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社会服务新动向:服务学习的实践及启示
2021-10-19薛国凤
薛国凤,教育学博士,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爱荷华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理事,河北省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与常务理事,河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会理事及少年儿童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教师发展研究、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等。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教育部、河北省、全国少工委重大课题等项目12项,主持河北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4部。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保定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保定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河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并获“河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河北大学“三育人”先进教职工、“优秀辅导员”和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日本高校开始引进美国服务学习理念,这给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带来了新气象。在坚持服务学习是连接“服务社区”和“学生学习”的活动这一认识基础上,日本高校开展服务学习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并设计多样化项目进行推进,同时建立了清晰和系统的服务学习组织程序。日本高校服务学习实践开展具有明显的特点,比如国家教育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与助推、关注社区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能力与高校教育质量的互推式发展、国内与国际服务学习活动并行发展等,这为中国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创新性发挥和服务学习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服务学习;社会服务;新动向;日本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21)04-0072-09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1.04.008
自20世纪以来日本开始普遍注重高校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如何高质量地实现这种功能也是日本政府和高校一直努力探讨的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高校开始引进美国服务学习理念,尤其是诸多私立大学纷纷设立专门的服务学习中心,政府也迅速出台一系列咨询报告与举措,推动高校社会服务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给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带来了新气象,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志愿服务到地域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双赢实现”的转变,并表现出服务学习推进与
实践上的鲜明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并借鉴日本高校在服务学习方面的举措,可为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的深入推进,以及高校区域社会服务功能发挥提供有益启示。
一、日本高校对服务学习概念的理解
服务学习理念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虽然其内涵随着服务学习实践的推广和研究队伍的扩展不断深化和系统化,但服务学习是联结“社区服务”与“学校学习”的基本含义没有改变。在日本,最先引进美国服务学习理念并加以推行的大学是私立性质的国际基督教大学,该大学1999年开设介绍服务学习的科目,并于2002年成立日本第一个服务学习中心。之后,日本诸多私立高校,如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淑德大学、福祉大学、女子美术大学、关西国际大学、上智短期大学,以及新见公立短期大学等一些公立高校也逐渐关注服务学习理念,并先后设立服务学习中心加以推行。
在日本高校,关于服务学习的认识在保留所引借的美国基本含义基础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国际基督教大学认为服务学习是“经验性的学习”,是“通过服务或自愿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志愿者活动进行学习”,服务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体验性学习项目和学习计划,“旨在通过与他人共同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将现有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将新的想法、行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与反思发展自己联系起来”,服务学习可以让人“一生都在为他人和世界和平而批判性地思考和行动”[1]。立命馆大学把服务学习看作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将大学学习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在正课和课外的主要学习”,并“使参与学习与专业学习和职业道路联系起来”[2]。关西国际大学界定服务学习是“一种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活动来加深学习的方法”,同时区分了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不同学习指向。低年级学生“将通过个人在当地的贡献活动,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对当地社区问题的发现来学习未来的知识”;高年级学生则“通过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当地社区的贡献活动中,认识到从未注意到的自己并获得更深的学习”[3]。上智大学短期大学部认为服务学习指的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将校外的学习与校内的课程等学习相融合。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知识,然后在学习这些知识基础之上,参加学校外的地区服务活动”,服务学习“是将社区内的服务活动和校内学习结合在一起,以社交活动为核心,通过回顾社会体验培养各种能力的学习流程”[4]。
