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一个语文老师做了校长……

2021-10-20陈鹏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想童谣创造力

陈鹏

“当一个语文老师做了校长,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如果让你开动脑筋创想,写一篇命题作文,你会怎样写呢?

在中国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我敬佩的人,她不是用笔,而是在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这样一篇作文,她就是语文老师、小学校長余志君。在我眼里,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上,还是更为广阔的教育领域里,余志君老师都是一个深入的思考者,一个潜心的研究者,一个热情的播种者,更是一个快乐投入的创造者。

关注本质的思考者

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已然兴起。除了铺天盖地、扑面而来、令人大开眼界的“信息”,更让我感兴趣的是网上“交流”,尤其是坐在电脑前能与天南地北、众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交流”。

为什么我兴趣于此呢?因为当时我刚刚完成了教育部教育科学领导小组青年专项资助的一个课题——《大学生创造力训练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已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头脑中形成了观念。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在想,中国想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首先要依赖于具有发现力与创造力的科技人才,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来呢?教育要担当起这项使命。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同时也在进行着这一方向的研究和实践。我当时梦想着能开设一门专门针对各个学科大学生的创造力训练课程。然而,课题完成后,我改变了主意,因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将我引领到“创造力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的研究与探索领域。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手机和平板电脑,更没有什么博客、微博、微信群和线上课程,当时最为流行的交流方式就是新浪聊天室和BBS(论坛)。我开设了一个名为“创想城”的论坛,在那里专门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激活和鼓励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论坛能得以开办下去,并坚持许多年,非常得益于我之前在新浪聊天室结识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她就是余志君老师。后来,我们俩共同担任“创想城”的超级版主,我叫“天地自然”,她叫“妄想的鱼”。

那时,没有“碎片化”带来的浮躁,大家可以在一个主题聊天室里,将一个问题探讨得非常广泛和深入。当时大家都是匿名上网,在与这位号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小学语文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从思考深度还是实践行动上,她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不久,我们相互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我的判断没错,她是一名小学校长,一名仍然战斗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校长。正因为她是这样一个“角色”,使得这个在北京创建的“创想城”进来了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们。孩子们在这里了解到了更多的发明家与创造者,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方法,共同讨论感兴趣的探索话题及未来理想,写着自己的成长日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两个超级版主也逐渐在论坛里主动淡化下来,以观察研究的角度,阅读孩子们进步收获的点滴,只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适当地给予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激励。我们观察发现,孩子们的潜能真是无限大,他们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们应该无忧无虑、遵循着天地规律自然地成长,他们都应该成为肆意妄想、勇于实现创想的一条条小鱼。

现在想来,是什么力量让两个超级版主相识,并且快乐地维系着这种特别的友谊长达20年之久呢?当然是妄想、梦想、创想。我们不约而同地思考着:教育本来的样子是什么?语文教学本来的样子是什么?在知识时代、信息时代,尤其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教育和教学又应该走向何方?我们该给孩子们怎样的教育?

“小题大做”的研究者

“1More创想法”是我历经几十年研究总结出来的运用于实践训练的一个科研成果。我将其中一个重要方法论描述为“小题大做”,意味着专注于一个非常细微的小领域、小方向、小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就可能创造出许多(More)的成果。而作为语文教师,余志君老师专注于“童谣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我看来,这正是一项了不起的“小题大做”的大事业。

语文,绝不仅仅是语文。如果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是语文知识的搬运工,那么,对于追随他(她)学习的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悲剧”。语文的教学目标不能只顾着孩子们的“输入”,诸如阅读背诵课文、记忆字词句,找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仰着头去欣赏佳句美篇名人,更应该关注于引导孩子们“输出”,而这个“输出”不是只盯着如何去面对考试卷,而是有着更深远、更重要、更广阔的意义,那就是促进孩子们的思考力,发展孩子们的表达力,激励孩子们的创造力。余志君老师正是将自己的专业兴趣,投射到了儿童的言语表达与创造力发展上,并且又进一步精致地聚集于童谣创作教学上。

在与父亲陈任昭先生聊天探讨“教师应该不应该搞科研”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依据自己几十年的科研与教学经验,非常明确地指出:“科研能力会让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如虎添翼的,一名拥有着自己的研究课题、坚持在做科研的教师,他的课堂内容会更深入、更前沿、更生动,更结合实践,更给学生以启发。”后来,我在一些小学做调研时,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许多非常勤奋、甘于奉献的小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懂得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更谈不上科学层面的研究,头脑里仅有的是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然而,余志君老师能够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将研究推向深入,她的研究课题得到教育领域专家的重视。她不断总结和实践,并汇成一篇篇论文和一本本书籍。她的研究态度与持久力,真是令人敬佩。

“小题大做”的余志君老师,将研究聚集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童谣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汉字和词汇有限,想写出一篇“自己的”作文是较为困难的,照猫画虎的作文不会给孩子们更多的收获和体验,甚至还会成为孩子们语文学习和创造力发展的障碍,使孩子们陷入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放弃的陷阱。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企事业机关单位的人员,他们将写出一篇报道,或是一篇总结,或是一篇分析报告视为非常艰难的事情。有些文字拿出来,你想帮助修改一下都无处下手。我们追问一句:小学老师的表达能力如何呢?小学语文老师的写作能力如何呢?

