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用水中重金属镉的电化学检测

2021-10-20郝卓莉

食品工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检出限缓冲液电化学

郝卓莉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药品工程系(石家庄 050081)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镉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五毒”成员之一,对人体危害越来越严重。近些年镉大米、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湖南浏阳镉污染等事件层出不穷。重金属镉可通过呼吸道、谷物、饮食等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聚集,对人的肝脏、肾、呼吸道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长期食用镉含量超标的食物甚至存在致畸、致癌的风险[1-3]。因此,研究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法对环境中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镉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等[4-6]。这些方法虽然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其前处理复杂、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因此不适合镉离子快速有效定量分析。电化学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镉离子的定量分析方面存在应用潜力[7]。

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等优点,在锂电池、生物传感器、电子元件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但其相对于石墨烯、纳米金等导电性相对较弱,且单纯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分散性相对较差,容易发生成簇现象[8-9]。因此,以碳纳米材料为基质,在碳材料的基础上引入氮元素来改善其分散性,同时在碳球表面负载具有催化性好、导电性强、选择性好等优点的铂纳米粒子,制备Cs-N@Pt,并制备生物传感器。虽然关于氮掺杂碳球和铂纳米粒子已有相关报道,但关于Cs-N@Pt的报道还鲜有报道,其在镉离子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因此,试验以Cs-N@Pt为基质制备电化学传感器对饮用水中镉离子进行定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硝酸镉(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无水乙醇(辽宁新兴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钾(无锡市晶科化工有限公司);铁氰化钾(天津市鼎盛鑫化工有限公司);亚铁氰化钾(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磷酸氢二钠(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钠(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醋酸(常州恒兴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酸钠(无锡市晶科化工有限公司);磷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硼酸(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CHI104玻碳电极(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UC-120E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精其仪器有限公司);JSM-IT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1.3 试验方法

1.3.1 Cs-N@Pt的制备

Cs-N参考文献[10]制备。取50 mg制备好的Cs-N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超纯水,超声分散30 min,使其分散均匀,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向其中加入1 mL浓度20 mmol/L的H2[PtCl6]溶液,使其分散均匀,向其中加入300 μL浓度200 mmol/L碳酸钾溶液,磁力搅拌5 min使其混合均匀。在剧烈搅拌条件下向其中加入5 mL刚配制的质量浓度1 mg/mL的NaBH4溶液,磁力搅拌10 min使其完全反应,将反应液转移至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将固体颗粒分别用无水乙醇、超纯水反复洗涤3次,置于60 ℃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即得Cs-N@Pt纳米复合材料,备用。

1.3.2 Cs-N@Pt/GCE制备

GCE用5 μm(800目)砂纸打磨后,分别用0.3和0.05 μm的Al2O3粉抛光至镜面,分别用无水乙醇、超纯水清洗3次,在25 ℃条件下干燥,备用[11-14]。用10 μL移液枪吸取6 μL质量浓度1 mg/mL的Cs-N@Pt纳米溶液,均匀涂布于GCE表面,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在钨灯下干燥得Cs-N@Pt/GCE传感器,备用。

1.4 样品处理

分别吸取100,200和300 μL质量浓度5.0 mg/mL的硝酸镉溶液于pH 5.0的BR缓冲液中,即得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和300 μg/L的加标溶液,然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s-N@Pt的扫描电镜表征

利用SEM对Cs-N@Pt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其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Cs-N@Pt呈现均匀的球形结构,直径大小约1 000 nm,在Cs-N的表面负载一层Pt纳米颗粒,且分散相对均匀。

图1 Cs-N@Pt的SEM图

2.2 不同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分别以GCE、Cs-N/GCE和Cs-N@Pt/GCE为工作电极,用10 mmol/L的[Fe(CN)6]3-溶液(含0.1 mol/L KCl)和5 mmol/L的[Fe(CN)6]3-溶液(含0.1 mol/L KCl)为支持电解质溶液对其进行交流阻抗(EIS)表征和循环伏安(CV)表征,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由图2可知,GCE阻抗为653.39 Ω,在5 mmol/L的[Fe(CN)6]3-溶液中测得的氧化峰电流(Ip)为65.2 μA;修饰Cs-N后Cs-N/GCE阻抗为421.38 Ω,在5 mmol/L的[Fe(CN)6]3-溶液中测得的Ip为80.78 μA,与GCE相比阻抗降低35.51%,Ip提高24.03%。Cs-N经负载Pt纳米粒子后Cs-N@Pt/GCE的阻抗为145.34 Ω,Ip为95.53 μA,与Cs-N/GCE相比,阻抗降低65.51%,Ip提高18.13%。这说明Cs-N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GCE的灵敏度,降低电极表面的阻抗,且Pt纳米粒子能进一步提高电极表面电子的转移速率,显著提高传感器表面的电流响应。

