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之我见

2021-10-20白华兰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养成学习习惯小学生

白华兰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下,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愈发强调对学生个人良好学习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对各个课程的教学方向和功能属性提出了对应的要求。小学是我国系统教育的头部环节,学生将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基础,对其一生的学习与成长均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农村小学作为小学教育链条的薄弱关节,相关的习惯养成教育则更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从小学数学科目入手,就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化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这是教育界公认的一大真理,也是对习惯养成教育之重要性的精准表达。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的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事业建设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小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普遍缺乏良好的行为自控和情绪自制意识与能力。在这两点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农村小学生大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对其个人学习和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学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性和应用性的课程,知识容量相对较大,也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这意味着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不光要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学习,还应在课下按部就班地搞好复习工作。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投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1. 利用陷阱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对于教师和教材都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信服,极少会质疑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但是却非常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适当引入陷阱教学法,即在进行复习课或简单知识课程的讲解时,可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在讲述知识点、例题的过程中故意“犯”下错误或者“遗漏”某个重要环节,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面露疑色之时,教师可通过讲解停顿或眼神暗示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将心中的疑虑说出来,替教师指出并纠正“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激活,对既有学习成果也将完成快速的深度调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互动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解关于简单小数加减法方面的例题讲解时,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演算过程时可以刻意点错小数点的位置;或者在带领学生练习混合运算例题时,教师可以将对加减法部分的计算放在乘除法和括号部分之前。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检测中做一些“手脚”,比如可以将卷子中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都设为“A”,让学生在解答和选择时产生一种不自觉的自我质疑,而在考后讲解时教师要对坚持自己正确选择的学生提出必要的表扬,以此来作为引导學生不要过分怀疑自我的心态和认识。

2. 结合农村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习惯

和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社会条件相对落后,但也同时拥有很多特色化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足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的绝佳载体。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对学生课本知识的教授后,应当抱着“学以致用”的态度,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成果解决一些问题、完成一些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实践活动的加持深化对既有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并且使学生的学习灵感和行为潜能得到很好的激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任务完成、问题解决之后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农村的社会环境,以期让学生能够凭借熟悉的生活经历来降低任务执行和知识应用的难度。

比如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公顷、平方千米》这两课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项具体的实践任务,如:用步测的方法大致测量自己家农田的面积,并将结果的面积单位转化为“公顷”和“平方千米”;或者在布置《简单的数据统计》这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了解自己家和周边邻居家家禽的养殖数量与月均蛋产量,并根据数据结果绘制一张反映上述信息的表格;等等。

3.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结合小组形式开展探究的习惯

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都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的深入体会和准确总结,同样的,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最终价值都是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世界、解决问题。农村地区虽然没有优越的社会条件,但是农村的孩子们却往往有着更强的行动能力和实践兴趣,这是值得被利用的优势条件。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准确讲解外,还应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行为能力,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供学生去思考,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以结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论证,从而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为真切地体会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价值与乐趣,并间接地完成对学生行为能力的有效强化。这些问题的设计应当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认知,以学生们所熟悉的、好奇的、困惑的事件和现象为载体,以使学生在践行时能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并产生更强的主观兴趣。

比如在完成《时、分、秒》这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走访一下街坊四邻,问一问大家通常会在做什么工作时会额外关注时间,而大家计算时间的口头单位又都有哪些;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生们思考和结组探究:常见的计算单位都是十进制,为什么唯有“时间”这个最常用到的概念却是六十进制?

结束语:

学习习惯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高度的关键因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和农村小学生的思维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依然,杨琼梅.管窥农村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意义和策略[J].中国当代教育,2018(04)

[2]. 尹志森,张家裕.养成教育视域下浅谈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化路径[J].中国中小学教育,2016(09)

猜你喜欢

养成学习习惯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