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立体构成教学改革中的实现研究

2021-10-18李静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

摘  要: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阶段,“立体构成”就成为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历经多年教学实践,其基础性地位仍不可动摇,但其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与作业练习等已无法满足当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国内高校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方式、课题设计与作业评定方面出发,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为着力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升华知识积累,致力于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应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立体构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金项目“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预测”(HMXL-20170552)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应深化产教融合,这一科学性的指导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素质教育”为精神指导,面向青年学子,从学生主体出发,因材施教,以培养技术型人才、服务社会大众为出发点,从设计资源、设计理念、设计能力等多方面出发进行教育改革工作,更着重于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重视对于学生知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立体构成”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又称“三维构成”,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转换的形式美学[1]。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以来,已成为所有艺术院校的基础课程。然而,在这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各大艺术院校对其进行着各种教学尝试与改革,但其发展的脚步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对于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性学科,“立体构成”也面临着从课程教学设计、课题方案设计、课题训练设计和作业评定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各个方面都急需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以期合理构架艺术设计基础性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基础性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良好过渡的衔接与转变工作。

一、当前高校“立体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之间知识的脱节

“立体构成”是在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课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思路,大多停留在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立体构成”课程是继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教学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2]。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教导学生如何从具象的生活中建立抽象的设计思维,将具象的物体抽象化、形式化,使之为人类生活和设计服务。从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形式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多种形态、肌理与色彩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触觉体验,积极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形式美,并能够在设计中运用形式美法则[3]。原本具有紧密联系性的学科由于课程时间的安排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非联系性学习,导致课程知识的孤立与脱节。通常情况下高校课程的安排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一般设置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中,“立体构成”设置在第二学期,笔者在教学当中发现多数学生在进行“立体构成”学习的时候已经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知识遗忘,前期课程知识的遗忘会造成专业知识的脱节,影响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这种片段式的学习形成了“学一科,忘一科”的现象,如此一来,基础性学科的重要性就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课程练习方式老旧

我国“立体构成”教学目前趋于一致性,翻看目前三大构成课程教材发现,多数教材中的课后训练习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于“立体构成”个案分析法的探索相对较少,训练单纯体现了基础性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形式千篇一律。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情境式教学较难以实施,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作业练习时与具体专业方向联系性少,创作的方法单调,教师面对传统的训练课题失去教学激情,学生感觉作业练习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应付心理,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针对基础性课程训练,这种传统的课业练习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果一批批学子重复地进行这种“模式化”的培养与训练,完全达不到包豪斯所提倡的“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设计教育标准,理论知识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实现。体验式教学提倡具有产业思维的教育,重视学生技能的锻炼与培养,探究课程实现的多元化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课程认知——计划构思——工艺制作”循序渐进的知识接收过程。

(三)课程体验较弱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相类似,教学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教师大多依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将理论知识制作成课件以多媒体为展示手法传授给学生,然后依据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作业练习与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地教,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立体构成”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例如在构成感觉方面,“立体构成”讲究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并以抽象理性构成为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节奏感、空间感、稳定感等一些形态与空间难以理解,容易对这个课程产生距离感甚至排斥感。另一方面,教学中几乎涉及不到实际的设计方案,单纯停留在理论与抽象知识的讲解,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中关于“立体构成”知识的运用,造成基础性知识不能很好地为专业领域服务的弊端。

二、如何在“立体构成”中实现体验式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

所谓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去探索、领悟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实践结果,从而做到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问题的搜集、整理,以及实验结果的证实,在教学过程中推崇探究式学习。体验式教学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教学中创造体验式理论知识的氛围和情境,增强学生对构成理论知识的认知与学习热情;第二,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于“立体构成”概念的认知。“立体构成”教学不是单纯地在空间中进行点、线、面、体元素的组合,而是以形式美法则为引导进行物体立体形态与造型规律的探索,涉及到人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事物形态,可以说是各个专业设计方向的一种科学创造方法[4];第三,使学生注重联系性学习,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知识来帮助理解“立体构成”知识,将已有的感性直觉思维注入到理性的逻辑创造之中,引导学生在體验的基础上独立探索总结“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与设计规律,这样才能在训练中达到功能与形式美统一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与素材积累,提供更为宽泛的思考方法和积极的创作意识。

(二)体验式教学在“立体构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1.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地教,而学生是被动地学,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显得既耗时又费力,并且教学效果质量一般,没有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多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发现了这种教学方式弊端并极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也有很多学术研究者针对这种问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教学,等等,都在尝试改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以学生思考与探索为主,教师进行辅助性教学,这种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十分符合新时代课堂教学。本次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大致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1)课题选定

在课程开始前两周教师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并下达课程任务达到监管预习的目的。即让学生将“立体构成”学习内容进行书籍或者网络资料的查询、收集、分析与整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 PPT 课件,在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独立进行讲解和演示,形成“学生先讲,教师补充”的互动问答式教学方法。预习时通过自己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自己先设定一个结课作业方向与题目,并对课题进行简要阐释。

