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社会支持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与成功老龄化的中介效应
2021-10-19韩静胡惠菊唐启群成杰郭雪琪
韩静 ,胡惠菊 ,唐启群 ,成杰 ,郭雪琪
(1.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关于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的定义学界尚没有统一的定论, 目前在成功老龄化的研究中影响力较强的是由Rowe 提出的成功老龄化模型,该模型认为老年人若想实现成功老龄化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 种要求:避免疾病和功能丧失;维持身体和认知功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2]。养老机构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孤独感[3]。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体验,老年人的孤独感是伴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存在的状态,个体体验到的孤独感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4-5]。国外研究显示,孤独会加重老年人功能丧失的体验感, 间接影响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6]。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会关系及社会交往中感受到的帮助与支持, 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是实现成功老龄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7]。 领悟社会支持对成功老龄化有影响,且与孤独感呈负相关[8],因此,领悟社会支持可能在两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以往报道多为单变量的研究,未将两者同时纳入且未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7,9]。 本研究旨在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和成功老龄化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期为帮助养老机构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2020 年8—12 月选取河北省和天津市8 所养老机构(保定泰和康复医院、金辉康复养老公寓、首佳康养中心、唐山福明养老院、普瑞华老年医养院、弘新养老公寓、福来居老年公寓、天津天同医养院)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入住养老机构≥6 个月;(3)意识清晰,有语言表达能力或阅读能力,与调查员沟通无障碍;(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调查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严重躯体疾病无法配合或情绪不稳定者;(2)中途退出者。
依据Kendall 样本估算法[10],样本含量取所用问卷中变量数目最大值的5~10 倍,对样本量进行粗略估计:本研究一般资料条目数8 个,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条目数12 个,孤独感条目数8 个,因此本研究样本量应在140~280; 考虑到失访率和无效问卷等情况,扩大样本量的20%,样本量至少为168~336;本研究最终纳入受试对象428 名。 本研究经华北理工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45)。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编制,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平均月收入、慢性病数量及自觉身体状况(差、一般、好)。
1.2.2 成功老龄化量表 (Successful Aging Invenory,SAI) 源量表由 Troutman 等[11]于 2011 年编制,用于评估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状况, 量表总Cronbach α系数为0.860。 中文版由程彦伶[12]于2014 年汉化和跨文化调适, 用于评估社区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水平,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 0.832。 该量表包括内心情境和生存意义(8 个条目)、功能性应对(5 个条目)、超越老化(4 个条目)、传承感(1 个条目)和精神性(2 个条目),共 5 个维度 20 个条目。 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按“从不”到“总是”分别赋值为 0~4 分。总分为0~80 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试对象成功老龄化的程度越高。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84。
1.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由 Blumenthal 等[13]于 1987 年编制,1999 年姜乾金修订为中文版,用于测量个人自我感受和领悟多层面社会支持[14]。 该量表包括家庭支持(4 个条目)、朋友支持(4 个条目)与其他支持(4 个条目),共 3 个维度 12 个条目。 均采用 Likert 7 级评分法,从极不同意~极同意分别赋值1~7 分。 总分12~84 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景丽伟等[15]采用该中文版量表评估中高龄居家不出老年群体感知到的社会支持,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1。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00。
1.2.4 孤独感量表简版(The short-form of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 UCLA 孤独感量表由Russell 等1978 年编制,用于评价研究对象“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16]。 孤独感量表简版由 Hays 与 DiMatteo[16]于 1987 年在 UCLA 孤独感量表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降低了对条目的理解所需的阅读能力要求,用语更容易被老年人理解。本量表经过双语研究人员翻译、 修订并讨论后形成翻译后的中文版本[17],由周亮等[18]利用翻译后的中文版本应用于评估农村老年人,重测信度为0.722。 孤独感量表简版为单维度,共8 个条目,包括6 个“孤独”正序条目和2 个“非孤独”反序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按“从不”到“一直”分别计 1~4 分,反序条目采用反向计分。 总分8~32 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的孤独程度越严重。 黎芝[19]采用中文版该量表对我国839 位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孤独感的测试,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741。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 0.725。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发放问卷。 征得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同意,由机构相关负责人陪同进行调查。 调查前,首先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受试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征得其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 有读写能力的受试对象自行填写问卷, 读写能力较差者由调查员口述问题并询问其选择,如实代为填写。 所有问卷皆当场填写并当场回收。 共发放问卷470 份,回收有效问卷428 份,有效回收率为9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3 双人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 23.0 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 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老年人成功老龄化、 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相关性。 采用AMOS 23.0 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28 名养老机构老年人, 年龄为(79.73±8.92)岁;其中男 186 名(43.5%),女 242 名(56.5%);多为汉族,372 名(86.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147 名(34.3%),中学或中专 145 名(33.9%),大专及以上 136 名(31.8%);婚姻状况:未婚 13 名(3.0%),已婚者 228 名(53.3%),离婚 11 名(2.6%),丧偶 176 名(41.1%);平均月收入:<1 000 元 111 名(25.9%),1 000~2 999 元 51 名(11.9%),3 000~4 999元 139 名(32.5%),≥5 000 元 127 名(29.7%);无慢性病者 180 名 (42.1%), 有 1 种慢性病者 143 名(33.4%),患有 2 种及以上慢性病者 105 名(24.5%);自觉身体状况:差为 74 名(17.3%),一般为 185 名(43.2%),好为 169 名(39.5%)。
