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止痛贴联合郄穴针刺治疗虚寒型癌性疼痛临床研究
2021-10-20史福敏谢昱伟左晓娜苏泊盛周英南
史福敏,谢昱伟,左晓娜,刘 欣,苏泊盛,周英南,王 佳,庞 燕,李 波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五科,河北 沧州 061000;2.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8)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身心痛苦的重要原因。经统计发现,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癌性疼痛症状约占80%左右,全球至少有500万人饱受癌性疼痛的折磨[1]。目前临床上采用西药治疗,例如解热镇痛药、阿片类药等,但经实践发现,以上药物仅能暂时缓解,若是长时间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以及恶心、食欲减退、消化道出血、精神恍惚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有学者[2]研究表示,中药治疗癌性疼痛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中药外用,不仅仅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方便、快捷;若是配合针刺,则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对温阳止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临床上对于它们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不了解联合应用后是否能够控制患者癌性疼痛的症状,是否能够调节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本次选取6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对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血清β-EP、PGE2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虚寒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45±2.35)岁,平均病程(3.85±0.65)年,癌症类型:肺癌8例,胃癌9例,肝癌7例,结肠癌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48±2.41)岁,平均病程(3.89±0.69)年,癌症类型:肺癌7例,胃癌8例,肝癌7例,结肠癌8例。病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③年龄18~70岁。排除标准:①伴有不可控制的癫痫发作;②伴有严重感染;③伴有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按照三阶梯止痛法给药,先将虚寒型癌性疼痛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类型,随后根据不同程度的疼痛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轻度疼痛给予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缓解胶囊一次剂量为1粒/次,2次/d;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药物治疗,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片/次,12 h1次,1次剂量100 mg;重度疼痛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硫酸吗啡缓释片1次剂量30 mg,每12 h1次。疗程为2周。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其中,温阳止痛贴敷于癌痛相应的体表部位,采用胶布固定,1次贴敷4 h,2次/d。郄穴针刺选择烧山火刺法,先将针刺入腧穴,深度为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且在操作过程中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生活质量评分、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ic scale,FACT-G)[3]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四方面,分别为情感状况(0~24分)、功能状况(0~28分)、生理状况(0~28分)、社会/家庭状况(0~28分),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值为0~4分,总分值为0~108分,以高分数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生化检测: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后,吸取上层血清,放置在-80℃冰箱内保存。其中,β-EP、CGRP、PGE2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操作。VAS评分[4]: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无痛,以1~3分表示轻度疼痛、以4~6分表示中度疼痛、以7~9分表示重度疼痛、以10分表示极度疼痛。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两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总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总分比较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EP、CGRP及PGE2水平比较 见表2。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两组β-EP、CGRP及PGE2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β-EP、CGRP及PGE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β-EP、CGRP及PGE2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EP、CGRP及PGE2水平比较(ng/L)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爆发性痛次数比较 见表3。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爆发性痛次数比较
3 讨 论
癌性疼痛不单单是肿瘤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临床症状之一,能够在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同时,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丧失生存的希望[5]。经研究发现,癌性疼痛是由癌症、癌症相关病变及抗癌治疗所引起的一种疼痛,如病灶组织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等,侵犯脑、脊髓、骨膜、骨骼、实质性脏器等,并且还会引起局部坏死、溃疡、炎症等,以上变化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感。而中医学认为癌性疼痛的发生是因瘤毒侵犯经络或瘤块阻滞经络气血所致,多见于肿瘤进展期或终末期患者。中医学将肿瘤进展期患者的癌性疼痛归属“实寒”之中,将终末期患者的癌性疼痛归属“虚寒”之中,并根据“寒者热之”的中医理论,认为癌性疼痛的治疗应从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面入手,通过减轻患者疼痛,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6-8]。
本研究发现,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发现与治疗方法的不同具有一定关联性。观察组在三阶梯止痛法给药的基础上加用了温阳止痛贴联合郄穴针刺治疗。其中,温阳止痛贴是由川乌(散寒止痛)、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川椒(温中止痛)、肉桂(散寒止痛、温经活血)、姜黄(通络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多味中药组成的,遵循中医外治的原则,即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黏膜表面吸收后,直达病灶之处,止痛迅速有效,并且避免了药物内服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终末期患者,因脾胃吸收能力的下降,单靠内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故此中医外用效果更佳[9-11]。而烧山火刺法见于《金针赋》,效仿天气在下、地气在上的卦象,进针深度分三层,分别为天、人、地,再运用紧按慢提或向左捻转的属阳手法,快速调节人体阴阳,发挥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作用;另外,还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及增加血液循环量[12-14]。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在加快药物吸收的同时,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继而促使药效渗透至肿瘤表面血管,减轻病灶组织对痛神经的刺激,达到缓解癌性疼痛的目的。与吴亭等[15]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在中药联合针刺疗法的治疗下,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
经研究发现,恶性晚期肿瘤因对感觉神经的压迫及侵袭,会增加CGRP的释放,造成痛觉过敏肽的过表达如β-EP,降低神经兴奋阈值,使患者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16-17]。肿瘤细胞的增殖还会分泌炎症趋化因子如PGE2,继而敏化患者的中枢神经痛觉[18-19]。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的β-EP、CGRP及PGE2低于对照组,提示温阳止痛贴联合郄穴针刺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痛觉敏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温阳止痛贴对β-EP、CGRP及PGE2具有拮抗作用,抑制其分泌及合成。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川乌乌头碱类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草乌提取物中含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细辛同样具有镇痛、抗炎及镇静的作用。通过减轻疼痛等伤害性刺激,抑制催化酶环氧合酶2的生成,下调PGE2的含量,阻止痛觉敏化[20]。另外,以上方法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与缓解其疼痛,降低心理应激等具有一定相关性,继而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既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又能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可观。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的影响,收治的仅为本院虚寒型癌性疼痛患者,可能存在偏差,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