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老年人健康适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19伍成凯许军黄晨刘倩李文源

护理学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生理状况

伍成凯 ,许军 ,黄晨 ,刘倩 ,李文源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a.大数据中心;b.卫生经济管理科;c.医院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 a.卫生管理学院;b.学校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515)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与健康视角的不断完善,对适应能力的研究也逐渐从单维扩展到多维, 既往的研究多局限于生理适能[1]、心理适能[2]、社会适能[3]中的单一角度,没有将三者有效整合。 蒋丽洁等[4]基于WHO 提出的“健康”及“体适能”等概念,将生理适能、 心理适能和社会适能整合并提出了 “健康适能”的操作定义:即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时,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所具备的最佳适应能力。并据此编制出了适用于我国特定文化与价值观背景的健康适能评定量表(Health Fitness Measurement ScaleV1.0,HFMSV1.0)。 前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健康适能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 为 0.920)[5]。 本研究采用健康适能评定量表对广州市老年人口健康适能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老年人健康适能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 为后续开展精准老年健康适能干预提供前期数据基础, 并为有关部门开展老年人群健康适能的监测提供新的信息。

1 对象和方法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根据广州市老年人口的特征及生活方式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 其中社会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等,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文体公益活动及居住模式等。

1.2.1.2 健康适能评定量表 该量表包含生理适能、心理适能、社会适能3 个子量表,共8 个维度34个条目[6],所有条目均采用国际通用的Likert 5 等级评分法, 所有维度、 子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均在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越高。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制定了全国城镇老年人口健康适能评定量表评分的划界常模[6],根据研究结果可将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划分为很低、低、一般、比较高、非常高,在本研究中将很低组合并进低组,将非常高组与比较高组合并为高组。

1.2.2 调查方法 由调查员向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研究对象获取问卷后独立并匿名完成问卷填写,调查员现场回收问卷。本次研究共收回1 190 份调查问卷, 剔除数据缺失的问卷后保留1 105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86%,其中男性532 名(48.14%),女性 573 名(51.86%),年龄 60~94(72.04±7.85)岁。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并实行双录入核对,采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2 组间及多组间不同健康适应能状况比例的差异。 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健康适能的影响因素。 检验水准α=0.05。

1.3 质量控制 所有的调查员在开展调查之前均受过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能够在调查时向调查对象讲解本调查的目的、 解释调查问卷的条目, 并且能正确有效地解答调查对象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有阅读障碍(如视力缺陷)或填写障碍的调查对象,调查员可通过口述的形式提问,并将回答如实填写在问卷上,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不能有影响或引导调查对象填写问卷的行为和语言。 在填答完成后调查员对问卷进行现场回收,对漏填较多者要求其现场补填, 并对缺失条目数≥6、答案存在前后矛盾、规律性填答、选项结果高度一致的问卷予以剔除。

2 结果

2.1 老年人群健康适能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HFMSV 1.0 量表总体评分为(65.35±9.06)分,其中生理适能、 心理适能和社会适能3 个子量表评分分别为(62.16±10.53)分、(68.35±10.79)分、(66.65±11.40)分。 1 105 名老年人中, 有463 名健康适能水平为高,占 41.9%,518 名为一般,占 46.9%,124 名为低,占11.2%。

2.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的健康适能状况 按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2 组或多组,比较各组健康适能水平构成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的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老年人的总体健康适能状况比较[n=1 105,名(%)]

续表1

2.3 不同生活方式老年人的健康适能状况 不同生活方式特征组健康适能水平比较结果显示是否吸烟、 是否参加文体公益活动、 以及不同体育锻炼频率、 不同居住模式的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不同生活方式老年人的总体健康适能状况比较[n=1 105,名(%)]

