来医院……”大妈说着说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大妈的难处让听着的人都很心疼,有人不禁好心提醒她:“您也别光使唤自己,家里就没有年轻的?让他们来。”

“我也想呀,可张不开口呀。儿子儿媳本来上班就忙,去年刚添了一个老二,就更忙了。我这边儿要照顾老爷子,帮不上他们,心里已经过意不去了,现在就别给小两口添乱了。再说,除了我,我老父亲谁都不愿意麻烦。”说这话时,大妈笑着看了看老爷子,眼里有一丝歉意。

轮到老爷子输液了,大妈细心地提醒护士输慢点儿,怕老人心脏受不了。输液期间,她不时递给老爷子水壶,让他多喝几口水,并用纸巾帮他擦干净嘴角,和刚才火急火燎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年轻人伺候老人时间长了都盯不住,更不用说像我们这种退了休的老人了。所以,我特别理解这位大姐一时的急脾气。”旁边的张女士说,自己两年前退休了,本来想趁着身体还好到处去走走,没成想年近九旬的母亲不小心摔坏了腰,做了手术后虽说能下地走,但腿脚也不灵便,身边离不开人了,因此,张女士的“徐霞客梦”泡汤了不说,两年还累瘦了七八斤。“我母亲做完手术后,心理和性格变化很大,以前特别通情达理的一个人,现在总和别人较劲,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不讲理,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和她好好说,她不听。我和几个家里情况相似的老同事聊,他们都有类似的感受。所以照顾老人,不仅是身体累,还心累,有时累得我骨头缝儿都疼。”

上面两位的困难,其实是一类人的困难。《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显示,有11.8%的被访老年人家庭中还有其他老年人需要照料,通常是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父母。这部分老年人的照料负担比较重,其医疗保健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照顾技巧服务、个人社交以及经济负担都不可忽视,否则他们会因身心压力而导致健康恶化,结果是“蜡烛两头烧”身心交瘁。

“上班式带孙子”正在流行,老人有苦说不出

钟大伯退休前,在浙江某县一家事业单位搞行政工作。一开始孙女上幼儿园,钟大伯负责早晚接送,老伴负责家务,生活平静而有规律。可是,逍遥的日子随着孙女上小学彻底打乱。

每年到了暑假,孙女上培训班,对钟大伯来说就像“噩梦”一样。“大热天的,大人孩子都遭罪,暑假带孩子是我们老人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钟大伯叹气道,今年因为疫情,五年级的孙女刚上2个月课又放暑假了。暑假里,儿子儿媳给孙女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时间表,几乎每天的时间都被排满,老两口轮流转两趟车,接送孙女上培训班。“有时培训班一课连着一课,三四个小时,我只能找个阴凉处歇歇,回到家一身汗,头晕,脚踩下去像棉花一样,没力气。”钟大伯深有感触地说。

两个月下来,钟大伯渐渐出现了失眠、食欲减退,有时候莫名紧张,老毛病高血压也起伏不定。经过浙江省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苏衡的评估,钟大伯属于轻度焦虑。

老人帮子女带娃出现心理问题,更多的是和子女在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观念上的差异导致的。像钟大伯得焦虑症的原因,不单单是这个暑假劳累这么简单。比如,在钟大伯看来,孩子是要努力学习,但得劳逸结合,可儿子媳妇抓学业绝对是“狠角色”,稍不顺意,就对孩子“凶神恶煞”,毫不通融。老人当面无法说服小两口,背地里则“放水”,给孩子减少点作业量,结果被发现后闹得大家很不愉快。另外,最让钟大伯提心吊胆的是,怕孩子磕到、碰着、病了。有一次,他带孙女去附近小公园玩耍,孙女与其他小朋友相撞,说小腿很痛,到医院检查没什么问题,就是一大块淤青好长时间才渐渐淡去。虽然儿子儿媳没说什么,脸色却阴沉好几天。如今,带孙女去培训班等需要外出时,钟大伯条件反射似的精神高度紧张,还像小时候那样紧紧拽着她的手,生怕再有什么闪失。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今天,养育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对老人来说,带孩子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痛苦,也承受着精神的压力。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不论是安全焦虑,还是和年轻人在育儿观念上的摩擦与冲突,都足以引发“带孙焦虑症”。

“带孙焦虑症”的背后,隐伏着一个群体的生存生态的缩影。一方面,老年人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老有所乐”的需求,如果完全被束缚在带孩子一事上,分身乏术、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不少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原本就需要人照顾。长时间、超负荷运作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堪重负的老人患上“带孙焦虑症”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研究老年睡眠问题的专家赵明学表示,他专门在老年睡眠障碍门诊中做了统计,发现给年轻人管孩子的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的老年人竟占到了门诊病患的1/5。

带孩子并非老人的“分内之事”,家庭内部理应进行更加合理的分工。尊重老人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不能让他们沦为无偿的“全职保姆”;让老人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在假期也有时间休息甚至出去旅游一下,离不开子女们对老人们的感恩、关心与体谅。

晚年生活“一地鸡毛”,每一根都足以压垮老年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与此同时,由于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体系是年轻社会的产物,难以适应老龄社会的要求,“未备先老”的特征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众多老年人不仅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还要面对疾病、失能、独居、经济压力等诸多困境。

空巢常态化民政部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老人独居,他们所面临的养老问题除了儿女不在身边、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还有各种难题,例如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处理、外界事物变化的适应等,这些都是导致当代老年人养老难的重要因素。

经济圧力大一些退休工资较低或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更突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农村老年人在业比例较高,仍然是绝大多数农作的主力。有不少留守老人告诉记者,与子女外出务工前相比,他们农作的负担加重了,但获得的报酬并没有高多少。早在201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就显示,34.36%的乡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为劳动收入;46.4%靠家庭成员供养;7.48%靠离退休养老金养老;6.81%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2016年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则显示,当年我国乡村老年人口的人均年收入约为9510元,只及城镇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一。

慢病缠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者发的弱势群体,社会接触以及社交圈缩小,难以获得精神慰藉,慢慢地便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心理疾病。

遭遇“数字鸿沟”网络购物、网上预约挂号、手机移动支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大多数人可以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时,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面对的却是数字鸿沟的尴尬。他们为“码”所困,不会甚至不敢“触网”,努力追随时代的脚步显得力不从心。

上述困境,每一个又都会衍生出诸多问题,成为压跨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1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由于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缺乏精神慰藉老年人在一个社会中往往代表的是传统的力量。在新型的社会结构中,那些固执于传统价值体系的老年人,思想和行为上常常显得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逐渐沦为被边缘化

民生项目加速度,养老生活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及众多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在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更是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些顶层设计,为老龄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保障。

一是老年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覆盖了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了近10亿人。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目前已覆盖49个城市的1亿多人。这些都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

二是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等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国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已有2600多家设立了老年医学科,为老年人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两证(医疗机构许可证/备案证、养老机构备案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9年增加了22.1%;床位总数158.5万张,比2019年增加了21.7%;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达7.2万对,比2019年增加了27.7%;超过90%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有效解决了在养老机构不能就医、在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不能延伸到居家和社区等问题,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成功举措。

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万张,比2019年增加5.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1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四是老龄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发展,对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老年产品用品种类不断增加,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五是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有老年大学8万多所,注册的学员1400多万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为老年人服务开放。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得到了显著加强。

下一步,我国会着力推进这5大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坚实的社会保障,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孙女大伯养老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泰然处之
修伞
修伞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为谁吃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