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
2021-10-20陈莉莎
陈莉莎
[摘 要]随着“全民国防”观念的推行,国防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历史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国防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国防意识的培养统一起来,以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国防教育;国防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62-02
全民国防教育就是往民众心灵里注入精神、骨子里注入文化、脑海里注入知识、肌体里注入活力、意识里注入责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历史学科以其博古通今、包罗万象、客观科学、真挚感人等特点,在国防意识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国防与国防意识
现代国防又叫全民国防,不论是最高元首还是普通公民,不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等,都与之密切相关。站在个体的角度,国防意识包括记忆中与国防有关的知识,自发的对国防产生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参与国防事业的意愿,对国防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感受。站在社会或民众的角度,国防意识是一种包含国防精神,体现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社会凝聚力,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群体行为观念。
二、国防教育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尽管和平的钟声越敲越响,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人类社会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当前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将来局部战争仍会发生。因此,建立强大的国防,以应对可能的战争的需要,依然是各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防教育肩负着塑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历史使命。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刻不容缓。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安全意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1.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学科的内容是无限的,但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就要从培养兴趣开始,通过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创造,去自主学习,将历史教学延伸到课外。例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笔者播放了配乐朗诵的毛泽东的诗《长征》以及《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山》的视频。那高亢激昂的诗词朗诵和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及长征途中浴血奋战、艰苦跋涉的悲壮场面,深深吸引了学生,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段艰难而伟大的歲月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的同时,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接着笔者通过提问“长征的路有多长?”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课后自己查找资料,补充学习,从而把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使得学生对历史教学中的国防教育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发掘教材内容,开展与国防意识培养有关的教学活动
要培养初中生的国防意识,可以从培养其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入手。
(1)展示战争史实,培养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即忧患意识。《易经》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霍勒斯则说:“忧患激发天才。”可见,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国家可能会灭亡,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人无法在竞争中立足。
但是,生活安逸且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身处和平年代,远离战争,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危险。对此,教师可将历史课变成一座桥梁,一座将学生与危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使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危机,从而促进危机意识的养成。例如,历史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抗日战争的史实。通过可靠数据、真实照片、日本士兵日记以及来自第三方的记录等材料,让学生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危机产生强烈的感受。同时提问:假如现在日本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面对危机以及如何防范危机的发生,从而明白培养危机意识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讲述当今中国遇到的危机,提醒学生清楚和平是相对的,危机是时刻存在的,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具备危机意识,因为有了危机意识才能推动创新精神的产生,才能推动我们不断地发展向前。
(2)讲好人物故事,培养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国家的发展,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但是,现在的部分中学生恰恰缺乏责任感,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对社会,甚至是对自己。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缺乏正能量的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民族将会走向可怕的自灭。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责任感的历史人物和没有责任感的历史人物,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有无责任感的巨大差别。比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叶志超,面对日军进攻不战而退,一路狂奔五百里,将战火以最快的速度引到中国境内,被贻笑千年;为收复新疆而抬棺出征的左宗棠,年近七旬,为国家利益舍生忘死,从而流芳百世。再如卖国求荣的秦桧,被百世唾弃;而精忠报国的岳飞,则受万民敬仰……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有责任感的人的高贵以及无责任感的人的低贱,感受到有无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目的。
(3)呈现学生运动,培养使命意识
使命意识,就是对人生使命的认识。人生使命就是人的责任与任务。一个有使命意识的人,就会珍惜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一切;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使命意识,那么他就缺少了做人的内在激情与动力。与责任意识相比,拥有使命意识的人还应该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
从认知规律来看,要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初中阶段正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具有使命意识,认识到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近代史上的两次重大的学生运动,即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同样是学生,同样是手无寸铁的青少年,他们能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奋起反抗,无惧生死,这得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感,而他们爱国情感主要来自于他们身上的使命意识。这股使命感呼唤他们,哪怕是以卵击石,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告诉我们,国防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使学生能为国防建设做力所能及之事。
(4)看探索与进步,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可见创新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前进的关键推动力。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化探索是一个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學习西方的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创新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进而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历史课堂上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今的武器装备和防御工事,让学生通过对比更直观地感受到从古到今国防建设的创新发展,进而认识到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3.实地参观学习,巩固国防意识
当然,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有条件的时候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爱国教育基地或地方部队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少年强,则国强”的真实内涵。
总之,在面向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各国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甚至已经细化到国民个体的较量。因此,作为具备国防教育优势的历史教学,更应该发挥所长,为提高民族素质发挥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正明,罗静.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2-145.
[2] 李释然,于涵宇,沈玉婷,等.中外学校国防教育的比 较[J].法制与社会,2012(34):224-225.
[3] 恽安平.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及培养对策思考[J].江苏高教,2013(6):90-91.
[4] 罗立新,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0-13.
[5] 程陈.站在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加强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工 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33-34.
[6]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