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的法律特色及时代精神研究
——评《中国民法典精要》

2021-10-20王政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人格权民法

书名:《中国民法典精要》

作者:杨立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626-9

出版时间:2020 年12 月

定价:69 元

作为关系到我国国家前进与社会发展、关系到公民日常各方面的基本法律,民法典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察和借鉴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优势和缺点,并基于以往的实践基础,参与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国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的法学理论为依托和归宿,充分依从宪法的指导,为国内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与持续进步提供了保障,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优化了解决方案,彰显了其鲜明的法律特色与时代精神。由杨立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法典精要》一书,作者以通俗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详细讲述了《民法典》中的基本制度,解释了其中的专业性概念,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民法典》,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快建立和完善。

《中国民法典精要》全书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对民法的渊源、含义与价值取向进行了详细介绍,探讨了民法的特征与其价值取向,并基于历史发展的逻辑讲述了民法在我国发展为现有民法体系的历史过程及相应历史时期的法律特点。第二章介绍了民法典的内容、结构与基本原则。第三章至第七章介绍了民法的整体理论,作者按照民法典的专业逻辑系统阐述了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民事法律行为及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的含义、特征与具体构成。第八章至第十三章分别论述了民法典中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与侵权责任编的主体逻辑构建与相应法律规范。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法律特色。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法由过往的立法论发展为解释论,意味着现阶段我国民法典的首要作用是法律的适用。法律适用、法学思维与方法论均隶属于比较法领域,一般情况下涵盖法律解释、原则与对概括性法律规范的理解,能够帮助大众对国家法律体系的构建与演变的认知更加清晰明确,促进法律的解释与适用。近些年,我国大陆地区学界也对解释论展现了愈发强烈的关注度。由于民法典中原则性规定与不确定性规范占据了一定比例,其不同程度规范间具有较大的空白,因此需大范围查阅过往判例,以更加优良地使用目的性来加强法律适用的合法合理效果,形成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则,从而加强法律与实务之间的连接。同时,民法典中人格权一编愈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格权的保护已成为民法的基础性与根本性要义。结合本书中第十章的论述,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及法学家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经验进行展望,加强了信息时代对人格权的保障,强化了司法过程中公检法机关对人格权案例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实现人格权领域实务与学理的相互促进。

民法典不仅具有鲜明的法律特征,还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民法典站在时代的前方,放眼世界,对社会与人民生活的难题进行一一解答。一方面,民法典对信息网络时代的互联网领域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解答与明确指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个人信息成为玻璃箱中的秘密,带来了诸多可能危及人们切身利益的风险。民法典针对上述风险加强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个人信息成为重点关注领域。同时,伴随着虚拟世界的生活娱乐方式愈发丰富,公民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影像等数据及网络虚拟财产也被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换脸”等侵犯他人肖像权与名誉权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民法典针对愈发呈现出全球化态势的市场经济中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进一步规范。民法典根据现有的经济与金融发展趋势对原有担保规则进行了改革,增添了电子商务合同相关的争议处理规则,对交易过程中的安全与秩序规则进行了修订。此外,民法典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立场,规定了生态破坏责任与破坏生态的修复责任,对故意损害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措施。

民法典立足于我国国情,站在社会发展与国民前进的视角对传统性法律问题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进行了系统性规范,展现出民法典的科学性与时代性,体现了严谨规范和以人为本的法律特色及先进科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中国民法典精要》一书立意深远、语言简明通俗、专业性强,为国家与人民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与保护,推进了我国民法学的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人格权民法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论一般人格权条款与具体人格权条款的规范适用关系
浅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重要社会价值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基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的法理研究
论人格权的财产化对于传统人格权的消极防御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关于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