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耐量正常者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 h血糖水平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20张蓓郭志芬孙珊珊杨晓红汤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糖耐量胰岛素血糖

张蓓 郭志芬 孙珊珊 杨晓红 汤利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生物作用受损的代谢性疾病,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伴有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变、视神经受损等,需采取健康饮食、合理运动、降糖药物等综合治疗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1-hPG)可有效预测糖尿病的发病率,且多数学者认为,1 h血糖水平预测2型糖尿病的敏感性比2 h血糖水平更高,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3]。在正常糖耐量人群中,临床常将1h血糖水平升高作为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认为此类患者已存在胰岛素分泌减少,提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胰岛素功能障碍及微血管病变率[4]。但目前关于1 h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研究还具有一定争议,且如何通过1 h血糖水平变化,对糖耐量正常者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进行规避,也缺乏大样本的调查[5]。因此,本文选择1800例糖耐量正常者,进行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旨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本院2019年1—12月1800例糖耐量正常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年龄>18岁,非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空腹血糖<6.1 mmol/L,75 g OGTT试验2 h血糖水平<7.8 mmol/L,均确诊为糖耐量正常[6];无神经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具备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非外籍或流动性人口。排除条件:近6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药物者;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患有心、脑、肝、肾严重疾病或已确诊为高血糖者;近2周内服用过降脂、降糖、利尿药物者。根据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是否正常,分为对照组(非敏感组)897例(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8.6 mmol/L)和病例组(敏感组)903例(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8.6 mmol/L)。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运动时间、吸烟史、酗酒史等,其中BMI<24为正常,BMI 24~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HbA1c≥6.1%,提示血糖升高;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90 mmHg为高血压;总胆固醇(TC)≥6.22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TG)≥2.2 mmol/L提示进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状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 mmol/L为高LDL-C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为低HDL-C血症;每周运动时间≥150 min且持续1年以上,为运动;每天抽烟5支且持续1年以上,为存在吸烟史;每天饮酒25 g并持续1年以上,为存在酗酒史。

调查对象在检查前12 h禁止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吸烟、饮酒,检查前6 h禁食禁饮,检查时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1 h后测量血糖,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8.6 mmol/L为正常、≥8.6 mmol/L为异常[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耐量正常者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比例、运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年龄、BMI、HbA1c、SBP、DBP、TC、TG、LDL-C、吸烟史比例、酗酒史比例低于病例组,HDL-C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糖耐量正常者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2.2 糖耐量正常者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24、HbA1c≥6.1%、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酗酒史均是糖耐量正常者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糖耐量正常者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OGTT可直接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血糖一般在口服葡萄糖后30~60 min达到峰值,但在以往的临床中多以75 g OGTT试验2 h血糖水平作为判断糖耐量异常的标准,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用作妊娠期糖尿病的评价标准[7]。然而在糖耐量正常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会发展为糖尿病,随着糖尿病筛查工作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1 h血糖水平>8.6 mmol/L对受试者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评估,比2 h血糖水平>7.8 mmol/L的预测效果更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1800例糖耐量正常者中903例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8.6 mmol/L ,这是因为1 h血糖水平升高的出现比糖代谢异常更早,而试验后1 h血糖水平<8.6 mmol/L的糖耐量正常人群,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较好,将来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更低[9]。1 h血糖水平的升高通常与年龄有关,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且冯等等等[10]认为,≥60岁糖耐量正常者年龄每增长10年,1 h血糖水平平均增加0.3 mmol/L。BMI越高,身体各组织器官堆积的脂肪越多,机体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的负荷也随之加重,进而使得胰岛素分解葡萄糖的功能下降,同时,过厚的脂肪层还会损害心肌结构及功能,影响血液循环[11]。因此,笔者认为积极控制BMI,防止肥胖或体重增长过快,可有效降低1 h血糖水平。

HbA1c虽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但反应了机体过去2个月左右的血糖情况,是监测血糖发展的常用指标[12]。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糖尿病患者或1 h血糖水平升高的糖耐量正常者,并不会定期检查HbA1c,这提示糖尿病的防治中,还需加强HbA1c、1 h血糖水平等血糖指标的同步监测。高血糖与高血压可相互促进,加速血管粥样硬化、脂质沉积、糖代谢紊乱[13],故而维持血压的长期稳定,不仅能够防治糖尿病,降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也可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升高者的餐后高血糖,可增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促使血压进一步升高。TC、TG可促进高胆固醇血症的进展,增加胰岛素抵抗作用,使糖耐量正常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脂质氧化作用的增强,炎性因子大量释放,致血管内皮损伤加剧及血栓的形成[14]。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β细胞脂毒性,进而诱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具有保护心血管,通过调节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5]。这说明,调节LDL-C和HDL-C水平,可减轻β细胞脂毒性,降低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升高者向糖尿病转化的风险。

与肥胖、高血脂等因素相比,吸烟不仅会对胰岛功能及微血管造成直接损害,也会促进动脉内斑块的形成脱落,加速糖尿病发生发展、下肢血管病变等[16]。其次,吸烟可直接促使肾上腺素分泌,进而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致1 h血糖水平升高者的血糖波动、心动过速。长期频繁饮酒,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引发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并损害肝功能,使得HDL-C的合成减少,加重高脂血症、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尤其是大量饮酒后不注意饮食的补充,还易引起低血糖症状或致热量摄入过多,影响血糖、血压的控制[17]。这是建议适量或微量饮酒,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机体内糖原的分解。因此,有吸烟、酗酒史的糖耐量正常者,应逐步戒烟戒酒,并多食高纤维食物,合理控制肉类、淀粉类、油脂的摄入,防止高盐饮食,以降低1 h血糖水平。另一方面,随着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疾病发生率呈现年轻化趋势,60岁以下糖耐量正常者的1 h血糖水平预测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或更高,不仅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年龄阶段的血糖变化特点。

综上所述,年龄、BMI、HbA1c、血压、血脂、吸烟史、酗酒史均是糖耐量正常者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本文未对不同饮食结构糖耐量正常者的1 h血糖水平进行详细分析,在今后的临床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75 g OGTT试验1 h血糖水平的研究,以提高糖尿病防治的敏感性。

猜你喜欢

糖耐量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不同糖耐量冠心病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尿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小鼠血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