2.2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及成功老龄化评分情况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总分为(16.65±2.70)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2.52±7.27)分,成功老龄化总分为(55.79±7.20)分。 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功老龄化得分情况(n=428,,分)
表1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功老龄化得分情况(n=428,,分)
项目孤独感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成功老龄化总分内心情境和生存意义功能性应对超越老化传承感精神性条目数8 12 4 4 4 2 0 8 5 4 1 2得分范围8~32 12~84 4~28 4~28 4~28 0~80 0~32 0~20 0~16 0~4 0~8得分16.65±2.70 62.52±7.27 23.50±3.11 17.59±3.40 21.43±2.57 55.79±7.20 23.70±3.58 14.73±2.25 10.14±1.80 3.89±0.45 3.32±1.93条目均分2.08±0.34 5.21±0.61 5.88±0.78 4.40±0.85 5.36±0.64 2.79±0.36 2.96±0.45 2.94±0.45 2.54±0.45 3.89±0.45 1.66±0.97
2.3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功老龄化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本组机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与孤独感总分呈负相关(r=-0.520,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234,P<0.01);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323,P<0.01)。 见表 2。
表2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成功老龄化的相关性分析(n=428,r)
2.4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成功老龄化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问卷收集法得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风险, 在对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施测程序控制 (例如匿名填写、部分条目反向计分等)的基础上,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检验量表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20]。将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成功老龄化3 个量表的全部条目进行未旋转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特征值>1的因子共有10 个, 且第1 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2.44%,<40%的上限值[2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AMOS 23.0 软件, 以孤独感总分为自变量,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中介变量, 成功老龄化总分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采用Bootstrap 程序(抽样5 000 次)进行显著性检验。 运用最大似然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 根据修正指数对假定模型进行修正,最终模型拟合良好,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2/df)=3.735, 近似误差均方根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0.080,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djust goodness fit Index, AGFI)=0.917,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 fit Index, GFI)=0.959,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0.949,增值拟合指数(increase fit index, IFI)=0.950。 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标准[21],各项模型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模型显示,孤独感对成功老龄化具有直接负向效应(β=-0.430,P<0.001),领悟社会支持对成功老龄化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10,P<0.001),孤独感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0.084,P<0.001),中介效应(-0.084)占总效应(-0.514)的 16.3%。 见表 3。
图1 养老机构老年人领悟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成功老龄化间的中介模型
表3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领悟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成功老龄化间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3.1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孤独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处于较高水平,成功老龄化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总分为(16.65±2.70)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20.00 分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与孙羽燕等[22]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本研究所调查的养老机构更加注重老年人心理情绪,会安排专门的访谈人员,定期上门与老人谈话;配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组织集体活动,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研究显示, 孤独的发生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导致的甲硫氨酸代谢异常有关[23],养老机构比较注重老年人的营养搭配,饭菜种类繁多,包含鱼肉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每天会定时发放牛奶,保证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因此,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感水平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2.65±2.70)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48.00 分相比,处于较高水平;高于易子涵等[24]报道的(40.95±5.43)分。 究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的差异有关。 本组养老机构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占65.7%, 高学历的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时,更懂得合理利用外界资源,使自己获得外界的社会支持, 缓冲应急反应及不良影响,缓解生活压力,增强个体幸福感[25]。 其次,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福利待遇水平不同使得老年人在获取各类社会支持资源时受到影响, 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有所差异[15]。 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经济和福利待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养老机构老年人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总分为(55.79±7.20)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40.00分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26]。究其原因, 可能与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月收入状况有关。身心健康、经常锻炼、慢性病少、拥有较多家庭财产或月收入的老年人, 更易实现成功老龄化[27-28]。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平均月收入基本在1 000 元以上, 且大部分平均月收入为3 000~4 999元,属于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 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老年人对自身保健的重视,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提升[29],且本组养老机构的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好,能够进行自我照料或者日常锻炼等,因此,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水平较高。
