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生物技术课程实践

2021-10-18徐蕾

求知导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生物教学

徐蕾

摘 要: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情感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挖掘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了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生物技术课程。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71-02

引 言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起源于西方,它与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不同,积极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人积极向上的一面,如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价值观、积极的兴趣、能力等[1]。积极心理学被称为“能够帮助人类挖掘潜能、获取幸福的科学”,这与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校本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无法满足的知识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究、讨论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多样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品质[2]

本文以“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为例,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达到实践探索的目的。

一、利用有限的教室空间,营造积极环境

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不离开其所处的环境。人在环境中生存,就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改变他所处的环境,环境变了,他就被改变了。”[3]教室的空间虽然有限,却是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重要场所。要想使教室成为一个温暖、充满活力的地方,教师必须从教室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智慧生物实验室”这一校本课程中,学生以植物的水培技术为学习重心,并在学习过程中研究有关植物栽培方面的问题。由于研究方向的独特性,我们在布置教室时特别注重绿色植物的应用。我们通过配置花草盆栽,陈列植物样本,张贴植物介绍海报,将学生置于植物的世界中,使学生不仅学习了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除此以外,学生还与植物形成了“一对一”的关系。学生可以自己挑选、培育、照料自己喜欢的植物。培育植物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责任心,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心理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快乐这一积极情绪。很多研究表明,快乐的情绪能够增强人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学习能力等[4]。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快乐的积极情绪,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增强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呢?

在“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中有一节“水培植物初体验”课,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3D影像技术播放小麦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视频,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活跃度。这种新颖的多媒体技术的全方位展示,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不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收获了学习幸福感。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难以达到这种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与调动积极性的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3D打印“画”出学生感兴趣的植物,化平面为立体,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D打印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看到植物的内部结构,理解深奥的生物知识。在这样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专注于课堂,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达到积极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实验过程和评价,增进积极体验

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既是教育目标达成的最主要途径,又是教育本身追求的核心价值[5]。20世纪初,杜威(J.Deway)就提出:“对学生而言,实验的探究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中学生在生物技术实验过程中可以感受和经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实验历程,从而领悟科学实验的實验方法、思维过程,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思维和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例如,在“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中有一节“菜芽宝宝DIY”的水培课程,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不同的种子,如萝卜种子、小麦种子、空心菜种子等。上课时,学生动手操作,栽培属于自己的菜苗。在菜苗生长过程中,学生记录其生长情况,还可以将不同种子长出的苗做成美味的菜肴。在栽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什么我的种子出芽率这么低?”“为什么我的植物生长速度比另一组慢?”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将培育植物和实验探索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植物水培的基本知识,了解蔬菜的种类,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实验探索中领悟思维方法,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

初中阶段,学生要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比较困难,但在“智慧生物实验室”校本课程中,教师利用“种子共和国”一节课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三个实验:①剥一剥: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它们有果实吗?果实里有种子吗?准备一个果实,把它的种子分离出来,里面有几粒种子呢?动手把种皮剥开,种子能分成两半吗?②染一染:用碘酒对种子进行染色,颜色发生变化了吗?说明了什么问题?③泡一泡:选择几粒饱满、完整的种子,浸泡8小时再放进种植海绵里,它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剥一剥”能让学生知道果实与种子的区别,了解到有的植物有果实,而有的植物没有果实,只有种子,且种子还分为双子叶植物种子及单子叶植物种子;“染一染”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植物种子进行染色,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种子中是否有淀粉这一物质;“泡一泡”通过观察种植海绵里种子的变化,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虽然是三个简单的小实验,但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发育过程。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乐于观察、动手实验、协作互赢,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校本课程生物教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