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祝福》里的一点亮色
2021-10-20张杰
张杰
[摘 要]《祝福》里的整个社会环境笼罩着阴云和浓雾。文中祥林嫂的两次“笑”十分值得探究。祥林嫂的第一次“笑”是发自内心的充满希望的笑,第二次“笑”是无法抗拒命运的无奈之笑,是精神上的自嘲。文章对这两次“笑”进行分析,以探究鲁迅对现实的批判。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09-02
一、剖析两次“笑”的内涵
祥林嫂的第一次“笑”,出现在初到鲁镇做女工时。那时的她二十六七岁,尽管没了丈夫,但“有力气”,“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一个人承担了鲁四老爷家的很多活。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如何理解这里的“笑”呢?祥林嫂笑应该是因为心里十分宽慰和满足。在当时,寡妇对于他人、社会来说是不祥之人,不会被轻易接纳,但四婶能接受并以“每月五百文”的工资雇佣她,这对于祥林嫂这样一个生活无依无靠的寡妇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了。祥林嫂不仅有了自己的生活来源,而且因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而倍感满足,内心深处充满了愉悦、欣喜。对于她来说,这意味着她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上天将希望之光照进了她不幸的生活之中。
第二次“笑”出现在与柳妈对话的过程中。此次对话的背景是,祥林嫂再次失去了丈夫,儿子又被狼叼走了。不幸的她不仅不被人同情反遭众人的厌弃。空闲得无聊的她,只能坐着看柳妈洗器皿。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对话围绕着祥林嫂那被婆婆绑去逼着拜堂时撞出的伤疤展开。显然,柳妈这是在故意揭开祥林嫂的旧伤疤,以消遣取乐。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柳妈对祥林嫂的“守节”之举是不认可、不相信的,而祥林嫂无法辩驳,只能无奈地一笑了之,但这一“笑”发人深省!
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的祥林嫂,被他人恶意地嘲笑,她真的可以做到释然、放下、忘却?回想起那个充满戏剧色彩的荒唐拜堂场面,面对象征着耻辱的伤疤,祥林嫂能坦然地“笑”出来?那时的她在尘世间还拥有什么呢?至亲的儿子,曾经可依靠的男人,都被厄运带走了,身边的其他人布下了恶毒的舆论之网,已无人可信任,工作的权利也被无情剥夺……祥林嫂可谓一无所有!
“拗他不过”其实也是祥林嫂想要回答的话。这句话其实蕴含深意,祥林嫂拗不过的岂止那个男人,她也拗不过生活、拗不过强大的封建社会。她这一“笑”是对自己无法阻止他人的鄙夷和嘲笑、无法抗拒命运的无奈之笑,是百无聊赖的苦笑,是含泪流血的笑,是精神上的自嘲,更是对这个充满冷酷自私的黑暗社会的无声控诉。
二、赏鉴两次“笑”的妙处
笔者以为,祥林嫂的这两次“笑”在文本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妙处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从情节上来看,这两次“笑”前后连贯,有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鲁迅写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的勤快能干、充满希望,为写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埋下伏笔,也为写她日后的命运变化进行了充分的铺垫。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她“抗婚闹婚”之后发出的,而后柳妈才怂恿她去“捐门槛”,这把本文情节推向高潮,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这两次“笑”使祥林嫂的性格更丰满、形象更立体。通过分析祥林嫂的“笑”,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曾经的年轻活力,感受到她对人、对生活的真诚,感受到她在面对看客的恶毒和残忍时仍未停止对生活的期望。
从结构上来看,前后两次“笑”构成了对比,承上启下。从纵向看,祥林嫂的两次“笑”在内在意义上就形成了对比,前者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而发自内心的笑,后者是对他人与生活感到无奈的笑。两次“笑”和“失神”的状态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两者在文本中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张力,使文本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使鲁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更加入木三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从横向看,祥林嫂的“笑”与看客的嘲笑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看客的冷漠和殘忍。从全文来看,这两次“笑”一次连接着祥林嫂初到鲁镇的经历,另一次连接着祥林嫂生命终结前 “捐门槛”的情节,它们起着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