3.2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与孤独感呈负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总分与孤独感总分呈负相关(r=-0.520,P<0.01),即孤独感水平越高,成功老龄化的程度越低。 与国外相关报道[6]相似。 究其原因,孤独感是人处在某种不熟悉的环境中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下的老年人,无法建立起信任、稳定的人际关系[30]。 另外,孤独情绪会对应激激素和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引起心脏病、免疫力抑制等症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功老龄化的程度会降低[31]。 而稳定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以及合理的营养搭配均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抵消老年人的孤独感。 另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主动找老人聊天能够帮助老人舒缓消极的心理情绪,排除心理困扰[29,32],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进而提升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成功老龄化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234,P<0.01),即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成功老龄化的水平越高。 与钟华华等[29]的报道相似。究其原因,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对自身被外界支持程度的主观感受与评价, 作为一种重要的外在资源在一生中积极地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幸福感[7]。老年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越容易积极参与生活,弥补伴随老化过程带来的损失,对老化过程更加积极乐观,并且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30]。 且通过整合社会支持等外部资源,有助于帮助老年人维持身心协调。因此,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成功老龄化的水平也会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孤独感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323,P<0.01),即领悟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孤独感水平越低。 与崔璨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社会支持是个体身心健康重要保护因素,是一种重要的压力应对资源,通过缓解事件的消极影响,间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33]。 另外,具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一般都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33]。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平均月收入较高且较为稳定, 因此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支持来源,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就越高,孤独感程度就越低。
3.3 本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成功老龄化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对成功老龄化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430,P<0.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成功老龄化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β=-0.084,P<0.001),中介效应占比为16.3%。 提示孤独感不仅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 还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间接负向预测成功老龄化。 分析其原因,(1)孤独程度严重的老年人,往往缺乏社会交往或者社会关系不和谐,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援,往往任由事情发展下去或者解决方式不对而带来更大的问题,削弱其积极心态;另外,孤独感对老年人的睡眠状况和认知功能存在显著影响, 是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使成功老龄化的程度降低[34]。 (2)领悟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成功老龄化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对成功老龄化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还可以作为孤独感影响成功老龄化的中介作用, 换言之, 孤独感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作用通过降低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来进行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都是对社会关系和质量及其影响的自我评估[35]。 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子女不能陪伴在身边,接触的社会事项减少,领悟到的社会支持降低,能够感受到外界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就越低,导致社会网络和关系相对不稳定, 社会交往的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积极情绪的激发,无法减轻社会适应的压力,无法积聚到更多的积极体验,加重了孤独感情绪的累积,不利于成功老龄化的实现。
建议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重视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功老龄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关注孤独感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机构可以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对于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鼓励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带领半自理老年人一起活动,既可以让自理老人体验到成就感,又可以保证半自理老人的需求;另外,老人由于睡眠少, 早上起床普遍较早且夏季天明也较早,因此可适当调整老年人的活动时间,让老人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其次,机构应提高生活照料水平,特别是为有特殊疾患的老人,提供优良的照护;重视对老人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获取有效的医疗资源,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成功老龄化的目的。
4 本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中介效应虽然有意义,但是效应值太小,影响成功老龄化的因素众多,结构多变, 未来可以删除或控制影响成功老龄化的其他变量,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增加中介作用的效应值。 此外,本研究采取的是便利抽样法,代表性较为局限,且无法纵向追踪机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水平及验证其因果关系,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采用误差更小的抽样方法,增加样本量,开展纵向研究,分层次讨论,提高结论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