透过上述日本大学对服务学习的阐述可以看到,无论是把服务学习界定为一种经验学习,还是学习方法,抑或是一种学习流程,日本对服务学习的理解主要涉及几个核心要点:通过社区与社会贡献活动联结校内学习和社会实践;尊重大学生在各种正规和非正规课程中的地位;加强大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道路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公民身份的认知和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满足社区或社会其他组织与机构的需求。
二、日本高校服务学习的活动形式与组织程序
目前,日本高校服务学习主要在私立大学进行,公立大学在开展传统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也有少部分开始注重服务学习理念的引进与践行。整体来看,日本这些大学开展服务学习的活动形式比较多样,设计多样化项目类型进行推进,在服务学习组织程序上也比较清晰和系统。
(一)活动形式
1.开设教育课程。服务学习与一般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服务学习是基于专业学习的学生高质量发展活动。建立独立的或系统的教育课程是多数大学采用并推进服务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立命馆大学,不同的服务学习项目设置有不同的课程,比如,在“社会参与学习”项目中设置“青年和社区相联结的力量、社区振兴的条件、如何实现社区振兴、社区相关知识学习、服务学习知识学习、社会创新与社会责任”等课程;在“公民身份研究”项目中设置“把自己投入实践、学习各种方法、要处理的任务、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评估实践、公告、反思”等系列彼此紧密联结的课程;在“现代社会的实地考察”项目中设置“明晰工作内容、后社区设计、实地考察实践、现代社会关键词、演示与总结”等课程[5]。在关西国际大学公布的2019年度服务学习课程计划中,不仅设计了包括“对小学生的学习支援”“了解孩子,向孩子学习”“外国儿童和学生的学习支援和交流促进”“图书馆的音乐与知识的融合”“与动物学习——通过在霍斯兰公园的服务活动了解自己”“保护老年人不受特殊欺诈”等多样化服务学习主题,还明确了服务学习所属类型及对应的学分[6]。课程设计与设置是保证服务学习不同于一般志愿活动的关键点之一。通过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精心预定的教学和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课程材料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服务学习过程中及结束后以反思形式达到对知识与社会、自身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从而实现服务学习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2.组织校外活动。日本高校作为服务学习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非常注重校外活动的开展与推动。东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多文化交流教育支援办公室”,对学生进行的东京都附近国际小学的访问支援服务进行大力支持。淑德大学与千叶县千叶市、酒井市、东京都板桥区、埼玉县三芳町等签订合作协议,参与解决当地问题,开展各种项目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7]。立命馆大学与京都、滋贺、大阪等国内地区和海外合作,在服务学习中心注册有800多个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福利公司,推进学生以服务精神投身于地域发展活动,比如,京都就有87个组织,其中与服务学习中心联系密切的公益财团法人“京都青年服务协会”和社会福利法人“西阵会”都与立命馆大学开展“在课外项目中的合作”。“京都青年服务协会”在京都经营7个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民权利研究Ⅰ”“全校实习”和课外项目学习;“西阵会”则是以西阵地区为据点推进“实现每个人都活得像个人,受到重视并互相帮助共同生活的社会”,西阵儿童馆是接收大学生前来做服务学习和体验的项目[8]。服务学习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学,参与的第一主体是学生,但是服务学习的场域主要在学校之外的社区或社会,这是服务学习能同时为学校、社区和政府所接受并高度认可的原因之一,正是“多边赢”效果促成了这种联结与合作。
3.进行项目研究。
自服务学习在日本兴起,项目研究就成为服务学习开展的重要形式和方式之一,特别是日本高校,通过发挥服务学习中心的职责,积极与地方社区、国家政府和海外相关机构联合推进不同类型的服务学习项目,深化服务学习活动的开展。
(1)社区服务项目。在服务学习理论中,“社区”既是服务学习开展的平台,也是服务的重要对象。紧密结合社区、在社区中并服务于社区发展,这也是服务学习的效果目标之一。开展服务学习的日本高校都积极制定相关社区服务研究项目,推动服务学习的进行。比如,国际基督教大学设立了“日本夏季服务学习项目”,这是与美国一所大学于2016年合作启动的项目,后来逐渐扩展至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在项目开展中,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的学生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面向当地的农民、小学和初中以及老年人设施,开展支援帮助服务活动并在当地进行乡村体验。这样,通过与不同国家学生和日本当地社区的合作,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地社区、社会并进行服务[9]。2019年,国际基督教大学与来自美国、泰国、菲律宾和印度等国家的合作学校的16名学生开展第四届活动,参加蓝莓种植园工作,学习三鹰市都市农业,开展支助活动等。参加活动的国际学生和本校学生都表示受益于这样的活动,作为“社区一员”参加活动,不仅能体验文化差异、服务当地,还能重新发现自己[10]。淑德大学的服务学习是“一个教育项目”,通过与当地社区、政府和公司的合作,使学生进行参与和双向的体验学习,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发展道路联系起来。在淑德大学,服务学习项目被看作是“特有的项目主题”,比如,“‘体育日中央纪念活动”、千叶乐天海洋队“淑德大学特别夜场”等活动,其中千叶的特别夜场活动作为一个企划实施型项目,在于通过使学生接触专业体育业务的同时,培养其分析信息、增强计划性和团队合作等能力[11]。
