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香味浸润特殊孩子的心田
2021-10-19戚立娜
戚立娜
【摘要】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回归主流,但是主流中的很多价值取向是特殊孩子无法企及的,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考虑进行课程的开发,能在主流的环境下习得正常孩子一样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融合教育 特殊学生 烹饪课程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23-02
笔者从2007年开始接手辅读班,到目前为止共有20名附近的孩子就读,生源从刚开始安置普通班的随班就读生到没有任何就读经验的特殊孩子,辅读班随着岁月的脚步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可是唯一没有变的是教材和教学的模式。目前辅读班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学习学科的能力,记得李××已经在辅读班六七年了,可还是在学写自己的姓名,这样的学习真的对我们的孩子有帮助吗?我一直这样思考着,到底他们在辅读班可以学到什么呢?带着这样一份思考,我们渐渐开始摸索新的课程设置,一种符合现阶段我们孩子学习内容的课程。
一、买好菜——课程设置的前提
(一)场地设备的预算
目前虽然辅读班有相应的校厨房,但是设备比较简陋,只有煤气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烹饪教学的开展,所以我们购置了一些譬如微波炉、烤箱、炸锅等比较实用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的厨房用具。另外,我们学校的食堂是教学的后助力量。
(二)人员的安排
要请专业的烹饪老师肯定是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安排学校比较会烹饪的老师,以及食堂的职工、家长给予辅助支持。
二、洗好菜——课程设置计划
为了能更好地让我们的特殊孩子融入到我们的大社会,让我们的普通孩子也能学到烹饪知识,所以在开设课程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融合”。既然是融合,那么我们也将设置双份的教学计划来满足我们的融合教育,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精细和有成效。
(一)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让课程学习有的放矢
因为我们孩子的特殊,烹饪的过程涉及到认识食材、清洗、调味料的准备、以及煎炒煮蒸等繁琐的步骤,我们设计一月一周一主题为活动时间轴,具体的操作办法是每月根据时令果蔬制定一个主题,选择一种主炒食材,每周学习一种以主炒食材附属的小炒菜。以花生为例,我们定主题为“小花生大智慧”,因为花生果实的特殊性,在农贸市场只能见到花生的果实,孩子们不能完整地了解花生,但是我们身处农村,这就是很大的优势资源,我们就可以去农地里学习了解花生,让孩子自己来拔一拔、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我们再回到课程中学习花生的蒸、油炸等烹饪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划分,我们还设置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美术、手工等课程。
因为烹饪主食的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在制定课程表的时候我们以月为单位进行课程组合。以“小花生大智慧”为例制定课程设想,把我们的课程进行重组,尤其是我们常规课程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进行一定的课程编排,因为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减少了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的课时,增加了烹饪主题课、食堂实践、社区实践等课程。
(二)制定融合教育的计划让孩子的学习回归主流
融合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老师受惠,而是能真正满足学生长期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隔离的方案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但却未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对于比较难的菜式光靠特殊孩子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学校每周三下午有社团活动课,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们在资源教室多设置一种社团课——烹饪,这个课程是我们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共同学习的课程,所以在安排上我们就会增加一点难度,就以主题“小花生大智慧”为例,比如辅读班教学中我们主要涉及的花生课程可能是清水煮花生、油炸花生等,但是在融合课程中我们就会设计“花生炖猪蹄”这样的菜式,让我们的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能快乐地一起参与社团课。我们是以一个月一周一主题的形式开展的,一个月我们的孩子可以学到简单的四种菜式,融合课程的四种菜式,每月我们安排普通学生进班参与美食节活动,遇到特殊的节日也可以另作安排,例如六一儿童节、圣诞节等。
三、切好菜——课程内容设计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孩子,所以考虑得适当减低课程的难度,并且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特殊孩子都比较偏爱吃肉类,不太爱吃蔬菜,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我们以蔬菜类为主,肉类为辅。
(一)烹饪的前期工序
在烹饪之前我们的教学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比如食物的选购、清洗、切法等。
1.选购课程。我们主要安排在实践课上,让孩子到农贸市场去实地学习,如何选到新鲜的食材,并在这个过程学习使用人民币,生活适应能力也能大大提高。
2.洗课程。我们主要分为荤性食物和素性食物的洗涤,主要还是一些常见常吃的食物,比如荤性食物鸡鸭鱼肉;素性食物土豆、西红柿等;荤性类食物大部分要清洗的部分往往相似,且不能吃的部分也是雷同。但是蔬菜就不一样,虽然是一些常见的品种,但是吃法各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专门罗列一个“吃叶类”“吃茎类”“吃根类”的蔬菜,进行主题性学习。
