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高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中语文课程实现路径分析

2021-10-20刘楠

考试周刊 2021年75期
关键词:育人核心素养

刘楠

摘 要:语文课程性质,一直是语文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文章从这一界定角度入手,解读语文课程属性的意蕴、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入剖析语文课程在发挥育人功能、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和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价值。从整合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全面进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探寻一条语文课程的实现路径,进一步系统化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性质;育人;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的性质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只要有语文课存在,关于‘语文的内涵和外延的讨论可能是没有休止的,语文的性质问题也会成为一个长期的话题。”文章将从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入手,解读语文课程属性的意蕴、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入剖析语文课程价值,探寻一条语文课程的实现路径。

一、 语文课程性质的意蕴

(一)历史上百家争鸣

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首先要梳理历史上对于语文课程的争鸣。按照不同的时期,形成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清朝时期,语文课程强调实用性;“文革”时期,语文课程强调思想教育性;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20世纪90年代,语文课程强调人文性;21世纪以来,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指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实用价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时代的发展,急需有识之士采用实业来救中国于水火。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当时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性学科也要求具备实用性。

语文课程的思想性,指语文课程教育国人接受统一思想并坚定不移地认可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语文学科一直存在“泛政治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任务。“大跃进”时期,更加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语文教育主要是辅佐政治教育。这一时期语文课本内容也呈现以政治教育为主。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强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点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1978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1980年他又强调:“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叶圣陶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实用价值,权威解读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指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感染。语文课程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通识课程,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感知祖国汉字的文化美、意蕴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

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做出如下界定:“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至此,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基本达成共识。

(二)新课标的界定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语文课程有了新的定位。“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定位,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不仅是日常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学习是语文,生活、工作中的所有和听说读写相关的活动都可以是语文,真正体现语文学科渗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处处皆语文。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强调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它也是涉及数学、外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历史、天文等多学科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知识的范围涉及面广,语文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样也是跨媒介、多元化、智能化的。在新时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催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要综合化,与时代接轨。语文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性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对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提出实践性的要求,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是培养学生读懂文字,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会说话,能听懂,能写作应用性文体。因此新高考语文改革,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学习,实践的学习。

二、 语文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价值

(一)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作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理应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对共产主义认同,对国家价值取向认同。语文课程是基础性通识课程,每一位学生都应学好语文这门基础课。教材内容的编订要选取有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经典文本,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审美得到提升,文化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

(二)培养四大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作为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四大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一个整体全面的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育人核心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