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2021-10-20鲍云惠吕锁忠曹昌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白矾洗剂浸出物

鲍云惠 吕锁忠 曹昌娥 邓 祎 杨 帆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栀榆洗剂为曲靖市中医医院自主研究纯中药制剂,原处方由本院皮肤科医师张颖组方,其成份由地榆、栀子、大黄、白矾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燥湿止痒之功效,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皮肤红肿、丘疹、瘙痒等。基于原处方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多年大量积累的用药资料,为方便患者使用,医院特将该处方开发为院内制剂,对其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筛选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FA1104型0.1 mg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公司);AS306000BT型超声波清洗机(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GZX-9140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2 材料 所使用药材由曲靖市中医医院提供,且均符合药典要求。

2 方法

根据处方各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性[1-2],结合临床使用经验,组方中大黄、白矾用渗漉法提取;其余地榆、栀子等9味中药用煎煮法提取。

2.1 渗漉工艺筛选影响 渗漉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溶媒、溶媒浓度、溶媒量、流速,该实验中溶媒为水,故用单因素实验法重点考察加水量、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 g,大黄粉碎为粗粉,共取6份,分别按照试验要求试验,收集渗漉液,浓缩为稠膏。精密称取各试验项下稠膏10 g,分别置于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于105 ℃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计算干膏得率。各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渗漉因素水平表

2.1.1 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 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 g,大黄粉碎为粗粉,以流速为5 mL/min·kg考察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大黄浸出物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与5倍量的水相比,加6倍水及7倍水大黄浸出物分别增加4.94%(P<0.01)、7.11%(P<0.01);与加6倍量的水相比,加7倍水大黄浸出物增加2.49%(P<0.01),其中加6倍水量相比加5倍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较大,结合实际生产及成本,大黄渗漉工艺加水量为6倍水量。结果见表2。

表2 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试验干膏得率

2.1.2 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 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 g,大黄粉碎为粗粉,选用6倍量的水作为溶媒来考察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 120 g,大黄粉碎为粗粉,以流速为5 mL/(min·kg)考察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大黄浸出物的量与流速成反比,流速为3 mL/(min·kg)时,大黄浸出物为44.73%,相比流速为4 mL/(min·kg)、5 mL/(min·kg)时,浸出物分别增加0.24%(P<0.05)、1.79%(P<0.05),结合实际生产,大黄渗漉工艺流速为3 mL/(min·kg)。结果见表3。

表3 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试验干膏得率

2.1.3 大黄渗漉工艺验证试验 根据加水量及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结果,对其最佳渗漉工艺进行验证,通过3批试验,以大黄浸出物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确认提取工艺操作重现性和可行性。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 g,大黄粉碎为粗粉,加6倍水,流速设定为3 mL/(min·kg)。结果见表4。

表4 大黄渗漉工艺验证试验干膏得率

2.1.4 验证实验 通过验证实验,3组试验RSD为0.3%,证明被验证的渗漉工艺中的加水量及流速处于“控制状态”,表明该渗漉工艺操作具有重现性和可行性。

2.2 煮提工艺研究

2.2.1 方法 按处方比例称取除地榆、栀子的9味中药饮片共120 g,共取9份,按正产表中各实验号对应的条件安排试验,收集提取液,浓缩为稠膏。精密称取各试验项下稠膏10 g,分别置已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于105 ℃干燥至恒重,精密稳定,计算干膏得率。

2.2.2 水煮提取工艺 筛选用L9(34)正交实验[3]对栀榆洗剂的煮提工艺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煮提工艺。本试验以地榆、栀子等9味中药的加水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和误差因素(D)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提取物的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各因素水平见表5。

表5 煮提因素水平表

2.2.3 正交试验设计和测定结果 按处方比例称取除地榆、栀子等的9味中药饮片共120 g,共取9份,根据L9(34)正交实验设计表,将饮片浸泡后按“2.1”项下操作步骤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表7。

表6 煮提工艺正交结果汇总表

表7 方差分析表

干膏得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C(提取次数)对浸膏的提取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因素A(用水量)对浸膏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因素B(提取时间)对浸膏的提取率无显著性影响 (P>0.05),三个因素对浸膏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C>A>B,各因素不同水平对浸膏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A3>A2>A1,B3>B2>B1,C3>C2>C1,其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但其中A为次要因素,A2与A3相比出膏率的差值仅为0.58 g,结合实际生产及操作成本考虑,综合以上分析,加水量确定为7倍水量,因此确定栀榆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1C3,即每次加7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 h。

2.2.4 最佳工艺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为验证正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确保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按上述工艺条件A2B1C3重复安排三批试验,结果见表8。三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指标数值稳定,说明所有优选的提取条件具有重现性和可行性。

表8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数据汇总表

3 讨论

栀榆洗剂是我院皮肤科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协定方,目前正处于研发申报阶段。研究[4]表明栀榆洗剂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和IL-23的水平,治疗寻常型银屑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止痒效果好,复发率低,并且无刺激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

医院制剂研发的协定方,均是经临床多年使用其药效已经得到了证明的处方。制剂研发是把临床处方转向为可大规模生产处方的过程。研发过程中,使协定方和生产处方发挥药效学的化学物质基础尽量保持一致,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栀榆洗剂采用了中药传统工艺制备方法,用水为溶媒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处方各药味的特点,结合制剂生产实际条件,采取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该制剂工艺关键参数。经中试试验证明三批样品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 四部)洗剂项下有关要求,说明本工艺较稳定,具规模化生产可行性。

猜你喜欢

白矾洗剂浸出物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白矾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概况△
广西产罗汉松茎与叶浸出物的测定
黔产金钗石斛茎和花中浸出物测定
白矾外用疗疾多
白矾煅制工艺优化
治小儿口疮
乔利·布朗与干洗剂
银芷肛肠熏洗剂对痔组织细胞因子VEGF、CD68及MMP9的影响
衣物预洗剂的配方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