3.切课程。我们的孩子毕竟是特殊孩子,所以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我们考虑使用安全刀具来代替刀具,主要集中在直切和滚切两方面。
4.认识和使用简单的厨房用品课程。因为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程开发中将着重学习四件廚房用品:电饭锅、电磁炉、烤箱、微波炉。对于像燃气灶这些厨房设备来说,我们选择的这四种厨房设备安全性稍微高一些。
(二)烹饪的中期工序
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烹饪方式,根据我们孩子的现状和老师的讨论,我们着重在“蒸”“炒”“烘培”三类烹饪方式。
(三)烹饪的后期工序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收拾碗筷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让孩子体验做事情必须要有始有终,而且在训练孩子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方面的教学我们也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尽量让孩子在家里也能多做多练习,家校互联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四、烧好菜——课程形式安排
为了能让我们的特殊学生有更多体验的机会,并且能够让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对教学的新鲜度,我们主要设想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模式。
(一)抓住地理环境优势——实地学习
1.就近校内学习让我们的实践学习变得常规化
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和就近方便原则出发,我们将洗课程和切课程主要的阵地安排在学校的食堂,原因之一是食堂每天都需要清洗大量的食材;第二,学校在这方面食堂阿姨会比我们老师更加专业。但是还有一个前提是学校食堂中的某种菜式与我们本月主题食材是相衔接的。
2.就近校外学习让我们的实践学习变得清晰明朗
目前辅读班学生的情况是特殊的孩子,显然课堂上老师的讲显得平淡无味,所以我们考虑以现场实地考察和观察学习为主。我校离农贸市场比较近,所以我们稳稳地抓住这个地理优势,每当确定下主题以后需要购买食材,我们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在买的过程孩子还可以学习如何购物,如何讨价还价,做做简单的计算,认识其他食材等等。
(二)抓住优势资源——家长进课堂
在与辅读班以及随班就读的孩子家长的交流中,家长们普遍觉得这个课程是实实在在为孩子发展考虑的课程。目前有两位奶奶是需要陪读的(其中一位来的比较少),土生土长的萧山农村老人在做饭炒菜上不是厨师级别也是行家里手,我们还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比较喜欢烘培,之前还给班级的孩子做过小饼干和牛轧糖,所以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入家长的资源,让我们的课程更加得丰富和有内涵。
(三)抓住延伸内容——开发学习
烹饪带给我们孩子的不仅是学习如何做菜,还有延伸出来的文化学习,从形象实物过渡到抽象实物,比较符合我们特殊学生的思维逻辑,给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缓冲,我们觉得这样的课堂肯定能让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我们在参观、购买、烹饪的过程中给他们留下照片,再把这些照片做成PPT进行教学,孩子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成为了老师上课的素材,孩子对课堂更加有兴趣。
比如学习西红柿为主题的单元月中,我们老师加入了文化知识的渗透,去了实地考察,并且前期实物的接触,孩子学习认识图片西红柿就显得非常得立体了,我按照学生的能力设置生活语文,“认识红色”“认识西红柿”“书写西红柿三个字”等,生活数学上老师以西红柿为数数对象来数一数、加一加等;我们收集关于西红柿的儿歌带孩子们唱一唱就可以成为音乐课的学习素材;在美术课上可以画一画西红柿……
五、品鉴菜——课程成果评价
对于我们辅读班的烹饪课程来说,学习的内容还是非常的基础,烹饪的菜式也是非常的普通,不过这才是最符合我们特殊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在评价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合课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
我们每月制定主炒食材,每周学习一道菜,那么我们一个月下来就可以学到四道菜,一个学期下来至少学会十六道菜,我们每周的融合社团课上,让我们的普通孩子来品鉴我们的成果,能得到同龄人的赞美和表扬,特殊孩子们的内心肯定会无比骄傲。
(二)爸爸妈妈的表扬让我们更加自信
平时学校学习的内容我们也将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我们辅读班有个传统小活动,老师整理好孩子的生日,我们会邀请孩子们的父母一起来校参与生日小聚会,那么在这个小聚会中孩子也将一展身手,给爸爸妈妈露一手,这不仅是给父母们展示,同时也是给父母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看到孩子的优势和潜能,重新思考孩子的未来。
(三)老师的另眼相看让我们更加自豪
我们学校一般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都会把社团的成果展示出来,我们觉得这也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把我们擅长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让我们学校老师和客人老师都能刮目相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的成果。
特殊学生能学习烹飪这样一种技能不仅对现阶段孩子的各种能力是一种培养,对今后的生活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项课程的开发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和摸索,我们也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学习,让我们的课程更加饱满。
参考文献:
[1]李秋香.《浅谈融合教育的发展》[J].教育前沿,2017年.
[2]邓猛.《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全纳教育以及我国特殊教育格局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