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无缝隙护理的干预效果
2021-10-20陈世星戴晓洁陈宁
陈世星 戴晓洁 陈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引发的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的一种综合征,以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腰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功能改变等[1-2]。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微创术式,可发挥热凝固效应,促使椎间盘髓核消融萎缩,但围术期需及时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诊疗依从性,缩短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时间,还需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控,保证腰椎功能恢复[3-4]。无缝隙护理模式是指根据常规护理模式“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属于一种改良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5],但该护理模式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的作用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对照实验,深入了解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19年3—9月收治的9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 年龄≥60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6];符合射频消融术指征,且拟行该术式治疗;患者本人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条件:伴有其他类型胸腰椎疾病者;有胸腰椎创伤史和(或)手术史者;伴有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类型系统性疾病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罹患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部位创伤者。按照住院编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79±7.02岁;病程1~18年,平均6.86±1.25年;损伤节段:L3/45例,L4/515例,L5S114例,L4/5并L5S114例;合并症:高血压20例,2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12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平均68.85±7.00岁;病程1~18年,平均6.84±1.21年;损伤节段:L3/44例,L4/514例,L5S115例,L4/5并L5S115例;合并症:高血压22例,2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11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热情接待患者并协同办理入院手续,提醒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检查,提醒家属配合医务人员调整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提醒患者家属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期间的照护事项等,若患者本人或家属提出疑问需详细、耐心回答,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护理文书记录工作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首先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根据既往住院患者的反馈、工作经验等挖掘当前护理工作中的“缝隙”[7],即不足,包括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缺乏与医务人员的协调沟通、缺乏术后早期康复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高、缺乏出院后康复指导,由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头脑风暴”会议,制定并落实护理对策。
(1)个体化负性情绪疏导:入院时,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性格特征、疾病严重程度、家庭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疏导其负性情绪。主要策略有安慰鼓励、转移注意力、情感支持等,尤其是手术前,应与家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一同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术后重点进行鼓励和安慰;出院后需通过电话随访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
(2)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根据主治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合理安排好检查项目顺序,做好预约工作,提醒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完成各项检查;部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护理人员需与内科医务人员做好沟通工作,请其给出科学、合理的支持方案;与手术室预约、主治医生约定手术时间,做好手术前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手术后与手术室做好交接工作,并请康复科医务人员给予康复指导支持。
(3)术后早期康复指导:术后早期给予系统性的康复指导,包括术后饮食、生活指导等细节问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等[8],并由责任护士给予患者一对一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在支具的协助下早期下床活动,在康复设备的帮助下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等。
(4)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定时评价患者椎间盘感染、剧烈疼痛、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情况,若出现高热、有脓性渗出等高危椎间盘感染征象,需加强感染防控,注意清洁局部皮肤等;若出现剧烈疼痛,则除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外,还需疏导其情绪,转移其注意力,做好饮食调护,从上述多个方面着手控制其疼痛感;若出现便秘,除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外,还需指导家属按摩患者的腹部,嘱患者进食香蕉、玉米、芹菜等促排便食物。
(5)出院后康复指导:于患者出院前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后康复专题健康宣教会议,重点讲述腰椎功能的康复锻炼技巧、复发的防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并于患者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或微信平台向其传输康复知识等,每周1次,指导患者加强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1)术前准备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2)并发症:观察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椎间盘感染、剧烈疼痛(VAS评分≥7分)、便秘等。
(3)腰椎功能: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周,采用腰椎JOA评分表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效果[9],总分范围为0~29分,评分越低认为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将JOA评分相较于住院时升高≥90%、≥70%且<90%、≥30%且<70%、<30%者分别记为优、良、可、差,统计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进行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d)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术后2周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2周腰椎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2周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病因有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力损伤、椎间盘自身缺乏血液循环、遗传因素等,且突然负重、腹压增加等均是常见的诱发因素[10]。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广泛[11-12]。常规护理模式在此类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应用仍有明显的不足,该护理模式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疏导力度不足,患者诊疗依从性并不理想,很容易延长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并发症防控力度有待加强[13]。此外,患者出院意味着护理服务的结束,但出院后患者仍需要接受全面的、个体化的康复指导方能保证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因此,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待优化。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无缝隙护理模式可缩短此类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时间。无缝隙护理模式强调对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并据此“查找漏洞”“补充不足”,有助于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缺陷,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成效[14-15]。本次研究中包括个体化负性情绪疏导、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术前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检查,稳定体征,术后早期康复指导则是患者在术后早期便可开展全面的、综合的康复锻炼的基础。因此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后,患者负性情绪可得到有效缓解,诊疗依从性可得到显著改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此外,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周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给予无缝隙护理模式不仅可减少并发症,还可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作用显著。术后并发症防控和康复锻炼一直是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最为重要的两项任务,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确保患者快速康复,也才能保证其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无缝隙护理模式中包括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出院后康复指导措施,其中术后并发症预防要求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异常表现,有助于合理评估各项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措施,并且还包括许多个体化的并发症防控措施,如疏导情绪、转移注意力、饮食调护等,均能协同发挥作用共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腰椎功能的快速、良好康复奠定基础;出院后康复指导可保证患者在出院后仍得到全面的、系统的康复教育,还可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康复锻炼计划执行,获得理想的康复成效。
总之,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引入无缝隙护理模式,不仅可缓解患者各个时刻的负性情绪,还可提升诊疗依从性,缩短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