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效果

2021-10-20危萃萍

医疗装备 2021年17期
关键词:皮化生湿热型萎缩性

危萃萍

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内一科 (江西鹰潭 335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及多发病症,主要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常常会出现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甚至出现癌变[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该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临床通常采用西药治疗该病患者[2]。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至“痞满、胃痛”的范畴,主要以脾胃虚为主,气滞、湿热和血瘀为标,治疗以清热祛湿方为基础,并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加减用药[3]。本研究探讨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2~66岁,平均(46.79±16.35)岁;病程2~11年,平均(5.26±1.68)年。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3±14.59)岁;病程2~15年,平均(5.37±1.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指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4],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年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辨证为脾胃湿热证;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具有胃部手术史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6-7]。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兰索拉唑片(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62,规格15 mg)口服,15 mg/次,2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药方以薏苡仁50 g,防风、西洋参、桑白皮、杏仁、藿香、苍术、厚朴、陈皮、茵陈各10 g,黄连、干姜及炙甘草各5 g 组成,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药材,早晚各1包,每包煎至150 ml 温热服用。

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12周),在治疗期间均禁止食用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禁止抽烟、喝酒,保持心情愉快;同时,治疗期间禁止服用一切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积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相关标准作为依据,分别从胃脘胀满、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及饮食减少进行评价,采用6级评分法,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2)血清因子: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20 min 后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库贝尔,型号ichem-340)检测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水平,(3)胃功能: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20 min 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8]。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胃脘胀满、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及饮食减少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及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及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23及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及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及胃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TNF-α 为肿瘤坏死因子-α,IL-23 为白细胞介素-23,PG-Ⅰ为胃蛋白酶原I,PG-Ⅱ为胃蛋白酶原II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及情志不和等原因相关,该病可损伤脾胃,导致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调,进而产生气滞、湿阻及血瘀,从而导致脾胃失和[9]。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主要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时间较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由气入血,将会导致脾胃气血亏虚,从而导致血液淤积,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导致湿热之邪聚而成毒,因此中医认为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为原则。

近年来,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在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热祛湿方中的防风具有化消湿热之邪,加以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且黄连、干姜及炙甘草具有散风益气、调和脾胃、化湿行气的作用,药方中各种药材共奏温补中焦阳气,清利肝胆湿热而调畅气机,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此外,该药方通过宣上焦、畅中焦及渗下焦分消走泄,并配以行气通阳的开郁之法,则能够消除湿热,消散郁结并恢复阳气,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TNF-α 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出现凋亡而导致组织损伤,IL-23水平能够判断胃癌的转移与预后情况[10]。胃蛋白酶原属于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生化性质及免疫原性对其进行区分,可分为PG-Ⅰ和PG-Ⅱ,这两种指标的水平可明显反映出胃黏膜腺体萎缩的进展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胃脘胀满、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及饮食减少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NF-α、IL-23及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因子水平,促进胃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皮化生湿热型萎缩性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