从主题上来看,这两次“笑”加大了鲁迅对这一出人生悲剧、社会悲剧的批判力度。分开来看祥林嫂的这两次“笑”。祥林嫂发出第一次“笑”时她正享受着生命中的一个春天,充满希望而又温暖;可以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视为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封闭而险恶的鲁镇中的人的嘴脸和病态的灵魂。鲁迅正是通过这“看”与“被看”、“笑”与“被笑”彰显出悲剧的震慑力,他以敏锐而犀利的目光观照祥林嫂、鲁镇众人,将尖锐的矛头直指那些“笑”对祥林嫂的人,大力鞭挞和批判畸形的社会。观照文本,我们发现鲁迅在祥林嫂的“笑”里酝酿了无比巨大的悲剧能量,其具有前所未有的批判力。
三、走出文本,对话鲁迅
纵观文本,作为一个命运极为不幸的底层农村妇女,祥林嫂的精神痛苦而压抑,她悲惨的遭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对祥林嫂的“笑”着墨不多,但却对其极为看重。这两次“笑”是他精心设计、安排的。
如果说,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暗指她逐渐在生活和精神的重压下走向毁灭,彰显出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深刻批判。那么,祥林嫂的“笑”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鲁迅的思想情感倾向?具体表现为:
1.捍卫尊严的生命观照
鲁迅先生是一个现实感和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他十分关注人的生命尊严,并身体力行去捍卫这一尊严。祥林嫂作为社会中的“草芥”,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存活于世的价值了,但她基于本能仍然想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正是这样的生命诉求让她发出了第二次“笑”。祥林嫂的第二次“笑”尽管很无奈、无助,但至少是“笑了”,表明她对生活还抱有希望,对红尘还有留恋。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底层的“多余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彰显了祥林嫂在困境中的生存意志和生命尊严,表现了祥林嫂不轻易放弃生命的可贵。笔者认为,这就是祥林嫂存在的价值。
2.济世救民的人道主义情怀
2010年9月11日,黄乔生先生在首都图书馆进行了题为《鲁迅的战士品格和文人情怀》的演讲,他指出,鲁迅先生“没有丧失人道主义的立场,没有失去分寸。他的最基本的理念是:革命是让人活,而不是让人死的”。笔者探究了鲁迅笔下人物的“笑”,发现这些“笑”是让人活下来的希望和曙光的象征。这些“笑”不仅反映了人物自身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鲁迅对人生、生活和社会的态度。鲁迅对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群众的基本生存状态十分关注。通过祥林嫂的“笑”,我们能看出鲁迅对于受到封建传统思想与道德摧残的国民的悲惨人生命运的思考,对于在困境中人应该怎样前行的探究。鲁迅对芸芸众生的生存与命运十分关注,这体现了他深厚而博大的济世救民的人道主义情怀。
3.仁厚慈悲的文人情怀
无论是“文字较为悲观”且“彷徨”的时期,还是文字比较激越尖锐的时期,鲁迅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尝试用文字唤醒沉睡的国民。鲁迅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夹杂着他敦厚、悲悯的文人情怀。正如黄乔生先生在演讲中说到的:“我们读鲁迅的著作,不能一味从中寻找战斗性语言,而要体会鲁迅的仁厚用心,慈悲情怀。”比如,祥林嫂的“笑”正是文人情怀观照下的产物。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的態度其实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人的眼光和情怀总是独特而异质的,当写到祥林嫂“笑”着说出“你……你倒自己试试看”时,想必鲁迅是万分痛心的。在文人情怀的影响下,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笑”是可以灼伤人的。
笔者认为,祥林嫂的“笑”可以算是被黑暗压抑笼罩的《祝福》里漏出来的一点亮色,是鲁迅先生留给那些挣扎于困境中的人们的一点“所谓的希望”。
(责任编辑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