(2)国家立项项目。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推行“高质量实践”(Good Practice)计划,在其中有关“特色高质量实践”教育支援计划中,日本女子美术大学的“美术大学服务学习实践”获得年度示范项目;立命馆大学的“地域活性化志愿服务的深化和发展——基于服务学习中心的建设”、关西国际大学的“高年级学生接纳方式和服务学习模式开发”项目、新见国立短期大学的“独居高龄志愿者和服务学习”项目等入选2005年“现代高质量实践”教育需求解决计划。有研究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118项大学教育改革立项中,服务学习主题立项为25项,占比达21.2%;在30项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改革立项中,服务学习主题立项为7项,占比达23.3%[12]。
(3)国际服务学习项目。日本高校在开展服务学习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国际项目的开展。2005年文部科学省公布《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推进方案》,表示不仅长期支持学生海外留学和教职员赴国外进行教育研究,还支持战略性的国际合作事项。国际基督教大学的“国际服务学习的开展与合作构建——实践性国际教养教育的亚洲·非洲网络之组成”项目当年就得到支持[13]34。在国际服务学习方面,国际基督教大学有时会联合海外一所大学或机构在教育、福利、开发等各个领域开展项目,也有时组织多个国家的学生合作活动项目,以世界为领域实施服务活动。关西国际大学也积极开展相关国际服务学习项目活动,比如人类心理学系设置“支援外国学生的服务学习和促进交流”活动项目,组织大学生与居住在三木市的外国儿童和学生接触互动,了解并帮助居住在日本国内的外国人解决一些问题,同时理解和接受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并学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整理和传达共同生活的方法[14]。立命馆大学与亚洲社区中心、日本太平洋资料网(JPRN)、国际文化青年交换联盟日本委员会、国际教育交换协议会(CIEE)等多个海外组织协作开展国际项目活动[15]。
4.召开国内外研讨会议。
举办研讨会是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方式。日本高校自推动服务学习理念与实践以来,也注重举办研讨会推进思想认识与实践交流,其中既有国内研讨会也有国际研讨会。在国内主要通过研究会、教师研习、工作坊、实务会议等方式进行研讨,以达到深化概念理解、拓展认识、推进实施的目的。比如,国际基督教大学在教授会议中举行校内教师研习以使服务学习概念在全校拓展,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则每年召开不同主题的“志愿者服务学习研究会”(VSL),进行地区参与型教育实践案例讨论和參加者之间的意见交换等。服务学习的国际化交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利用国内外籍生的便利实现初级的国际交流,另一种是主动召开或积极参加国际会议来增进国际交流。比如,国际基督教大学2002年举办“服务学习·亚洲会议”之后,成立服务学习研究中心来系统化推进服务学习,2003年开始与亚洲10所大学实施服务学习交换学生方案,2005年举办国际服务学习评量工作坊[13]39。此外,国际基督教大学还持续派出不同的管理者和协调人等赴美国、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参加国际服务学习会议,以交流或获取相关信息。
(二)组织程序
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开展服务学习活动一般遵从五步基本程序,即“事前学习、制定计划、活动执行、事后反思、评价与汇报”。日本推行服务学习的高校在服务学习组织上,基本沿用这一程序步骤并根据各校情况进行细化或特色化。
国际基督教大学在组织学生服务学习上注重“三个通过”,即“通过各种课程使学生体验服务学习,通过服务活动经验的共享相互学习,通过回顾反思加深学习并和大学甚至是一生的学习相结合”[16]。中心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服务学习指导教师,负责提供有关服务活动的咨询和建议等,按“面向在校生的信息说明(情报收集、参加说明会、报名)—发放手册—基金支持—开展活动—新闻报道”程序环节开展活动。另据其官网信息显示,具体实施服务学习过程中分“准备—实习—活动反思”三部曲。“准备”环节是学习服务学习的精华,学生从老师那里了解社会服务活动后,要在当地社区进行18个小时以上的服务活动来体验服务学习过程;紧接着进入“实习”环节,主要是利用暑期在国内或海外的非营利组织或公共机构进行为期30天的服务活动,可以选择教育、福利、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等感兴趣的领域,相关领域教师会进行指导;在“活动反思”环节,学生要从同伴之间的分享以及反思中学习并形成总结报告,展示服务学习中所学到的东西。不过在此之后,服务学习活动并没有完全终结,学生还需要继续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考虑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决定自己的主修科目从而使学习更加深入。关西国际大学服务学习开展具体程序主要分为“事前学习—活动—事后学习—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四步。在“事前学习”环节,主要是了解活动地区、和校外社区人士交换意见、进行活动目标的确认等;在“活动”环节,主要是开展贡献活动、反思并和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在“事后学习”环节,需要进行全员反思目標达成度、失败原因和是否有新发现,并进行总结和发表学习成果;之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服务学习[17]。这两所大学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日本高校实施服务学习的环节和程序设定非常清晰,而且每一步都考虑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并采取不同措施保证学习的顺利推进和效果的达成。
三、日本高校服务学习实践的特点
服务学习作为由日本高校主导的社会服务新形式,从理念引进到大规模实践推广的时间并不长,但在20年的发展中已经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与助推
