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引诱剂对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2021-10-19黎八保饶漾萍丁坤明冯伟华洪海林

湖北植保 2021年5期
关键词:诱剂尺蠖高峰期

黎八保 饶漾萍 李 罡 丁坤明 冯伟华 洪海林

(1.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2.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湖北咸宁 437100; 3.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4.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大冶 435100; 5.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湖北咸宁 437100)

茶尺蠖(EctropisobliqueProut)在咸宁市茶园一年发生6代,1龄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被害叶片呈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取食能力强,被害叶片形成穿孔或自边缘咬食嫩叶形成缺刻;3龄后幼虫食量激增,为害严重时,能吃光茶树上全部老叶和嫩叶,造成秃枝,一般3~5代为主害代。长期以来,茶尺蠖防治依赖化学防治,但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带来害虫抗药性增强、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瓶颈[1]。随着人们绿色健康环保意识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叶质量的安全,研究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势在必行。性引诱剂是一种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的无公害防治剂[2]。为研究性引诱剂在茶园防治茶尺蠖的应用效果,笔者于2020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咸宁芽旗香有机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咸宁芽旗香有机茶园,属于丘陵茶园,茶园面积35hm2,树龄10年,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相对一致,茶树长势较均匀。

1.2 试验材料

茶尺蠖性引诱剂(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干式诱捕器(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风吸式杀虫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在越冬代茶尺蠖羽化前期,试验区内设计3个处理。处理1(性诱区):每隔25m设置一个干式诱捕器,安装茶尺蠖性诱剂诱芯,并呈棋盘式排列,干式诱捕器高茶蓬面20cm,诱芯20d更换一次。处理2(灯诱区):离性诱区500m远处茶园安装一盏风吸式杀虫灯。处理3(对照区):在离性诱区和灯诱区500m处茶园设置一对照区。

1.4 试验方法

在成虫羽化期间,每天上午10:00前分别检查记录干式诱捕器(处理1)和风吸式杀虫灯(处理2)诱虫情况,其中性引诱剂区检查记录设置3个重复数据,并将当日诱捕情况检查完毕后清除干净。试验期间记下天气状况。在各代成虫羽化高峰15d后(其中: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20d后),分别调查三个区域的幼虫量(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每3d调查1次,每次随机调查,每个调查点为1m2茶蓬面,数据取重复平均值。

2 试验结果

2.1 茶尺蠖成虫在性诱剂和诱虫灯下消长动态

图1是根据茶尺蠖性引诱剂(三个重复平均数)和风吸式杀虫灯每3日诱蛾)量的消长动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茶尺蠖在咸宁市一年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于3月15日前后羽化出土后交配产卵,3月15日、3月18日性诱虫量分别为3.3头、3.7头,灯诱虫量分别为3头、3头,成虫高峰期均为3月15-18日;第一代成虫5月18日、5月21日、5月24日、5月27日性诱剂成虫量分别为25.7头、27.3头、35.7头、26.3头,灯诱虫量分别为22头、25头、33头、23头,成虫发生高峰期均在5月18-27日;第二代成虫6月15日、6月18日、6月21日、6月24日性诱剂成虫量分别为74.3头、85.3头、95.7头、74.7头,灯诱虫量分别为63头、78头、84头、68头,成虫发生高峰期均在6月15-24日;第三代成虫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4日性诱剂成虫量分别为69.7头、93.3头、98.7头、86.0头,灯诱虫量分别为65头、84头、87头、76头,成虫发生高峰期在7月15-24日,性诱与灯诱成虫高峰期一致;第四代成虫8月15日、8月18日、8月21日、8月24日性诱剂成虫量分别为76.7头、93.7头、99.3头、74.7头,灯诱虫量分别为69头、88头、96头、67头,成虫发生高峰期均在8月15-24日;第五代成虫9月18日、9月21日、9月24日性诱剂成虫量分别为93.7头、99.7头、85.7头,灯诱虫量分别为92头、98头、81头,成虫发生高峰期均在9月18-24日。

图1 2020年茶尺蠖成虫消长曲线图

2.2 田间茶尺蠖幼虫数量的变化

图2是茶尺蠖性诱区、灯诱区及对照区每3日幼虫发生量的消长曲线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本地茶园幼虫发生一共有6代,三个处理区幼虫消长动态一致,从数量上看,对照区高于灯诱区,灯诱区高于性诱区。第一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4月7日到4月16日,4月10日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虫量分别是1.3头、3.3头和5.3头。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6月5至6月14日,最高峰6月11日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虫量分别是6.0头、11.0头和17.3头。第三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7月7日-7月13日左右,最高峰7月10日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虫量分别是9.7头、16.7头和24.3头。第四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8月7日-8月13日左右,最高峰8月10日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虫量分别是18.3头、28.7头和39.3头。第五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9月7日-9月13日左右,最高峰9月10日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虫量分别是18.7头、26.7头和38.7头。第六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10月9日-10月15日左右,最高峰10月12日性诱区、灯诱区、对照区虫量分别是17.0头、24.3头和35.7头。

图2 2020年各处理区茶尺蠖幼虫消长曲线图

2.3 性诱剂和诱虫灯对茶尺蠖幼虫防治效果比较

比较性诱剂处理区和诱虫灯处理区各代幼虫高峰期的防效,见表1。4月10日性诱区、灯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75.47%、37.74%;6月8日、6月11日性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65.36%、65.32%,灯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32.68%、36.42%;7月7日、7月10日、7月13日性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59.90%、60.08%、59.39%,灯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30.92%、31.28%、32.49%;8月7日、8月10日、8月13日性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53.21%、53.46%、53.87%,灯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27.52%、26.97%、26.94%;9月7日、9月10日、9月13日性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51.11%、51.68%、51.28%,灯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30.67%、31.01%、29.30%;10月9日、10月12日、10月15日性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55.37%、52.38%、52.57%,灯诱区防治效果分别为32.57%、31.93%、31.62%。从结果来看,性诱剂处理对茶尺蠖幼虫的防效要明显高于灯诱处理。

表1 茶尺蠖各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及防效

3 结论

利用茶尺蠖性引诱剂和杀虫灯一样不仅可以控制茶尺蠖种群数量,也可监测茶尺蠖种群消长动态,开展预测预报。茶尺蠖全年各代成虫发生期与发生动态,性引诱剂和杀虫灯基本一致。由于性引诱剂的诱虫高度专一性,亩诱蛾量高于杀虫灯,因而防治效果也高于杀虫灯,而杀虫灯由于诱虫谱广,诱虫种类多,在多种害虫重发时,杀虫灯防治效果明显[3]。性引诱剂在茶尺蠖虫口数量(成虫)中、低等密度时,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在有机茶园茶尺蠖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种群数量的控制效果较差,单一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茶尺蠖的发生危害,必须结合其它措施如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物理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4]。

应用性引诱剂诱杀茶尺蠖雄成虫对天敌的影响小[5],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时间长,既能保护环境、降低农药残留,又能提高茶叶品质,同时,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是一种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也是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猜你喜欢

诱剂尺蠖高峰期
生物食诱剂监测田间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效果初探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为尺蠖寻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