2.3 镉离子在不同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

分别以GCE、Cs-N/GCE和Cs-N@Pt/GCE为工作电极,pH 5.0的BR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溶液,对100 μg/L的Cd2+进行差分脉冲(DPV)扫描,其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GCE在100 μg/L的Cd2+中测得的Ip为8.11 μA。Cs-N/GCE在100 μg/L的Cd2+中测得的Ip为13.07 μA,与GCE相比Ip提高61.16%,这是因为Cs-N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为Cd2+在电极表面的富集提供较多的接触位点,提高电子转移速率,增加电流响应。Cs-N@Pt/GCE在100 μg/L的Cd2+中测得的Ip为20.29 μA,与Cs-N/GCE相比Ip提高55.24%,说明Pt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电催化活性,可有效降低电极表面阻抗,提高传感器灵敏度。

图3 Cd2+在不同传感上的差分脉冲曲线

2.4 缓冲液种类的选择

分别以不同pH的BR缓冲液、ABS缓冲液和PBS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溶液,用Cs-N@Pt/GCE对100 μg/L的Cd2+进行DPV扫描,其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BR缓冲液的最佳pH 5.0,在最佳pH下Ip为20.89 μA;ABS缓冲液的最佳pH 5.0,在最佳pH下Ip为11.35 μA;PBS缓冲液的最佳pH 6.5,在最佳pH下Ip为14.21 μA。3种缓冲溶液在最优条件下相比,在以pH 5.0的BR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溶液中测得的Ip比以pH 5.0的ABS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溶液中测得的Ip提高84.05%,比以pH 6.5的PBS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溶液中测得的Ip提高47.01%,因此,选取pH 5.0的BR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溶液。

图4 不同缓冲溶液对Cs-N@Pt/GCE的影响

2.5 Cs-N@Pt修饰量的选择

分别以3,4,5,6,7和8 μL质量浓度1 mg/mL的Cs-N@Pt修饰GCE制备Cs-N@Pt/GCE传感器,对100 μg/L的Cd2+进行DPV扫描,其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随着Cs-N@Pt修饰量增加,Ip先增大后减小,且Cs-N@Pt修饰量6 μL时,Ip最大为20.73 μA。这是因为Cs-N@Pt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修饰量增加时Ip增大。但过多的Cs-N@Pt负载鱼GCE表面后,涂层增厚,阻抗效果呈现主导作用,且过后的涂层容易造成Cs-N@Pt在电极表面的脱落,进而降低Ip。因此,选取Cs-N@Pt修饰量6 μL。

图5 Cs-N@Pt修饰量对Cs-N@Pt/GCE的影响

2.6 富集时间的选择

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将制备好的Cs-N@Pt/GCE置于100 μg/L的Cd2+溶液中,分别富集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和320 s,对其进行DPV扫描,其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随着富集时间增加,Ip逐渐增加且在100~220 s范围内增加较为显著,220 s之后效果不显著。这是因为,随着富集时间延长,Cs-N@Pt/GCE表面Cd2+浓度增加,进而导致Ip响应增强,220 s之后,电极表面Cd2+浓度接近饱和,因此Ip趋于平稳状态,因此,选取富集时间220 s。

图6 富集时间对Cs-N@Pt/GCE的影响

2.7 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分别对2~800 μg/L的Cd2+进行DPV扫描,其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Cd2+浓度与其Ip在2~65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200 3X-0.53(X代表Cd2+浓度),R2=0.998 8线性范围较宽,相关性较好,检出限为1.045 μg/L(S/N=3),检出限较低,符合试验要求。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相比Cs-N@Pt/GCE检出限相对较低,明显优于其他传感器,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Cs-N@Pt/GCE传感器与其他传感器的结果比较

图7 Cd2+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间的关系曲线

2.8 加标回收率试验

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用Cs-N@Pt/GCE对不同浓度的镉离子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镉离子加标回收率试验

由表2可知,以Cs-N@Pt/GCE为工作电极对镉离子的加标回收率在94.32%~97.77%之间,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的加标回收率在96.24%~98.40%之间,2种方法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回收效果较好,准确度较高。

3 结论

在Cs-N的基础上负载Pt纳米粒子,制备新型的Cs-N@Pt纳米复合材料。以Cs-N@Pt为基质,制备新型Cs-N@Pt/GCE传感器。Pt纳米粒子的引入能显著改善Cs-N导电性,提高Cs-N@Pt/GCE灵敏度。对饮用水中的镉离子进行定量分析,其线性范围为2~650 μg/L,R2=0.998 8,线性范围较宽,相关性较好,检出限较低,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相比存在显著性优势。加标回收率在94.32%~97.77%之间,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结果一致,可信度较高。该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检出限较低,为电化学定量分析镉离子提供新方案。

猜你喜欢

检出限缓冲液电化学
环境监测结果低于最低检出限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定量NMR中多种检出限评估方法的比较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关于量子电化学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Na掺杂Li3V2(PO4)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基于EP-17A2的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定量限的建立及评价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金检出限的不确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