随着20世纪末美国服务学习理念被日本私立大学首先引进,日本文部科学省等机构敏锐注意到这一特别有助于大学生社会性品质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2007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面向本科课程教育的再构建》中明确支持服务学习在各大学的推广和推行,认为这是“一种本科课程学习中较为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方法”[18],并在2012年的《面向大学教育质的转换构筑新未来》答申报告中,提出大学应开设服务学习等实践活动课程[19]。日本学术会议也曾于2010年在《关于大学教育各领域质量保证的应有状态》中指出,服务学习作为以“参与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研讨会型教育形式之一,其实施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借助“在大学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发现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从而在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性和公民教养提升方面发挥作用[20]。此外,日本不仅注重在国内高校推进服务学习,还积极开展国际服务学习支持。
(二)关注社区的发展变化
在日本,高校在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方面被国家寄予厚望。2015年,文部科学省的《国立大学经营力战略》强调,要加强高校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贡献。日本高校积极响应国家要求,不仅注重“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还积极推动服务学习的开展,因为“学生的服务学习能够向地区提供大学特有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能够提高高校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力度……帮助区域社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日本高校在推进服务学习过程中,坚持“在地服务”理念,积极关注当地社区和市民的需要,既通过自身专业直接服务社区和市民,也会通过服务汇集市民需求或问题,再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解决,以此实现服务的在地化。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通过开设教育服务课程、社区实习和志愿者活动,并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开发教学方案并使之系统化的机构”。这一机构“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一个建立大学和社区网络的基地”,进而实现来自学校、学生、社区和政府的不同目标[22] 。
(三)关注学生能力与高校教育质量的互推式发展
服务学习是联结学生学习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了学生由“教室座学”向参与地域社会发展的实践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认知改变基础上的,其中“地域活性化人才”培养是日本高等教育近些年来的重要目标。“地域活性化”是日本政府于21世纪初期为提高地区经济活力而提出来的国家战略配套政策,主要指的是“对地区优势资源进行价值挖掘,逐步培育出一批地区性鲜明、不可替代且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产品和产业”[23],后来在认识上又深化为“给地区带来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的活动”[24]。培养能提升地区价值、塑造地区特色的人才也就此成为高校的目标之一。在日本学者看来,学生在服务学习中可以养成“自己属于社区,是形成社区的成员之一的自觉力”,也可以培育“学生将来能尽到作为市民的角色,而积极地参与地域社会的素养”[13]32。服务学习被日本政府和高校认为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理念和模式之一。国际基督教大学认为服务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行为能力、沟通能力”,也能培养“多样性、互惠性和宽容性”,培养“他们作为全球公民的身份,并找到与社会互动的意义”,学生通过服务学习“成长为终身学习者”[25]。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则直接把自身看作是“学生”与“区域和团体”的连接点,目标是通过开展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各种社会贡献活动,“培养双向人际关系,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素质和社会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为团队的实践能力”[26]。关西国际大学把经验学习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包括海外经验学习和区域经验学习,前者为全局研究,而后者为社区研究。社区研究又包括“服务学习”和“实习”。“服务学习”通过社区的社会贡献活动加深学习,“实习”通过在公司的工作经验将其用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人类科学系和教育学院的学生必须完成“服务学习”或“实习”才能毕业[27]。上智大学短期大学部在地区内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向外籍儿童和市民教授日语等,让学生把从这些校外活动中得到的认知反馈到校内课程中,从而加强学生自身学识,之后进一步将这些学识应用到服务活动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与社会各类人员的相处培养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所以在上智大学短期大学部,服务学习项目用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作为社会人的基础能力”,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做好生活规划”[28]。
(四)国内与国际服务学习活动并行发展
