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文化对服装“人机”关系设计发展的助推

2021-10-20王玉萍

流行色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机服装传统

王玉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设计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的创造”,包括服装在内,设计的核心是为人和社会服务,即“为他人的设计以及为他人的生活方式设计,是设计的物质功能中包含精神因素的真正目的。”[1]服装设计的是产品和人之间所形成某种和谐关系、情态、生活状态,“人机”关系贯穿始终,而且成为审视设计发展层次的一个重要尺度。

一、服装业面对的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人工智能、5G 技术等对我们的标准化服装业带来“危”与“机”。面对变化多端的宏观局势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更新迭代的文化消费主体,我们须以全局的方式赋能文化来审视人的行为,探究差异化的品牌文化。“苹果具有20 岁人类的个性,IBM 则具备60 岁人类的个性”,[2]同时代的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不同,审美诉求也迥异。品牌是“此”别于“彼”的个性区别,是有形的物化产品和无形的文化彰显的载体。西方企业大多在设计产品的同时,更注重消费者的设计,即如何推动产品的销售,通过广告或者其他载体进行文化影响力的渗透。品牌文化的实质是推广品牌消费的理念,是人们在基本需求层面上为获得社会最大认同而期盼的质的飞跃。“作为由有形和无形元素混合的独特组合,”[3]我们可以通过精练当代品牌文化“基因”,探求文化变化的因子,思考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本土服装文化特征。

二、当代品牌文化与服装人机关系

时代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推动了文化产业经济。“品牌是产品与服务提供的有形与无形利益的集合,它包括消费者的全部体验行为”,[3]例如,一双耐克运动鞋不仅仅是一双鞋,而是穿上耐克那么“我就能做到”,充满了附加的正面联想。“人们并非购买你销售的物品—他们购买的是你代表的意义”,品牌文化的本质就是品牌主张,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或承诺什么成为奠定其他所有环节的基石。

人类造物活动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称作“本元文化”。人们使用身边的物化产品而产生相互的关系,称为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人机关系。两者关联主要表现为:1.内涵:将冷酷的科技和温暖的人文关怀相结合,更多实现人机关系在精神层面的诉求以及对身体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以及可能影响会人的效率和行为的因素。2.形式:将科技和传统手作技艺结合起来。3.价值:回应时代需求、情感记忆,以持续引领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实现呢?1.人群问题:服务特殊人群,如高龄老年人群体、残障人士等。2.形态问题,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静态的尺寸,也要符合动态尺寸。3.需求问题:产品的色彩、材质关联的视、听、触觉、味觉等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4.信息交互:设计如果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如,老年跌倒防护智能定位服装。

三.未来可持续发展与人对服装的需求

1.生态设计与生活方式

循环经济对服装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端口上紧密展开颠覆性的绿色生态闭环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到,2012 年欧盟发布《循环经济宣言》,紧接着2017 年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正式发起“循环时尚”倡议,中国也很快展现出为之共同努力的决心— 《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出台。国外有欧洲的SCAP 可持续服装行动计划物尽其用,国内有阿里巴巴旗下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旧衣回收”。这种“奖励回收”商业模式将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上的多方集合在一起为循环发展共同努力,从设计、原料、织造、消费和归宿等整个全产业链都有零售商、品牌商、回收商、慈善机构等展开的多方联合协作。此外,将现代技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同时还能实现外观形式的新变化。例如,Scarlett Yang 使用藻类提取物和蚕茧蛋白制成了一件玻璃状的水中可分解的衣服,而且根据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水平而改变形状形成特殊扭曲。此外,生物特性与科技结合可以打破空间界限。Iris van Herpen 设计师运用了3D 打印的技术(见图1)体现了特殊材质的折射效果。

图1

2.智能时尚与功能服装设计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很多传统的设计领域已进入到系统更新,科技使得服装的物质生产手段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更加多样化。程序化创意转变了传统的思维,以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根本驱动。3D 打印的新技术、新材料,打破了智能服装、高功能性服装固有的成型方法、制作流程、物质载体和形式语言。例如,特殊的夜光材质及色彩应用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体现出人工智能在艺术上的应用优势。智能与功能并举,智能制造与理性消费并举,例如智慧云的仓储可以增加客户快速获取、实现可控库存。

3.传统服饰文化当代性研究

一方面,国潮兴起,不少年轻人追求民族服饰和传统服饰,看起来风生水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被纳入到非遗保护范畴。这些看起来支持与再造呼声强烈但似乎显示了其再生力量的薄弱。实际生活中,更多人群的认知是唐装、旗袍和中山装,而且往往过于沉醉于直接搬来的古代服饰之中。从日益盛大的祭孔仪式到轰轰烈烈的汉服运动,我们看到传统儒巾袍衫的频率越来越高,看起来文化复兴但似乎更加迷茫。这需要我们不断提炼古今智慧,设计符合当代人趣味审美的日常生活着装,使东方雅韵的返璞归真与当代时尚的清新隽永紧密结合。

四、研究出路

1.以情感认同为核心联系

品牌能吸引与其品牌文化相联系的消费者。品牌的承诺以及外界对品牌的认知,能够体现目标消费和社会群组。著名记者汤格特在《时装品牌屋》中讲到,“我热爱马吉拉的意义。我是为人买,而不是物。”马丁.马吉拉品牌是被众多名人追捧,由于其独特品牌文化定位而闻名遐迩—解构设计、重组服装、手工、传统、手工艺、环保概念以及白色空白布片数字标识。

2.环保可持续

品牌在宣传自身道德概念和品牌价值时,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三位一体的设计:美感、功能与可持续性”,品牌文化理念创造了激励与驱使企业前进的动力,并且及时反应在传播、产品、设计、制造、服务战略行动中。例如作为中国生态时尚的代表,“可持续发展奢侈品”—天意,采用野生植物根茎薯莨榨汁为染料、凉爽、抗菌、防过敏的莨绸可减轻“老龄臭”,适合老年人穿着。

3.文化传承与变通创新

一方面,渗透和强化传统文化的印记,满足当代人们的多元需求,尤其是融入年轻客户群。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唯一中国会员的东方品牌—夏姿.陈,善于将西方的装饰运用于手工刺绣的中式服装中,而且该品牌每一季都会有饱含玉石情结的中国元素玉镯提包设计(见图2)。通过创作的转化让历史文化风采、产品所蕴含的工匠质量与当代的风格形成恰到好处的现代轮廓。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与新型工业技术结合,探究新工业技术促进传统手工艺跟随整体文化转型,使国粹、手作艺术等传统艺术既能登入高雅殿堂也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图2

4.科技赋能智能化服饰,采用多传感融合模式科技及防护材料来设计智能服装。

此外,依托科技赋能还可以让企业内部研发协同、企业间及上下游对接实现智能化的研发协同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人机服装传统
让人心碎的服装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未来深空探测中的人机联合探测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