童谣引导教学是非常具有灵性的。孩子们创作童谣,可以是三言两语的,也可以是娓娓道来的,充满着韵律感,令人享受,易于表达和交流。更为可贵的是,创作童谣,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思想。观察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创想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尤其是孩子们每每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便会更增添一份自信。回过头来,这种“输出”对于孩子们的“输入”,即学习热情的激励是特别有益的。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曾经有幸和余校长一起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童谣创作的教学训练,感触颇深。童谣看似小创作,其实这一创作过程中,对思想提炼、思维方式、遣词造句、起承转合、表达方法等,有着比原来意义上的“写作文”更为强大的训练程度。然而,孩子们却倍感轻松,能够热情地沉浸其中。创作,不再是“凑字数”的“写作文”,而是让孩子们来总结、创作和分享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自己的”——让孩子们从中找到了自我,反省了自我,发现了自我,总结了自我,提升了自我,展现了自我。

更为可贵的是,在童谣教学中,余老师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的“诗性”。诗性是什么?是美感,是审美的提升。童谣,是关注于对故事与场景的描述,这种描述要清晰,要准确,要像电影一般呈现于眼前;童谣,讲究韵律节奏,讲究对仗工整,讲究趣味活泼,也可以什么都不讲究,自然质朴,率性简约,童真跃然,甚至只有一个闪光点就足够了。这都是美,美的表达,美的享受。这是孩子们心灵需要的。诗性与智慧,在一首首童谣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神通广大的播种者

语文,绝不仅仅是语文——我们前面说过的这句话,在此还要重新注解。回到我们的标题:当一个语文老师做了校长,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一个星期五,余校长神秘地邀请我到学校去参观,当我看到校园中的一幕幕时,我的心被结结实实地震撼了,的确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有着3000多个学生的偌大校园,在周五变成了一座真实的“创想城”。原来只在我大脑中的妄想,在虚拟互联网上的有限体验,今天真真地化为了现实——以创想为主题的80多个课程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语文课堂到童谣的诗性蔓延,从一个教室里的探索到整个校园的活力巨变,从理想的萌芽到数千名师生和无数创意的自然生发、自觉追求……这是校长的力量。

余老师对童谣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落地的实践,并提炼出了具有普及性的经验与规律,强有力地播种推广到了其他学科的教学与整个校园活动之中。校园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报名参加喜欢的创想主题社团,在那里发挥自己的才智,进行自己的探求,实践自己的创想,这是多么开放而快乐的“大学习”啊!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一件件令人赞叹的创想作品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的学习收获和成长快乐。拥有这样一位校长,孩子们是幸福的。

这些成果并没有被封锁在校园里独享,通过余校长工作室、课题组活動、公开教学、参观来访、每周五开放、经验分享、发表论文、图书出版等方式,向更多的老师、校长和学校进行着传播。这些有效的学习模式与更多的孩子们共享,必定对他们的学习成长与终身发展产生着长久持续的影响。

快乐投入的创造者

余校长认为,“创造”是小学语文的本色要素之一。中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创造成果,儿童的言语发展本身就是创造,所有的精彩演讲、优秀文学都来自创造,我们用内在的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而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余校长在思考,不要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而是要多问问,每个学科为创造型人才培养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语文教育就是用语言来塑造人,培养人,培养创造力理应是语文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

我国已将“实践创新”列入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中,其内涵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然而透过这样的描述,很多语文教师依然认为,数学、科学等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更多地承担这部分的教育职责,对语文学科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缺乏更多认知与思考。余校长在儿童言语表达与创造力这一专业方向上,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如何在常态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力培养,余校长率先思考、提出并进行探索。余校长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通过言语表达训练提升中低年级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围绕言语表达,保护和培养学生出于纯真、自然的创造力,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并从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这项研究无论对语文教学,还是对培养孩子们创造的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的能力,都是意义非凡的。

这一研究项目在珠海市香洲区的实验学校、香华实验学校、荣泰小学和曹靓语文工作室的语文教师中展开,同时在新浪网开设《珠海香洲·儿童创造力》课题研究博客。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的老师们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热情与毅力,创造性地将网络教研与校本研究、课堂观察融为一体,坚持共享备课,坚持每日实践训练,坚持过程反馈,坚持评价导向,坚持反思调整,为项目做出了很大贡献。老师们认识到创造并非很神秘,创造可以有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再是孤立的训练,而是结合统编本教材自身的识字、阅读、习作、诵读、口语交际等课程内容来进行,让人人都会创造,课课都有创造。

余校长,一个投身于教育、语文教学的深入体验者,一个快乐的创造者。所有来自于大脑的想法,她都亲自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跨学科的童谣绘画课程研究期间,余校长变成了画家;在童谣教学课程编写教材阶段,余校长变成了童谣诗人;在《火星娃学汉字》动画片创作期间担任语文专家顾问时,余校长又成了动漫粉丝;当我主编儿童读物搜索词典系列图书时,余校长又变成了儿童读物作家。

在前几天的交流中,余校长像是在对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有时候妄想,不做校长的时候,能不能写出一两个童话来,写写创想城、理想城里的童话故事。”我想,那童话的视角肯定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有孩子般的好奇心,有孩子般的思考逻辑,有孩子般的创造与梦想,说实话,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我想得多,做得少,余校长是我快乐实践、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好榜样。时而翻翻余校长的论文、著作和小文,总能带给我许多新的思考和奋斗的劲力,包括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期待着中国教育领域,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余校长”,引领着孩子们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北京课酷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创想童谣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快乐童谣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艺术创想
基于图灵机原理的新式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