服务学习理念源自美国,这一理论本身到目前已有七八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同并付诸实践。日本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推行服务学习理念,时间短但速度快且有显著的效果。这得益于日本国内服务学习活动与国际服务学习活动的并行发展,因为这样既可以开拓国内认知,拓展实践广度,又可以借助国际交流,获得国际支援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倒推国内发展。国际基督教大学鼓励在当地社区和海外进行服务学习活动,规定在国内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并获得任课教师批准,学生就可以利用学期空闲时间或跨学期在自己建议的地点开展活动;海外服务学习活动地点主要在协议大學和机构之间进行,这样既充分保证学生安全也能表示对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尊重[29]。国际基督教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学习亚洲网络”,主要涉及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等国家,通过大学和机构的特色项目合作,派遣学生进行服务学习活动,被派遣的大学生会与当地学生一起,在学校、儿童福利院、贫困地区和农村等地开展活动。国际基督教大学还与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新服务学习计划。立命馆大学除了与国内诸多地区开展课程项目之外,也开展海外项目合作。比如,作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的“公民海外合作协会”,是成立于1972年的日本国际合作非政府组织,与立命馆大学在正规课程领域内合作,致力于解决包括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在内的南亚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接受立命馆大学“公民权利研究Ⅰ”中的“尼泊尔未来项目——公平贸易和从儿童贫困的角度考虑”服务学习[30]。其他日本大学也多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服务学习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四、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经典三大职能之一,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可和努力推进。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高校在社会服务的作用认识方面还存在“浅表化”甚至“唯逐利”色彩,这不仅给高校自身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容易消解高校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引领和创新意义。研究与反思日本高校的服务学习实践,可以为中国高校社会服务的深化推进提供有益启示。
(一)深化认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过程中社区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向关系
自基于威斯康星精神的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被提出以来,高校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和使命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被广泛认可。在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强调,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在新时代,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更是被赋予新的水平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传统职能的“集聚地”,如何才能把这些功能整合发挥,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服务学习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实际上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解答。日本在21世纪来临之际,敏锐吸收美国这一先进理念并积极与本土高校人才培养相契合,注重“社区贡献、社区振兴”并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在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开展程序、对外宣传、政府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迅速建立起相应体系,实现了双向互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中国高校社会服务一直比较偏重“输出”,强调对社区和社会的“服务”,但在“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所起的反哺作用方面,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想、课程设计和效果评估检验,互动方向较为单一。服务学习作为一种联结“社区服务”和“学习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目前也被中国多所高校认可和实践,并在国际交流中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但在服务学习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深化。
(二)大力推进服务学习与社区和社会发展真实需求的紧密结合
服务学习的一大特征还在于“在地性”。日常生活中的社区为服务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鲜活的土壤和各种主题与契机。日本开展服务学习的高校都注意到紧密结合社区实际,通过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和做志愿者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社会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学会现场调查研究,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课题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此外,在实地考察中还可以派生出与“产业、行政、地区的结合”并协作开展“各种商品开发和地域活性化活动”[31]。中国高校在参与社区活动中,存在认识不足、机制不完善、着力点不清晰等问题,即便在高校主动作为的服务学习活动中,服务如何与社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实现高校与社区“贡献价值对等”上的互动,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计划地系统地关联起来,如何实现服务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有待深入探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为基于服务学习新理念的社会服务形式提供制度化和系统化保障
