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1-10-18刘传利
刘传利
【内容摘要】在社会的逐渐发展下,教育教学也能够在让学生认识知识世界的基础之上,采用高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任务教学法”便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有效地运用任务教学法能够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本篇首先分析任务教学法运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前言
现在所运用的任务教学法并不完善,因为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那么即便在课堂中运用了任务教学法,也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更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有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设置。而任务教学法恰好能够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任务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重视考核,知识灌输
高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考试,并且教师一般认为学生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其学习方法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已经无法再改变。但是高中学生的每一个阶段,也正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那么只有在悉心教导以及科学方法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够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从而发展良好的学习能力。
而教师重视考核的结果,便是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采用“知识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丧失兴趣,那么便阻碍了学生长远的发展。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也会让原本的知识失去价值和意义,那么就会偏离教育的正确方向。尤其是体现在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过多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并且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丧失信心。所以在进行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切不可进行知识灌输,而应该应用科学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2.形式严重,缺乏合理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传统基础上的。现在所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而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感,从而造成对学生终身发展上的影响。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特殊的教学,而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进步。如:每次上课时,教师会让学生默写已经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对于会写的同学则进行表扬;而不会写的同学进行一定的批评。但是在这种形势下的教学中,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不能够促进其发展,反而会过于“形式化”——对于掌握化学方程式、通过默写的学生来说,表扬有可能会逐渐演变为“自负”;而对于没有掌握相应知识的学生来说,批评只能增强其自卑感,更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为对于大多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没有学习,而是没有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在跟随教师进行“形式化”的学习。
3.缺失评价,阻碍进步
在任务教学法中,其中作为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极少会出现对学生的评价。因为高中的知识较为烦琐,教师更多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反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评价。即便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也只是对学生进行很简单的表扬或批评,极少会出现总结性的评价。只有总结性的评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如:某个学生在化学随堂检测中,总是因为粗心大意做错题目,这时大部分教师会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这便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学生的根本问题是错误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批评,那么学生便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丧失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效地改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习惯便是教師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评价。
二、任务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精心设计,课前导学
在采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提前的课程设置。因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任务驱动是有限的,因为所能够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且实施有效的课前导学。而进行课前导学的时候,这个阶段也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重视。因为课前的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发现自身在学习当中的问题,才能够在进行课堂任务教学的时候,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二的《硫及其化合物》这一课的时候,第一个需要梳理的知识便是“硫和二氧化硫”。而由“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知识过渡,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在对“二氧化硫”进行相关知识梳理的时候所扩展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那么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二氧化硫”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在实行任务教学法的时候进行课前课堂导学设计。而对课前导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设计,也是实行任务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如: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前导学活动进行实际的精心设计。首先,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选择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仪器为学生演示“二氧化硫”的相关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需要问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的氧化物,当它溶于水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反应,原理是什么?”然后进行“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实验中看清实验前所提出的问题。然而,简单的实验并不能够为学生解答所有的疑问,因为其反应原理是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所以课前的准备应该是教师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结果;并且产生相应的疑问,从而产生探索知识的心理,那么就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2.积极引导,提高效率
在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转变”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传统中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的教学基准。特别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学生在课堂中容易产生较多的外在影响因素,而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讲授知识,那么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反抗心理。而教师有效地运用任务教学,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硝酸》这节课时,重要的知识较多,并且最后引申到生活中常出现的“酸雨”现象。所以这节课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硝酸”的基本知识,如:“硝酸是无色的,容易挥发的,并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如果学习了较多的化学物质,容易产生混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任务教学——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今天老师拿来了硝酸,大家观察硝酸有什么样的特征。并且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写在纸上。”这样具体性的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快速地观察教师带来的硝酸后,很快在纸上写出其特征。但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所以对于这四个特征,大多数学生不能够只通过观察就能够写全面。通过观察最容易判断的是硝酸的颜色是无色的。其次,通过规定的化学物品闻气味的动作进行“闻”,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特征也容易辨别。而学生容易漏掉的一项便是“易挥发”的特性。这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除了这三个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你们能通过老师的操作判断出来还有哪一个特性吗?”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进行自主探讨。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能先判断出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纠正自身的错误学习方法。
3.自主探索,合理评价
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是任务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反省自身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时,学生会发现自身或者同伴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有效的时机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及时地改正自身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给予一定的科学性评价,那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要呈现在生活中的,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引导。并且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如:关于《测定雨水的pH》的相关研究与实验,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会呈现出一定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最后对其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如:有的小组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测量pH值;有的小组测量的pH值不准确。在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测量是错误的?”那么学生可以对此進行检查与探究,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及时地改正。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性的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学会总结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结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需要在现行所出现的问题中进行策略的提升,并且运用有效的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中突破自我、学会自主探究。而对于任务教学法的三个步骤,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每个步骤中完自我提升思维的发展,在化学学科中促进自我突破。
【参考文献】
[1] 韦柳.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0):112.
[2] 权梅.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考试周刊,2018(48):157.
[3] 危云红. 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学周刊,2019(11):83.
[4] 陈丽. 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明日,2019(51):51.
[5] 谢静艳. 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1).
[6] 胡聪敏.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任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考,2019(32):28.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