2.4 老年人健康适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以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为因变量(低=1,一般=2,高=3,以高为参考),以年龄、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居住模式等在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具体赋值情况见表 3。 平行线检验结果 P=0.297,P>0.05,说明可以使用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 同时对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结果P<0.001,说明最终拟合的模型有意义。 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在养老机构是老年人健康适能的危险因素(P<0.05),高文化程度、职业为事业单位员工、经常体育锻炼,参加文体公益活动是老年人健康适能的保护因素(P<0.05),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老年人健康适能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s 回归分析(n=1 105)

3 讨论

3.1 本组1 105 名广州市老年人口健康适能状况水平一般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广州市老年人健康适能状况评分为(65.35±9.06)分,比对黄晨等[6]建立的健康适能全国常模发现, 广州老年人健康适能整体状况处于一般水平。 其中心理健康适能状况最佳(68.35±10.79)分,生理健康适能状况最差(62.16±10.53)分。

3.2 广州市老年人口健康适能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是老年人健康适能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健康适能状况越差。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7-9]。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体机能与认知能力都会逐步下降,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如体力下降、反应速度降低等[10],另外越高龄的老年人更易因为害怕生病、恐惧死亡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11-12],对心理适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等不断更新,多数老年人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导致其社会参与程度不断降低而产生社会脱节[13-14],从而影响其社会适能。

3.2.2 文化程度 与低文化水平的老年人相比,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适能状况越好, 这与覃朝晖等[15]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会在观念及行为上影响老年人[16],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兴趣广泛、生活充实,同时其认知力与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较强,能更好的理解周遭的事物,而且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对健康宣教的接受与理解程度更高[17]。 因此更高的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有着积极影响。

3.2.3 职业 对不同职业老年人的健康适能进行探讨发现,从事“工人或农民”的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最低,最高的是“事业单位”,其次是“服务人员”、“其他职业”,职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适能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同职业的老年人其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等不同所致[18-19],同时职业还会影响其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老年人医疗服务的使用频率越低[20],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疾病, 以至于更早的进入失能状态,从而对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都造成不良影响。

3.2.4 居住模式 不同居住模式的老年人中, 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最低, 与子女或配偶同住的最高, 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虽然其获得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稳定的生活状态,但是脱离了原本的生活方式与人际网络,容易产生孤独感与无力感, 而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能及时有效地取得家人的帮助与支持[21-22],如老年伴侣之间可在生理上互相帮助,在心理上互相鼓励[23],促使双方维持较好的健康适能状态; 有研究表明共同居住模式有利于个体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24],从而促进其健康适能。

3.2.5 文体、公益活动,研究结果显示参与文体、公益活动的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更高,可能是因为参与文体、公益活动能够让老年人在退休生活中找到新的精神寄托或者发挥余热的机会,从而使老年人处于一个积极活跃的生活状态[25],降低其不良情绪与行为方式的发生风险,同时还能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存在感与自我成就感[26],降低老年人生理与心理适能变差的风险。 另外积极参与文体、公益活动能加强老年人与家庭、朋友和邻居的友好关系,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从而降低社会适能变差的风险。

3.2.6 体育锻炼 本研究发现,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越高,健康适能水平越高,与赖晓红等[27]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因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而增强其生理适能, 从而预防很多由于身体各项机能老化而带来的问题[28];同时老年人的锻炼多以群体活动形式开展, 因此锻炼频率越高的老年人与外界接触的意愿与频率越高,拥有更大的社交网络与交流群体,使其心理适能与社会适能维持较高的状态。

综上所述, 广州市老年人健康适能状况水平一般,其中生理健康适能水平最低,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文体公益活动、居住模式、退休前职业是老年人的健康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家和社会应加强对老年人健康适能问题的关注力度, 针对文化程度低、 高龄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应当定期开展健康适能监测, 通过宣传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以及对自身健康适能的关注度,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文体、公益活动与体育锻炼,减少或停止吸烟、饮酒等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还应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工作,开展公益体检活动,以达到改善健康适能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生理状况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澳中经贸促进会“慈善之光”系列公益活动圆满举行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安全感,你有吗?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