高校社会服务从“社区服务”到“服务学习”理念的变化与发展,实际上表明关注不同社会主体在连接性活动中的受益更有利于可持久性发展。日本高校在传统志愿者服务基础上推进服务学习,一方面满足了社区真实问题的解决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服务学习不仅能得到更多高校的认可,同时也很快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在这种新的社会服务理念实践过程中,基于认可的前提,制定系列保障举措也是促其纵向深化和横向铺展的重要原因。比如,日本高校内部普遍设立服务学习中心,还有规范的说明会制度、专任教师指导制度、课程体系制度、活动项目设置和运行制度、基金制度、教师发展工作坊制度、国际交流制度等;在高校外部,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制度、社区和社会机构主动与高校对接制度也都比较突出。反观中国高校相关情况,普遍存在制度不系统和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推行起来比较缓慢,实际效果离预期也有一定差距。在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中,高校是发起者,因此如何首先从内部建立起制度化的推进和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四)大力促进“产官学社”之间的密切有效合作并形成持久发展力
“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在实现社会服务功能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模式,但目前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或力量的积极介入与支持,在效果和持续发展力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日本高校在服务学习的推进过程中不仅吸引了当地社区的主动参与,还积极借助国家的有利政策,以及日本政府对这种新理念和新事物给予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了“产官学社”四位一体的相互促进式发展系统,实现了综合优势和多赢局面,这一点对中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目前,中国高校社会服务“履职的随机性”“职能内容错配”“组织架构缺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32],极大制约着服务效果的达成。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和新需求下,能不能形成“多功能延伸、协同合作的社会服务大格局”[33]将成为检验中国高校社会服务是否具有创新和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上看,中国在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深化过程中,须立足当地社区和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关注人才培养中的能力发展,以“在地实施”为前提并积极保持与政府、他地乃至国际之间的有效互动,搭建服务社会的系统网络和制度化平台,以保持旺盛的、持久的发展力。
[参 考 文 献]
[1]国际基督教大学服务学习中心.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08].https://office.icu.ac.jp/slc/Overview/index.html.
[2]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08].http://www.ritsumei.ac.jp/slc/about/.
[3]关西国际大学网站.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08].https://www.kuins.ac.jp/facilities/offcampus/sl.html.
[4]上智大學短期大学部.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08]https://www.jrc.sophia.ac.jp/service_learning/.
[5]韩榕,钱旭鸯.日本大学设立服务学习中心[J].上海教育,2019(29):28-30.
[6]关西国际大学网站.2019年度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プログラム[EB/OL].[2021-06-10].
https://www.kuins.ac.jp/facilities/offcampus/sl.html.
[7]淑德大学.地域連携プロジェクト[EB/OL].[2021-06-15].https://www.shukutoku.ac.jp/campuslife/surviceleaning/renkei/index.html.
[8]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京都·ピックアップ団体[EB/OL].[2021-06-15].http://www.ritsumei.ac.jp/slc/network/kyoto/?Area=%E4%BA%AC%E9%83%BD.
[9]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服务学习中心.JSSL-Japan Summer Service-Learning Program[EB/OL].[2021-06-15].https://office.icu.ac.jp/slc/Programs/jssl.html.
[10]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日本夏季服务学习项目”新闻.2019年度Japan Summer Service-Learning Program(JSSL)がスタートしました[EB/OL].[2021-06-15].https://www.icu.ac.jp/news/201907101018.html.
[11]淑德大学服务学习中心.千葉ロッテマリーンズ「淑徳大学スペシャルナイター」[EB/OL].[2021-06-15].https://www.shukutoku.ac.jp/campuslife/surviceleaning/marines/index.html.