(2)课题制作

课程开始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补充。“立体构成”的课时量一般在39课时左右,对于课程内容笔者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的课题练习,课上针对课题与学生进行商讨,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课题实践。与此同时同班同学可以提出质疑与建议,使课堂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问答场所,激发学生主动性思考。

(3)课题展示与评价

教师有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虚拟课堂并发送“立体构成”知识点与优秀案例图片,推送视频等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补充提高专业知识。学生将自己的课题成果上传网络断进行共享,在这种开放状态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进行相互学习,不像传统交作业就是给老师检查,而忽视了学生之间作业成果的分享与交流。

2.课程训练方式的转变

从专业技术层面讲,包豪斯教育的成就之一就是对于基础课程的重视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与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统一,符合产教融合教育发展理念。但在实际的立体教学过程中多反映出基础性课程知识抽象,作业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与我们的教学理念和目标都是相背离的,需要进行调整与改变。教师应该根据章节内容设置合理有效、多层面、多角度、系统化的“立体构成”课题,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将课题设计与产业产品设计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课题选择,遵循课题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建立以“观察—体验—分析—概括—实践—总结”为一体的课题训练模式。

第一个阶段的课题练习以“观察、体验”为主,鼓励学生观察自然,颠覆传统思想与观察事物的角度,同时带领学生认识研究材料,不同的材料制作成的产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与视觉效果,即使将同一个形态运用不同材料来呈现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在进行“立体构成”材料与肌理这个章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探寻周围的材料,思考各个材料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例如同样是面材,金属面材给人以坚硬、冰冷的感觉;木质材料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表面肌理光滑的面材给人以安宁、含蓄的感觉;肌理粗糙的面材带给人朴实、厚重的感觉,让学生课后进行材料的搜寻与整理,便于在后面课题练习中使用。

第二个阶段的练习以“分析、概括”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自然中的形式美。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下雨这个现象来做阐述,分析不同的雨景,如果将雨滴视为空间环境中的一个点的话,雨量的大小与降落的速度会影响雨滴“呈线”的效果,雨量小的时候会产生点的视觉效果;雨量大一点会产生虚线的视觉效果;暴雨的时候会产生成直线的视觉效果;疾风骤雨时,空中形成的线会随着风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等。让学生以自然中的立体形态为题进行创作,结合课题中对于材料的理解,选择适当的材质进行相应的主题表达。

第三个阶段的练习强调“实践、总结”,包豪斯教学理念中倡导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这一教育思想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仍能发挥指引性作用。在“立体构成”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相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具像化。在本环节的课题练习中笔者为学生进行多种形态要素结构知识的普及与讲解,例如:网架结构、框架结构、垒积结构、穿插结构等特点与制作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关于线材、面材、块材的相互结合与制作,将课题制作成实际的产品模型。

3.课题训练的成果转化

“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传统的课程练习以点、线、面、块的“立体构成”以及综合性“立体构成”为主,结合形式美法则训练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造型能力。经历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该课程的地位与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印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化的训練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际上对于传统的“立体构成”练习,学生的作业也是非常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只不过没有具体的项目支撑。对于刚刚接触设计的学生也不懂得设计成果的转化,不会将课程练习与实体项目相结合,这时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平台,使学生参与具体的设计实践,在实践中理解与检验专业知识[5]。比如一些学生的平面构成作业中关于点、线、面三要素的设计练习,可以作为家装壁纸中的纹样设计,或是作为家居环境设计中的装饰画,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信息,实现教学成果的产品转化。

“立体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立体构成”从专业设计领域里抽离出来,专门研究物体的造型特点,能为设计提供广泛的基础,为设计积累大量素材。在第三阶段的课题练习中提倡学生自由选题,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练习养成主动探索与思考分析的好习惯。之所以让学生自己设置课题,一方面是监管其进行课程预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作业练习的积极性,使练习具有实际的意义,还可以使学生理解与思考“专业基础”到“专业设计”之间的关系。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学生对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作业练习十分感兴趣,2-3位学生组成课题小组积极思考,经过与老师商讨后将课题定为“现代灯具造型设计”,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结合形式美法则,选用适当材料设计制作出一款现代灯具,图1和图2是学生的课题成果展示。本次课程针对的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关于灯具造型设计的课题使学生对于基础性课程有了专业性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独立思考,大量浏览优秀灯具案例,形成知识储备,在尝试多种材质的情况下对于物体的空间造型增加了实用性的思考,对“立体构成”的学习有了专业倾向,形成了微型产品,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与探索欲望。

三、结语

本次“立体构成”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思考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下进行教学设计,将体验式教学思想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对“立体构成”课程有个全新的认识,摆脱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枯燥教学,让学生自主预习,针对教学内容主动寻求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富有激情、主动地完成课题训练。本次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生产实践中有用的方法,使基础课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发挥真正的桥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呙智强,牛路遥.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大观,2017(9):138-139.

[2]陈灏.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探索[J].装饰,2016(3):132-133.

[3]汪惟宝,王炳江.产品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改革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62-163.

[4]白锦莲.立体构成在竹制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11):86-89.

[5]李静.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以巩义旅游产品创意策划大赛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239.

作者简介:李静,硕士,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