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诱剂在稻麦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2021-10-19刘鸿恒李猛李秀钰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物性诱剂二化螟

刘鸿恒, 李猛, 李秀钰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农业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248)

昆虫性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在昆虫交流中起重要作用[1]。在自然界中,昆虫性成熟以后会释放一种叫做性信息素的化合物,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并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与释放信息素的雌性成虫进行交配繁衍后代。根据这个原理,通过人工仿生合成雌虫性信息素即性诱剂,结合专用诱捕器在田间释放,利用“假姑娘”来诱导“真小伙”,达到诱集监测或防治害虫的目的[2]。性诱剂具有高度专一性,挥发性强,监测昆虫效果好,价格便宜,因此,成为农业害虫监测中的常用工具。国内外通过性诱剂监测各种农业害虫已经非常普遍,多个水稻产区应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治水稻二化螟已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连云港东辛农场地区,常年麦稻种植面积8 000 hm2。近年来虫害越发严重,尤其是2020年害虫发生早且发生量大,给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本试验通过性诱剂对稻麦害虫进行全程化诱集监测,旨在为防治提供准确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性诱剂设备及诱芯分别采购自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赶蛾工具为竹杆

1.2 处理设计

根据不同作物及害虫,选择对应的性诱剂及设备。小麦黏虫选择江苏宁录性诱剂设备;稻田二化螟、大螟选择宁波纽康、江苏宁录两厂家性诱剂设备;稻纵卷叶螟选择宁波纽康、江苏宁录两厂家性诱剂设备,同时辅以人工扫蛾共同监测,每种性诱剂重复3次。

1.3 方法

性诱剂设置方法参考产品说明书,每个性诱剂设置距离大于20 m。稻纵卷叶螟人工赶蛾采用传统竹竿赶蛾法[4],赶蛾区域与性诱剂有效面积相近;小麦黏虫性诱剂设置于3月15日,稻田二化螟设置于5月11日,稻田大螟设置于5月12日,稻田稻纵卷叶螟设置于7月9日;设置点分别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洋生产区67大队11号、西洋生产区24大队16号、23大队40号、海南生产区41大队20号,人工赶蛾为41大队21号。

1.4 调查内容

每天记录性诱剂诱集的成虫数量,并于当天清理,便于次日重新记录。稻纵卷叶螟人工赶蛾每日记录扫蛾数量。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均由Excel 2007进行计算,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图1可知,3月15日性诱剂首次诱集到黏虫成虫,3月29日和4月6日虫量徒增,出现2个发蛾高峰。通过剥查草把上的卵发现,3月31日与4月6日有2个明显产卵高峰,日期与性诱剂监测到的发蛾高峰相近。

图1 性诱剂监测黏虫发生动态

由图2可知,性诱剂在5月初首次诱集到二化螟成虫,至5月31日之前,诱集数量维持在20头·d-1以下。进入6月后,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6月4日出现1代第1个发蛾高峰,纽康生物性诱剂当日平均诱集111.33头二化螟成虫,宁录生物性诱剂当日平均诱集49.33头;6月7日出现1代第2个发蛾高峰,纽康生物性诱剂平均诱集到99.33头二化螟成虫,宁录生物平均诱集到37.00头,之后发蛾量逐渐回落。8月5日为2代二化螟发蛾高峰,宁录与纽康生物性诱剂诱集量分别为17.67、36.67头。方差分析表明,2种性诱剂在诱集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纽康生物性诱剂诱集效果好于宁录生物(图3)。

图2 2种性诱剂监测二化螟发蛾动态

*表示不同性诱剂间差异显著(P<0.05),图5、7同。

由图4可知,水稻生产期间大螟共发生4代,呈4个诱集峰次,其中6月8日为1代高峰,7月15日为2代高峰,8月20日为3代高峰,9月22日为4代高峰;纽康生物性诱剂高峰日诱集数量分别为6.00、4.33、6.00、0.67头,宁录生物为4.33、1.67、2.00、0.67头。图5显示,在2代高峰期,2种性诱剂间差异显著,1、3代高峰期两者间差异不显著,2、3代高峰期日平均诱集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图4 2种性诱剂监测稻田大螟发蛾动态

图5 2种性诱剂在大螟诱集效果上的差异

由图6可知,水稻生产期间本地区共有3个稻纵卷叶螟峰次,其中以7月14—17日的四(2)代与8月12—17日的五(3)代发生量最大,四(2)代中宁录与纽康生物性诱剂平均诱集量分别在1.33~5.33、1.33~7.33头·d-1之间,五(3)代平均诱集量分别在3.00~8.30、3.00~10.33头·d-1,2种性诱剂诱集水平差异不显著;人工赶蛾在2个高峰期间平均赶蛾量分别在16.67~29.33、27.33~51.67头·d-1之间,与性诱剂相比差异显著(图6、7)。

图6 不同方式监测稻纵卷叶螟发蛾动态

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小结与讨论

性诱剂具有高效、靶标单一、对环境友好等优点[5],且价格便宜,适合基层植保人员测报使用。本试验通过纽康生物与宁录生物2家性诱剂产品对稻麦上4种主要害虫进行诱集,监测到小麦黏虫的2个发蛾高峰,同时配合传统“插草把”法调查卵量,可为防治提供精确时间。监测到二化螟1、2代共3个发蛾高峰、大螟1~4代共4个发蛾高峰,稻纵卷叶螟3个迁入及发蛾高峰,这为生产防治提供了参考。不同性诱剂产品在诱集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别。本试验中,两家产品在二化螟、大螟诱集中存在显著差异,故建议选择纽康生物性诱剂产品测报;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上,传统的人工赶蛾与性诱剂测报存在显著差异,2种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测报效果都不理想,建议采用人工赶蛾测报。

猜你喜欢

生物性诱剂二化螟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的亲生物性指标研究:基于气候响应视角
试论淡水养殖常见生物性病害与防治技术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