[12]张腾飞.日本高等学校“服务性学习”的应用:制度化与系统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19-221.
[13]孙彰良.全球化下的国际服务学习:以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为例[J].朝阳学报,2014(19):31-51.
[14]关西国际大学.外国人児童·生徒の学習支援と交流促進[EB/OL].[2021-06-16].https://www.kuins.ac.jp/facilities/offcampus/sl/_7816/sl2018_01_copy_9.html.
[15]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海外·ピックアップ団体[EB/OL].[2021-06-16].http://www.ritsumei.ac.jp/slc/network/search.html/?Area=%E6%B5%B7%E5%A4%96&Category=%E5%9B%BD%E9%9A%9B.
[16]国际基督教大学服务学习中心.服务学习课程[EB/OL].[2021-06-20].https://office.icu.ac.jp/slc/Overview/curriculum.html.
[17]关西国际大学.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20].https://www.kuins.ac.jp/facilities/offcampus/sl.html.
[18]中央教育審議会.学士課程教育の構築に向けて[EB/OL].[2021-06-23].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0/shiryo/__icsFiles/afieldfile/2013/04/16/1264224_003.pdf.
[19]文部科学省.新たな未来を築くための大学教育の質的転換に向けて——生涯学び続け、主体的に考える力を育成する大学へ[EB/OL].[2021-06-23].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shingi/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2/10/04/1325048_1.pdf.
[20]日本学術会議.大学教育の分野別質保証の在り方について[EB/OL].[2021-06-23].http://www.scj.go.jp/ja/info/kohyo/pdf/kohyo-21-k100-1.pdf,38-39.
[21]苑璞,童晓芳.日本高校服务学习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18(10):53-57.
[22]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サビスラニンゲとほ[EB/OL].[2021-07-02].http://www.ritsumei.ac.jp/slc/about/.
[23]覃夢妮,贾磊,大友和佳子.日本“地域活性化”战略促进农村振兴的实践——以农家餐馆为例[J].现代日本经济,2020(3):28-40.
[24]刘兆媛.地域活性化における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の役割[J].日本学研究,2016(0):523-547.
[25]国际基督教大学服务学习中心.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18].https://office.icu.ac.jp/slc/Overview/index.html.
[26]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18].http://www.ritsumei.ac.jp/slc/about/.
[27]关西国际大学网站.経験学習[EB/OL].[2021-06-18].https://www.kuins.ac.jp/facilities/offcampus.html.
[28]上智大学短期大学部.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とは[EB/OL].[2021-06-18].https://www.jrc.sophia.ac.jp/service_learning/.
[29]国际基督教大学服务学习中心.活動先·プログラム[EB/OL].[2021-06-21].https://office.icu.ac.jp/slc/Programs/index.html.
[30]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海外·ピックアップ団体[EB/OL].[2021-06-21.]http://www.ritsumei.ac.jp/slc/network/overseas/?Area=%E6%B5%B7%E5%A4%96.
[31]立命馆大学服务学习中心.2021年度第1回 ボランティア·サービスラーニング(VSL)研究会[EB/OL].[2021-06-30].http://www.ritsumei.ac.jp/slc/event/detail/?id=340.
[32]袁泉,文智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再认识:基于系统性构建的讨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28-30.
[33]沈荣,张治奎,王仁忠,等.高校社会服务的模式与内容的创新——以齐鲁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9(12):56-57.
[责任编辑 孙 丽]
New Trends in Social Service in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ice-Learning Practice and Implications
XUE Guo-fe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China)
Abstract: In the 1990s,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service-learn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brought new trends to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that service-learning is an activity connecting “community service” and “student learning”,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service-learning activities in various forms and design diversified projects for promo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establish clear and systematic service-learning organizational procedures.There are som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learning practice, such as the strong support and boos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 of the community, focus on mutually-pushed development ofstudents ability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quality, parallel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ervice-learning activities, etc.It can provide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China i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 advancement of service-learning.
Key words:service-learning; social service; new trends;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